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先秦时期"就"表示动作终到点的功能已初露端倪。当"V1+就+N"式中的V1为运行动词时,随着"就"在这种句法结构中的频繁出现,句子的语义重心逐渐落到V1上,"就"的"往……去"表示运行的功能逐渐由前面的运行动词来承担,"就"慢慢失去表示运行的义素,虚化为表示动作终到点的介词,相当于"到"。"就"是先获得表终到点的功能,继而获得表示所在处的功能的。南北朝时期,表动作发生处所的介词"就"产生。 相似文献
2.
定语从句中介词宾语作先行词时,介词的位置依据介质的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介词的类型的有三种,介词的位置也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吴波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2-47
学界普遍认为介词"随"的用法始于先秦,事实上,"随"在西汉只是出现了个别类似于介词的用例。随着"随N+VP"句式的大量使用,"随"的动词义开始虚化,"随"逐渐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伴随动词发展为伴随介词,伴随介词进一步发展为经由介词和凭据介词;听从动词发展为任随介词,少部分发展为凭据介词。 相似文献
4.
李宗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3):176-180
汉语介词框架PX时通常在句子里中做状语,常被看做是汉语的同时性时间结构。通过对一系列的语言事实考察发现,它在表达时间范畴时既可以与句子的主要谓语动词是同时关系,也可以是非同时关系。在语义虚化的促动下,这一介词框架还能表达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5.
旁指代词按照占据句法位置的情况,可以分成体词性的和加词性的两类。旁指代词不仅句法位置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出现的频率也不一致。旁指代词都可以做定语而且比例颇高,超过了主语、宾语和状语之和,“其他”和“旁的”的比例尤为突出。“其他”、“其余”、“旁的”、“别的”做主语、宾语的比例不高,说明称代功能不占优势,指示功能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7.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方所、动作行为的起点、终点以及动作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方所介词的同类用法,"以"的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且所在句子的核心动词也比较有限;另外"以"还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或范围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这两类用法是其方所用法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陈丛梅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48-53
汉语界与英语界对实词虚化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英语边缘介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牛津英语学习词典不同版本对英语边缘介词的收录变化,以及六本当代英语学习词典对英语边缘介词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证明英语边缘介词存在的真实性及边缘化程度,并能加深国内词典学家对边缘介词的理解,为自主编纂英语学习词典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9.
<正> 副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具体表现在副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比如同一副词可置于同一句子的不同位置。如:She Went into the classroom quietly./She quietly went into the clossroom./Quietly she went into the classroom.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可以断定,灵活的副词可在句中随意放置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副词虽然活跃,但也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我们着重论述副词在句中的位置规则。 相似文献
10.
曾向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2)
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但它不能在句子中独立充当一定的句子成份,而需和一个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西构成介词短语,方可在句中充当一定的成份.某些介词或介词短语若与系动词be结合,便可构成复合谓语,具有强烈的动词色彩.本文运用大量例句分析了英语介词短语作表语用时的动词色彩,并对其本身所包含的时态、语态、肯定与否定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词"往"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出现自由隐现时,需要具备六个条件:①由"往+NP"组成的并列结构作V的状语;②"往+方位词"作状语;③"往+N/NP"与"一"连用作V的状语;④"往+处所词"作V的状语;⑤"往+处所词"用在V后面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目标处所;⑥"往"同一些形容词组合,后面带个"里"字,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13.
吕志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2,24(2):51-53,88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仪意义弱化。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14.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16.
表示静止状态方位的介词“在”是由静态类动词“在”虚化而来。介词“在”表停点或终到点的语法意义取决于它所依附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南北朝时期,表示停点题元标记的“在”字短语开始前移,句子的中心成分变得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贾昌凤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3)
“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是一种较难的语法现象,但它毕竟也是定语从句,因此定语从句的一些基本特点,仍是学习这种特殊定语从句的基础。(本文将这类定语从句的各种使用情况作一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时间介词"当"的宾语不仅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它们通常表示事件。就某一事件的发生而言,它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又要占据一定的时间,所以用一件事情为另一件事情进行时间上的定位与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19.
英语介词“of”在使用中经常被省略,在网络化的今天,这种现象有漫延的趋势。作者试图对这种省略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它的内在涵义,以便提高我们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王兴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5)
重庆方言得(dei)可作方位介词表示在、到的意义,这种用法也见于中、近古时期汉语的一些书面语言.得的介词用法并非源自在/到的轻音化形式,亦非由到或著的音变所致.其来源路径当是:得放在给与类动词后,因施受同辞引申为动词给,然后虚化为引进对象的介词.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得作介词又进一步用在动词 得 处所名词的格式中,语境促成了方位介词得的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