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叔均、女脩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秦风·蒹葭》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周南·汉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原始形态。秦绝不是有关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产生的地域,而只能是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的流传地域。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在战国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且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2.
调税起源考     
卢太康 《吕梁学刊》1994,(3):60-61,59
  相似文献   

3.
端午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民俗语源的阐释中 ,逐渐被淹没了深层的原义。现立足于传统的节日系统 ,而从宇宙创生的数理序列来论述端午节的原型意蕴 ,并从习俗的两个层面———“恶日”和“续命”角度进行论证 ,揭示出端午节的生命原型就是天地交合之时 ,人们祈求能够借机“男女构精 ,化生万物”以有所成的“成人节”。  相似文献   

4.
陈松 《青年科学》2009,(6):39-39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都把先秦献中的“弈”看作围棋,因此把围棋的起源确定在先秦时代,其实先秦古籍所记载的四条“弈”字资料,在先秦多作动词下棋讲,或指博棋,非指围棋,可靠的围棋史料出现在西汉晚期,考古所见的围棋实物资料出现在东汉晚期,因此围棋当起源和形成于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韩国成功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为引子,从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爱国主义以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最后论述了重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本文希望以端午节之争让中国人民重新认识和重视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发挥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7.
长命锁来源于古时的长命索。长命索,古称"长命缕",又称"五色缕",原是一种五色丝绳,由汉代朱索演变而来,为过端午节时的门户饰物。《后汉书·礼仪志》曰:  相似文献   

8.
依据当代社会学关于传统—现代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从现代性视角重新认识端午节俗在当下的存在状态:—是传统视角下端午节俗中屈原传说和龙舟竞渡的存在状况;二是在此两项民俗事象的文化表述中存在的“政治惊扰”因素.社会学叙事中的端午节俗存在着“传统发明”和“政治惊扰”的深刻思辨关系,政治因素不断发觉、发明、再塑传统,而传统不断被现代援引、借用,并嵌入到现代政治元素构成中,体现了传统一现代转换中端午节习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生命起源与演化被列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13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命起源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研究现状及中国的生命起源研究。中国的生命起源研究局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整体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1.
毛南族分龙节又称庙节,是广西环江毛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分龙节的习俗在宋代就已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在历代中原文化向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渗透的过程中,毛南族古老的土俗神崇拜宗教仪式受到中原和江南地区“分龙日”、“分龙节”节俗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毛南族分龙节。  相似文献   

12.
岁时节日民俗,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不同的民俗事象传承。西藏的岁时节日民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从包罗万象的节俗活动显示出雪域高原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对西藏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节日的分类、节俗产生的内动力、节日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释析,探讨西藏节日习俗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审美为何是人生的节日?美的问题有几个层面?“美在关系”说是谁提出来的?他的理由是什么?中国古代是否有“美在关系”说的命题?形成美的根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作为美的关系的系统包含哪些内容?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岭头节文化是广西南部极为典型的一种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理念的追求,带有和谐的特质,对构建乡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为“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先生,对于思维科学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之论,呼吁学界加大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形象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这一观点的发表,引起学界的热烈反响。随即掀起了一个研究形象思维的热潮。作者认为:形象思维的研究没有突破,也就是思维科学的研究没有获得突破。原因可能是所有研究者的水平太低或努力不够;但也可能是钱老提出的命题本身就有问题,尽管形象思维是复杂的,但比形象思维还要复杂的思维并非没有。作者认为,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应当从更复杂的立体思维,复杂思维与创新思维中探寻。  相似文献   

16.
三月三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代日本引入其名称乃至部分习俗,后来与中国习俗融为一体,延续至今。中国三月三节俗的基础内容和含义起源于祭祀高Mei,与生育、乞子,迎接生命的复苏与诞生密切相关。日本三月三节俗在驱灾避邪、保护生命这一点上,与中国大致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大相径庭。中国节俗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呼唤和迎接,而日本节俗则主要表现为对灾祸的放逐和驱除,以保护生命。  相似文献   

17.
火把节是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在火把节期间除了开展宗教祭祀活动外,还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本文对彝族火把节期间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和功能加以分析,认为彝族火把节是连接彝族传统体育、传播彝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影响着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春运"是我国铁路运输不可避免的话题。通过分析我国春运客流特点,指出在铁路现阶段的运能运力下,仅仅依靠铁路解决春运问题是不可能的。同时,提出了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给政府、铁路部门和公众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淮传统春节习俗包含有"开门"、"出行"、"春节早餐"、"禁忌与特殊习俗"、"接天地"、"吃元宝"、"拜年"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江淮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