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子印迹壳聚糖膜和柚皮苷模板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为膜材料,以柚皮苷为模板分子,通过硫酸交联在水相中制备了水相识别柚皮苷分子印迹壳聚糖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光谱(UV)和红外光谱(FT-IR)初步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体系产生了新的氢键。  相似文献   

2.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无电化学活性的柚皮苷为模板分子,采用循环伏安法(扫速为100mV/s)在碳电极上往复扫描30次,电聚合出具有识别柚皮苷分子功能的敏感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全反射(XRR)及电化学方法对该印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印迹传感器敏感膜与非印迹膜在形貌结构和电化学特性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此传感器对柚皮苷有较好的选择性,响应快(30s),在6.0×10-5~1.4×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重现性好(RSD=1.8%,n=5);传感器对柚皮苷的检出限为1.6×10-5mol/L。  相似文献   

3.
水相识别分子印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从有机相到水相,反映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最近几年分子印迹在水相制备与识别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探讨了水相识别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与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水相识别技术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药物控释、中药有效成份提取以及生物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提高水相识别选择性的途径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柚皮苷(NG)为印迹分子, β-环糊精为功能体,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交联剂,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对NG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吸附材料: 棒状印迹聚合物. 扫描电镜及比表面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孔隙及比表面积|红外及核磁共振谱研究证实了识别位点来自β-环糊精与NG羟基间的氢键作用.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棒状印迹聚合物(RMIP)对NG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Scatchard分析表明, MIP在识别NG过程中存在2类结合位点: KD1=0.016 mmol/L, Bmax1=15.31 μmol/g, KD2=0.24 mmol/L, Bmax2=98.41 μmol/g. 当NG浓度为 0.02 mg/mL时, MIP及相应NIP对 NG的分配系数 KD 分别为4.38和2.86, 印迹因子α为1.53.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模拟抗原-抗体识别机制,人工构筑的对目标物具有专一识别性的材料,构建具有优异水相识别能力的MIPs是分子印迹领域长期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水相识别MIPs以其优异的抗基质干扰和水中识别能力,引起了分析化学家、材料学家和环境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相识别MIPs在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MIPs的构筑原理、优势及面临水相识别困难的挑战。其次,介绍了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重要性。再次,结合各类新兴材料和MIPs制备技术,从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角度(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管尖固相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全面总结了水相识别MIPs在含水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材料性能和分析参数讨论了各类方法的分析优势。最后,分别从水相识别MIPs构建和预处理两方面提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赤霉酸(GA3)为印迹分子,改变功能单体与致孔剂种类合成了四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4)及两个分子印迹膜(MIM1-2).采用紫外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印迹分子分别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平衡结合实验研究表明,以AM为单体制备的MIP1对印迹分子GA3具有更高的结合量和良好的印迹效率.膜渗透及膜过滤实验表明,以AM为单体制备的MIM1对GA3分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膜制备方法比较与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手段,因其高度的选择透过性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是通过在膜制备过程中引入模板分子,使膜材料具有分子记忆与识别作用,形成具有特异性高效分离作用的分离膜.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分子印迹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分子印迹膜,由于其高选择性,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探讨了分子印迹膜(MIM) 的两种分离机理以及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同步法和复合法.  相似文献   

9.
以桃叶珊瑚苷为模板,4-乙烯基苯基硼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桃叶珊瑚苷-硼酸共聚印迹整体柱。考察了分子印迹整体柱的通透性、选择保留性能、吸附及固相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整体柱通透性好,当使用体积比为49∶1的甲醇-1%HCl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时,其对模板具有最强的保留能力和较高的选择性,容量因子高达166.4,选择因子最高达3.200。前沿分析表明整体柱的饱和吸附量达95.16 mg·g-1。Scatchard分析显示印迹材料主要有两类吸附位点。当分子印迹柱用于从杜仲籽粨粗提物中分离纯化桃叶珊瑚苷时,可获得含量高于85%的产品。当整体柱用于分离分析时,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7 mg·kg-1和0.547 mg·kg-1,且整体柱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紫外光谱、分子对接研究了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柚皮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柚皮苷与HSA在293、298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472×105、2.210×105和1.392×104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由实验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为-16.8 kJ·mol-1,ΔS为46.0 J·mol-1·K-1,推断出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结合,与分子模拟的结果相同。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柚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双酚A分子印迹聚醚砜纳米纤维膜.利用聚醚砜功能基与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结合位,其结构在纺丝过程中被固定下来,模板分子去除后聚醚砜纳米纤维膜上就留下能选择性结合目标分子的结合位.研究了模板分子加入量、静电纺丝电压和溶剂等纺丝条件对纳米纤维膜印迹效果的影响.识别实验表明,10%双酚A的聚醚砜印迹纳米纤...  相似文献   

