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耐温抗盐AM-AA-SAS-St四元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酰胺、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和苯乙烯作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耐温耐盐的四元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温度、单体浓度、体系pH和引发剂浓度等条件对聚合物表观粘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同时对其抗老化、耐温及耐盐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四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另外,聚合物的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该四元共聚物具有较好的波及效率及出色的驱油效果,可以用作提高采收率的聚合物驱油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以及N-叔丁基丙烯酰胺(NtBA)为共聚单体,以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_6-TREN)为催化体系,四氯化碳(CCl_4)为引发剂,利用单电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ET-LRP)方法合成星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P(AM/NtBA/NaAMPS)。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引发温度、疏水单体含量、AMPS含量、引发剂用量、催化剂铜、单体浓度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并考察了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结果表明,当单体浓度为35%,引发温度为25℃,AM、AMPS、NtBA分别占单体总量的93.6%、5%、1.4%(摩尔比),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942%,催化剂铜的质量分数为0.0848%,钝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1192%时,所得星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P(AM/NtBA/NaAMPS)的相对分子质量出现最高值为267万,同时具有一定的耐温抗盐性,其溶液性能与线型化的P(AM/NtBA/NaAMPS)相似,且在相同浓度下CaCl_2对聚合物表观粘度的影响比NaCl大。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N-烯丙基庚酰胺(NEA)制备了一种耐温耐盐AM-AMPS-DMDAAC-NEA四元聚合物。对该聚合物进行了红外、ESEM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引发剂加量、单体浓度、配比等对聚合物表观粘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抗温、抗盐、抑制钠蒙脱土(MMT)水化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在矿化度为12000mg/L或130℃条件下表观粘度保留率分别为70%和48.8%,同时该聚合物与KCl或NaCl复配能够显著降低MMT的晶间距。  相似文献   

4.
AA-AM-AN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共聚物。对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尿素用量、聚合物浓度、电解质浓度、剪切速率、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作用及耐温抗盐抗剪切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中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技术中,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HPAM)存在不易注入、剪切降粘显著和耐温抗盐性能差等问题。 本文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 采用过硫酸胺(NH4)2S2O8和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作为支化结构复合引发体系, 通过共聚后水解工艺, 合成含支化结构耐温抗盐驱油共聚物P(AM/AMPSNa/AANa)。 研究了引发温度、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13C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 筛选特性黏数1915 mL/g左右的共聚物, 进行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抗剪切性能、抗老化性、注入性和驱油性能, 可应用在中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合成了三种含烷基磺酸根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辛烷基磺酸钠(NaAMC8S)、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基磺酸钠(NaAMC12S)和2-丙烯酰胺基十八烷基磺酸钠(NaAMC18S),通过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测定了NaAMC8S和NaAMC12S的临界胶束浓度;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其增溶作用;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研究了丙烯酰胺(AM)分别与NaAMC8S、NaAMC12S的二元共聚反应,通过控制AM与NaAMC8S、NaAMC12S的投料比制备得到两个系列聚合物P(AM/NaAMC8S)、P(AM/NaAMC12S),研究了表面活性单体含量对聚合物疏水缔合作用及耐温抗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AMC8  相似文献   

7.
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合反应介质,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苯乙烯(ST)为疏水单体,合成了水溶性共聚物P(AM/ST).研究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总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浓度为2mol/L,引发剂的浓度占总质量分数的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AM与ST的物质的量比为98∶2,采用该反应条件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为2.6.通过1HNMR,13CNMR和FIRT表征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丙烯酰胺、3-丙烯酰胺-3-甲基丁酸钠和N-烷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CAANA)的水溶液特性,并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水溶液特性相比较。芘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光散射仪测量结果表明。CAANA由于引入了疏水性单体,在水溶液中形成了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并使得CAANA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大的均方旋转半径,相对于HPAM,CAANA具有更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在一定范围内,CAANA中引入的疏水性单体形成的缔合作用愈强,愈有利于改善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9.
三次采油耐温抗盐聚合物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氢氧化钠(Na OH)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钠(Na2SO3)和四甲基脲[N(CH3)2CON(CH3)2]作为新型复合引发体系,通过共聚后水解工艺,合成了高分子量三元共聚物(AM-AANa-AMPSNa).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p H和引发温度对共聚物黏均分子量的影响.确定最优条件为:引发剂用量0.035%,单体质量浓度为25%,介质p H 7,引发温度0℃.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碳谱表征了其结构,并系统评价了其理化性能指标、黏弹性、注入性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该共聚物较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更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其黏均相对分子量达到3000万以上,在胜利油田III型盐水中,浓度1500 mg/L,温度85℃条件下,溶液表观黏度达到17.7 m Pa s,岩心驱油实验在水驱采收率51.8%基础上,可再提高15.8%.上述性能表明,该高分子量三元共聚物有望应用在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技术中.  相似文献   

