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搭建的换热器低温结霜工况性能实验台,测试了在不同的入口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环境参数下,翅片管蒸发器低温结霜工况的结霜量、制冷量、进出口空气侧压降和能量传递系数的变化以及结霜量、制冷量、空气侧压降和能量传递系数等随霜层增长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环境参数对翅片管蒸发器性能的影响,为低温条件下换热器动态结霜性能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参考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R404A为工质,用热平衡法测试结霜工况下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以及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在不同蒸发器供液高度时的系统的运行特性,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中,蒸发温度和压力高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且受供液高度和环境温度影响;在不同供液高度时,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压缩机吸气压力高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压缩机吸气压力,供液高度的增加,吸气压力升高,压缩机的排气压力的变化趋势与蒸发压力相似;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制冷量高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制冷量,且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制冷量的增加幅度却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供液高度为1200mm时,制冷量最大增幅达到35.59%;重力供液制冷系统COP大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COP,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存在最佳供液高度。  相似文献   

3.
结霜工况下的冷风机传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冷风机在结霜工况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简述了结霜工况下传热系数测试的原理、方法和主要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对影响冷风机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液体冷媒融霜系统的回液时间进行实验研究。在保温体温度-15℃工况下分别对回液时间7s、27s、25s、30s、40s、50s进行实验,记录并分析被融霜蒸发器融霜前和回液时间内压缩机吸气口的温度和压力变化,相机拍摄制冷压缩机吸气口和机身的结霜状况。实验表明:回液时间7s时,压缩机吸气过潮,回液时间在27s左右可以避免压缩机吸气过潮,确保系统安全正常的运行,大于27s被融霜蒸发器恢复制冷时间过长将影响库房温度的稳定并降低制冷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换热器在低温结霜工况下的动态运行特性进行研究,设计搭建了换热器结霜工况性能实验台,安装了各参数测量仪表和传感器。实验台由制冷循环和模拟低温工况的风道循环两部分组成,并采用C#编程技术,基于.NET开发了集环境模拟、数据采集、显示和数据处理、实时曲线和视频显示功能于一体的远程测控系统,该试验系统的研制为低温结霜工况下换热器运行特性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参考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冷风机表面在非连续运行工况下结霜是实际运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通过建立结霜实验台,系统分析了影响非连续运行工况下冷风机表面结霜的因素,包括运行比、相对湿度及冷风机表面温度,并且对实验结果总结了关联式。结果表明,在非连续工况中,结霜量是一个与运行比有极大关系的值,而拟合的关联式则体现了这种关系,并与实验结果有较小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空气源热泵结霜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和季节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将室外换热器的结霜视为准动态过程,建立了空气源热泵结霜工况下的动态分布参数模型.利用近3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四个城市的季节能效比,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冬季供热季节性能系数时,如果不考虑结霜将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这为以后实验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冷风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低温工况下冷风机的结霜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实验,分析了结霜对翅片管效率、空气侧平均换热系数和空气侧压降的影响。结果证明:数值计算的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准二级涡旋压缩机空气源热泵系统,对研制出的具有蒸汽喷射的涡旋压缩机空气源热泵系统样机进行了大范围变工况试验研究,获得机组在各工况下的输入功率、制热量、COP、排气温度的变化。通过变工况实验,综合考虑制热量、COP和机组工作稳定性,得出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最佳中间补气压力为1200kPa~1400kPa。研究结果可为准二级压缩系统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针阀、流量计、压力表和功率计等组件,对现有的一台商用GM型氦压缩机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对测得的质量流量、输入电功和进排气压力等数据的分析处理,拟合得到了以压比为自变量的吸气体积流量和效率的关系式,提出了确定压缩机内部容积分布的方法。吸气体积流量、效率和容积分布三种特性可用于计算GM型氦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质量流量、输入电功和进排气压力。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环境非偏置固体表面带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鹤飞  刘尚合  孙永卫  原青云 《物理学报》2013,62(11):119401-119401
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子、离子相互作用, 表面将出现充放电效应, 对航天器产生负面影响. 表面充电电位对充放电影响至关重要. 综合考虑等离子体中粒子质量、温度及密度, 二次电子效应及非偏置固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 基于气体动理论, 利用粒子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理论推导得出等离子体环境中非偏置固体表面充电电位一般表达式. 分析了等离子体以及非偏置固体特殊状态下的表达式及一般状态下的表达式, 总结出不同等离子环境、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表面充电规律.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非偏置固体 表面充电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制作了空心阴极、钮扣阴极、针阴极和条形阴极,利用CCD照相,在5cm×5cm口径范围内,分别对四种阴极放电的空间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预电离电压800V,主放电电压3kV和气体气压约30Pa的条件下,利用空心阴极放电,能够获得空间较为均匀的放电等离子体。放电等离子体可以用作普克尔盒电光开关的等离子体电极。  相似文献   