12.
以N 叔丁氧羰酰 L 色氨酸和N 叔丁氧羰酰 L 酪氨酸为印迹分子 ,分别采用光引发聚合和热引发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对聚合物的手性识别能力进行了色谱评价 .结果表明 ,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 ,光引发聚合的N 叔丁氧羰酰 L 色氨酸的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的选择性因子达到 2 .318,热引发聚合的N 叔丁氧羰酰 L 酪氨酸对印迹分子的选择性因子为 1 373 进一步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孔结构 ,发现光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的孔结构差别比热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的差别更为明显 .对印迹分子洗脱前后的印迹聚合物的孔结构研究进一步表明 ,印迹分子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孔中 .  相似文献   

13.
沉淀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乙腈-乙二醇(20∶1,V/V)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利用1H-NMR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模板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甲基丙烯酸(MAA)分子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近似圆球形,粒径约为400~500 nm,且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微球,表面存在大量的结合位点.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印迹聚合物微球在4 h后逐渐达到吸附平衡,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微球主要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Qmax1=22.97μmol/g,Kd1=0.14×10-3 mol/L;Qmax2=157.65μmol/g,Kd2=2.55×10-3 mol/L,计算得出表观印迹效率和有效印迹效率分别为68%和58%.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三聚氰胺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三聚氰胺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以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为印迹分子,5-(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新型的基于金属卟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聚合前形成1∶1配合物.通过选择性吸附和固相萃取表征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氟环唑及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三唑类杀菌剂的识别能力,并与非印迹聚合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同时,印迹聚合物的交联度及吸附溶剂的极性对印迹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i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i. 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with tailor-made recognition sites for certain target molecules. The resulting MIPs have proven to be versatile synthetic receptors 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 recognition ability, favorable mechanical, 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and ease of preparation.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MIPs. This review focu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MIPs via various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以琥乙红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60μm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研究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动力学吸附特性。比较了MIPs对琥乙红霉素及其它3种抗生素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琥乙红霉素具有最好的吸附能力,显示出MIPs具有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A kind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s) with high selectivity was prepared using methacrylic acid (MAA) as functional monomer,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EDMA) as crosslinker and Gatifloxacin as template. The effe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volume of solvent, functional monomer dosage, crosslinker dosage and polymerization t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selective binding experiment for substrates show that the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for Gatifloxacin were higher than that for blank polymer. Scatchar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IPs recognized template with two kinds of binding sites.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Kd and maximum adsorption quantity Qmax of these two kinds of binding sites were calculated: Kd1 and Qmax1 of the binding sites with high affinity were 8.67×10^-4 mol/L and 28.19μmol/g, while Kd2 and Qmax2 of the binding sites with low affinity were 1.05×10^-3 mol/L and 33.20μmol/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TN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TNT分子印迹微球.讨论了溶剂用量、模板分子用量、功能单体种类等对分子印迹微球的形貌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BET表征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与印迹孔穴结构;通过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规则的球形,内部含有分子印迹孔穴,微球的粒径为1~2μm.印迹聚合物微球可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 mmol/L的TNT乙醇溶液中,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平衡吸附量为32.5 mmol/kg,对TNT分离系数为25.19,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并可选择性识别TNT分子.  相似文献   

19.
The non-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aPigenin (API) and different functional monomers (α-methylacrylic acid (MAA), acrylamide (AM), 2-vinylpyridine (2-Vpy) and combined functional monomers (AM/2-Vpy)) was determined by UV spectrometry, and a series of apigeni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API-MIPs) was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monomers through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covalent interaction of template/functional monomer and absorption of MIPs also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the strength of the non-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API and different functional monomers in tetrahydrofuran (THF) is as follows: 2-Vpy〉 AM/2-Vpy〉AM〉MAA, which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corresponding MIPs, and 2-Vpy is the optimum functional monomer among the used monomer for preparing API- MIPs.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表面引发接枝聚合,设计与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子表面印迹(MIP)方法.先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硅胶AMPS-SiO2;在酸性水溶液体系中,凭借强静电相互作用,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被结合在模板分子抗蚜威周围;改性硅胶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自由基,引发结合在模板分子周围的SSS及交联剂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从而实现了抗蚜威分子的表面印迹,制得了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SSS/SiO2.以残杀威为对比物,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考察研究了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SSS/SiO2对抗蚜威的分子识别特性与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印迹材料MIP-PSSS/SiO2对抗蚜威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残杀威分子,MIP-PSSS/SiO2对抗蚜威分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9.373,显示出高的分子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