10.
荧光聚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照强  孟令芝 《化学进展》2007,19(9):1381-1392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荧光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荧光聚合物的分类: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非水溶性、水溶性和两亲荧光聚合物三大类;荧光聚合物的合成:荧光化合物为引发剂、荧光化合物为链转移剂、荧光功能单体聚合、荧光化合物与聚合物的化学键合、非荧光功能单体聚合等五种制备荧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方法;荧光聚合物的应用:荧光聚合物在荧光化学传感器、荧光分子温度计、荧光造影、药物载体、荧光探针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RAFT聚合合成高分子量嵌段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成高分子量聚合物为目标,以苯基二硫代乙酸-1-苯基乙酯(PEPDTA)作为RAFT试剂,研究引发剂的种类(偶氮二异丁腈(AIBN)、1-1′-偶氮环己腈(ACC))、用量及聚合温度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RAFT共聚合过程和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体系中RAFT浓度很低,相应的引发剂浓度要比传统自由基聚合低得多,只有采用较高的聚合温度和低分解速率常数的引发剂(ACC),才能制得无活性聚合物分率低(<0.1)、分子量高的聚合物,并进一步得到杂质含量少、分子量分布窄的嵌段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李俊杰  杨谦  吴健  代正伟  徐志康 《化学通报》2006,69(10):781-784
利用无保护的糖内酯与甲基丙烯酸-2-氨乙基酯盐酸盐反应高效简便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直链糖,并用水相沉淀聚合的方法将其与丙烯腈进行了共聚合。考察了单体配比、聚合时间、引发剂浓度和总单体浓度对聚合行为的影响,红外、核磁用来表征聚合物,证明水相沉淀聚合是一种有效的聚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溶解于甲苯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单体配比和单体浓度对聚合物得率和酸酐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单体浓度20%,单体物质的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0.60%,反应温度为86℃,反应时间2h,产物得率为86.86%,酸酐含量为50.28%.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分析法分别研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是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The synthesis of 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block-poly(tetrahydrofuran) (PMMA-b-PTHF) diblock copolymer was attained by the photo-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using 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 (TEMPO) supported on the chain end of poly(tetrahydrofuran) (PTHF) as the macromediator. The polymerization was per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2,2′-azobis(4-methoxy-2,4-dimethylvaleronitrile) as an initiator in the presence of bis(alkylphenyl)iod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as a photo-acid generator to produce the diblock copolymer consisting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and PTHF blocks connected through the TEMPO. The polymerization was confirmed to proceed in accordance with a living mechanism based on linear correlations for three different plots of the first order time-conversi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copolymer versus the monomer conversion,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versus the reciprocal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initiator.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the block copolymer was dependent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macromediator based on the miscibility of PMMA and PTHF.  相似文献   

15.
具有温度敏感和荧光特性的侧链查尔酮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2′-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4-甲基丙烯酰氧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单体,在四氢呋喃溶剂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溶剂和温度双重敏感荧光特性的侧链查尔酮共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吸光度法测定了共聚物中查尔酮单元的含量.研究了侧链查尔酮共聚物的温敏性以及溶剂极性和温度双重敏感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侧链查尔酮共聚物是一类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温敏性聚合物,其LCST温度随着共聚物中查尔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侧链查尔酮共聚物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其荧光发光波长红移并且发光强度先增强后降低,具有溶剂极性敏感的荧光特性;同时对比侧链查尔酮共聚物水溶液低温和高温下的荧光,发现低温下几乎无荧光,高温下其荧光得到明显增强,其荧光具有可逆的温度"开/关"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GES)与聚乙烯醇(PVA)进行自由基接枝反应,对改性反应生成物进行分离得到了AGES-g-PVA接枝物。对AGES-g-PVA接枝物用IR、XRD、DTA和TG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大、AGES用量提高、反应时间延长及反应温度的升高,AGES对PVA接枝率增大。  相似文献   

17.
Divalent group 14 metal species, a germylene(la) and a stannylene(lb), behaved as a comonomer(reductant monomer) in the copolymerization with p-benzoquinone derivatives(oxidant monomer)(“oxidation-reduction copolymerization”) and as an initiator for anionic monomers. The copolymerization took place without initiator at a lower temperature to give an alternating copolymer. N-phenyl-p-quinoneimine also behaved as a reactive oxidant monomer toward la and lb. These species have been shown to induce the polymerization of anionically polymerizable monomers such as methyl methacrylate, methacrylonitrile, and 4-vinylpyridine. Based on the mechanistic examination of the polymerization, a new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between la and 2-cyclohexene-l-one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duce a copolymer having a metal-enolate structure, which involves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 during the co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的有机锡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许多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然而,侧链上带有有机锡基团的二烷(芳)基锡聚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少。众所周知,二烷基锡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聚氯乙烯热稳定剂。制备对聚氯乙烯具有改性作用的有机锡共聚合型热稳定剂,以实现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的高分子化和多功能化,是未来热稳定剂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已研究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分别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反应及其共聚物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报道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分别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