13.
1JIto节流制冷机是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制冷机械,它广泛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军事工业之中。采用混合工质的J-T节流制冷机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报道,但由于实验不太成功而没有受到注意,直到1959年,前苏联基辅气体研究所的A.P.Klimeenko教授利用内复叠循环在液化天然气的流程中采用了混合物作为J-T节流制冷循环的工质高效地液化天然气后而得到重视山。70年代,前苏联的另外一批学者M.BTOdyllsky等研究了适合于获得液氮温度的高效率的混合工质p」。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液氮温区,采用氮加碳氢化合物或者氟利昂作工质,比采…  相似文献   

14.
无水坝抽水蓄能系统利用封闭容器内的高压气体构建虚拟水坝,是兼具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优点的新型储能系统。但该系统的封闭容器内水和气在高压状态共存有可能造成水中溶气,从而对水轮机造成汽蚀等破坏。本文采用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宽广的压力、温度范围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及扩散规律,揭示了水中气体溶解量随时间和水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释能结束后保证水-气共容舱内剩余水的高度大于0.5 m时,高压溶气不会对水轮机产生危害,该结论对系统的工程应用及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氦气压强对单脉冲过程电光开关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单脉冲过程电光开关气体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提出了氦气放电的一维数值模型。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气压对单脉冲过程电光开关的气体击穿、放电电流、KDP晶体两侧电压、开关效率、开关速度、等离子区电子温度及等离子体浓度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气压主要影响开关速度的快慢,而对开关效率的大小影响作用不大。在相同开关脉冲的驱动下,在气压较低的情况下,开关速度随气压增大而变快;而在气压较高的情况下,开关速度随气压增大而变慢。由此得到口径为8cm×8cm电光开关的最佳工作气压为1-4 kPa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交变流动蓄冷器的压降因子和阻力系数对实际的工程计算、数值模拟及制冷机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低温交变流动蓄冷器的阻力特性一直缺乏系统的实验结果。文中给出了低温交变流动蓄冷器的压降因子及液氮温区交变流动蓄冷器摩擦系数的拟合公式 ,并为常温下的实验对比 ,对低温蓄冷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真空热处理碳纳米管的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LaNi5储氢合金按质量比1∶10混合,制作成CNTs-LaNi5电极.电解池采用三电极体系,6mol/L KOH为电解液,Ni(OH)2为正极,Hg/HgO为参比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充放电条件下,850℃时CNTs-LaNi5电极的储氢性能最好,克容量最大为503.6mAh/g,相应的平台电压高达1.18V.从500—850℃随着温度升高,放电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到950℃时放电量反而下降.由此可见,碳纳米管的热处理温度对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储氢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碳纳米管(CNTs) 储氢性能 5合金')" href="#">LaNi5合金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高温烧结中金刚石表面石墨化过程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3组模拟实验,考察了低压高温下金刚石表面石墨化条件和超高压高温条件下金刚石表面石墨化过程,发现在钴-碳共晶点以下、超高压高温烧结样品WC-Co基体附近区域金刚石表面已发生石墨化,XRD测试结果表明,超高压高温烧结过程中金刚石表面经历了石墨化初期、高峰期和抑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4 GPa and 500°C were generated using a small-sized cubic-type multi-anvil apparatus, which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high pressure and low temperature experiments. The drop in pressure was negligible as th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300°C at 4.5 GPa under conditions where the press was clamped. Two-dimensional X-ray diffraction imag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from a pure aluminum specimen at 4 GPa and 500°C in the angle-dispersive mode.  相似文献   

20.
Results obtained 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heated liquid jet discharging under different nonequilibrium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The cases of liquid discharge from a high-pressure chamber and under gravitational jet formation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liquid flash boiling with heating growing up to limit superheating are identified in the case of liquid discharging from the high-pressure chamber. Dependences of the reactive force and the jet shape on the value of liquid overheating in a flow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apidly decreasing value of the reactive force of the jet is connected with its complete disintegration caused by homogeneous nucleation and by the presence of a normal wall behind the outlet from the channel. The parameters of two-phase jet stability in the conditions of gravitational falling, the flow rates, and the size of droplet dispersion zones depend substantially on the shape of holes and the heat flux density. Pronounced effects of partial or full blocking of the holes as a result of soluble impurities deposition in the regimes of cryogenic liquid evaporation or boiling when vapor cavities are formed in the channel are observed in the conditions of long-term discharging under nonadiabatic conditions. This leads to complete disintegration of the jet and uncontrollable reduction of the flow rate through the hole up to full blocking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