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引 言
1960年Meyer-K(o)nig W.和Zeller K.在[6]中提出了Meyer-K(o)nig-Zeller算子
Mn(f,x)=∞∑k=0f(k/(n+k))mn,k(x),0≤x<1,Mn(f,1):=f(1),mn,k(x)=(n+kk)xk(1-x)n+1,在[1,2,5,7,9,10,12]中对于此算子的逼近性质及各种修正了的Meyer-K(o)nig-Zeller算子作了研究,其中重要的变形是Kantorovich型的积分算子: M*n(f;x)=∞∑k=0((n+k)(n+k+1))/n∫(k+1)/(n+k+1)k/(n+k)f(u)dumn,k(x),x∈[0,),其中Mn(f,1):=f(1),mn,k(x)=(n+kk)xk(1+x)n+1,mn,-1(x):=0. V.Totik在[8]中给出了M*n(f;x)的Lp-逼近(1≤p<∞),王建力在[11]研究了其加权Lp-逼近(1≤p<∞).本文引进新的K+泛函,利用Ditzian-Totik模ω2ψ(f,t)研究了该算子的点态逼近性质,得到了它的逼近正、逆及等价定理. 相似文献
3.
4.
5.
6.
如何判断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可导性,并求出导数?通常的作法(1)先判断连续性,若不连续,必不可导.(2)如果连续,再按导数的定义求导,由于在分段点两侧,函数表达式可能不同,则一般要通过计算分段点处左右导数来判断.实际上,在函数连续的基础上,可借助导函数在分段点处的极限,来判定并求出分段点的导数.这是因为有如下的定理: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利用点态光滑模Bernstein-Durrmeyer算子的r阶级性组合的逼近进行了研究,统一了已有的关于古典光滑模和Ditzian-Totik 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关于点集拓扑学中的一个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若 A\cup B≠D(c),则存在(c,v_0)∈D(c),使\bar{\lambda}(v_0)a.故存在 n_0,使当 n≥n_0时\bar{\lambda}(v_0)<β_n,\underline{\lambda}(v_0)>α_n。利用常规证法(参见[1]中p.122)可知,必存在R~1×X 中的有界开集 U,满足 E(V_0)\subset U,\partial D=\phi,\bar{U}(α_n_0,β_n_0)×X。由 D 的定义知,存在{n}的子列{n_k}及 Z_n_k∈\mathcal{C}_n_k,使使 Z_n_k→(c,v_0)。不失一般可设诸 Z_n_k 均属于 U。由(2)式及\mathcal{C}_{nk}的连通性,并注意到\bar{U}(α_n_0,β_n_0)×X,可知当 n_k≥n_0时有\mathcal{C}_{nk}\cap \partial U\not=\phi,取 y_n_k∈\mathcal{C}_{nk}\cap \partial U,则{y_n_k|k=1,2,…}是列紧的。故存在{y_n_k}的子列{y~n_k_i}及 y~*∈\partial U,使 y~n_k_i→y~*。显然y~*∈D,故 y~*∈\partial D \cap D,此与\partial U\cap D=\phi矛盾。所以(5)式成立。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99年第2期刊有《傅里叶与傅里叶分析》一文,其中谈到狄利克雷在历史上第一个给出了函数f(x)的傅里叶级数收敛于它自身的一个充分条件:Dirichlet收敛定理:设f(x)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如果它在一个周期内满足:1°f(x)连续或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2°f(x)至多有有限个极值点,则f(x)的傅里叶级数收敛,并且12a0 ∑∞n=1(ancosnπlx bnsinnπlx)=f(x),当x为f(x)之连续点,f(x-0) f(x 0)2,当x为f(x)之间断点. 这个定理的证明,除三角级数之专著(如Zygmand.TrigonometricSeries)一般不易见到,以致引用者往往对其条件不太考究.其实条… 相似文献
14.
<正> 刊载于本刊[14(1964),75—77]的“Burnside 定理的一个推广”一文开始列举了作者前一篇短文“关于 Burnside的一个定理”[数学进展,4(1958),274—276]的两个定理,其中定理1的假设条件不足,应补充为设P为有限群G的一个p-sylow子群,又设■是P的上中心链.如果群 N_G(Z_i)/Z_i(=0,1,…,r—1)都是 p-正常的,且 NG(P)==P×K,则 G 有异于 e 的 p~-因子群.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给出了CN中锥上关于多重次调和函数的一个Phragmé-Lindel(o)f定理,从而推广了文献[8]的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从课本例题出发,深入探究了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定理”,运用该定理求解了两道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题,并推广了三角形面积比例的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1引言1960年Meyer-Knig W.和Zeller K.在[6]中提出了Meyer-Knig-Zeller算子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一个直接求“伪素数”的定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个直接求“伪素数”的定理陈历功(湖南洪江纺机粉末冶金厂)陈君安(湖南洪江东方红小学)一、引言我国古代(约2600年前)有过一个错误的命题,即:若,n|2n-2,则n是一个素数.这个错误命题持续了很久,直到1819年,有人才找到一个反例,即:34...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在“一个均值定理”(见《数学学报》18:4(1975),254—262)一文所给的证明中有一不严格之处,即在(3.4)的最后一式把提到了的前面,这是不可以的.在不提出时,证明需稍作修正,但方法仍相同.由显然估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