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EM)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BS)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EM-MIPM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M与MA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氢键作用.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仪对EM-MIPMs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EM-MIPMs为均匀规整的球型,平均粒径为4.24μm,且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采用动力学,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EM-MIPMs的吸附速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分别分析了EM-MIPMs的平衡吸附数据,结果表明,EM-MIPMs对红霉素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0.242 mmol g-1.EM-MIPMs的选择识别性能利用固相萃取法来考察,研究表明EM-MIPMs有着良好的特异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EM)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BS)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EM-MIPMs).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M与MA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氢键作用. 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仪对EM-MIPMs 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EM-MIPMs 为均匀规整的球型,平均粒径为4.24 μm,且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同时采用动力学,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EM-MIPMs的吸附速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利用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方程分别分析了EM-MIPMs 的平衡吸附数据,结果表明,EM-MIPMs 对红霉素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0.242 mmol·g-1. EM-MIPMs的选择识别性能利用固相萃取法来考察,研究表明EM-MIPMs有着良好的特异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纤维素碳微球为内核,以活性艳红K-2BP染料为模板分子,采用蒸馏-沉淀法合成了K-2BP表面印迹碳微球(K-2BP-MIPs)。染料动力学吸附研究表明K-2BP-MIPs对模板分子K-2BP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81 mg·g^(-1)。以Al_(x)Fe_(y)-MOF为导电糊剂,制备了K-2BP-MIPs和Al_(x)Fe_(y)-MOF共修饰的铁糊电极(FPE)用来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检测K-2BP时,孵育后和洗脱后的电流响应差值与K-2BP浓度在1.0×10^(-11)~5.0×10^(-7)mol·L^(-1)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S/N=3)是3.3×10^(-12)mol·L^(-1)。此外,传感器检测K-2BP时的电流响应差值分别是检测甲基红、活性黑五和亚甲基蓝的2.8、2.8和2.4倍,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印迹聚合物无论是在吸附还是检测方面,都具有优异的性能,在检测印染废水的排放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沉淀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乙腈-乙二醇(20∶1,V/V)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利用1H-NMR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模板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甲基丙烯酸(MAA)分子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近似圆球形,粒径约为400~500 nm,且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微球,表面存在大量的结合位点.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印迹聚合物微球在4 h后逐渐达到吸附平衡,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微球主要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Qmax1=22.97μmol/g,Kd1=0.14×10-3 mol/L;Qmax2=157.65μmol/g,Kd2=2.55×10-3 mol/L,计算得出表观印迹效率和有效印迹效率分别为68%和58%.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三聚氰胺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三聚氰胺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是综合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具有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药物控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性聚合物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药物控释、疾病诊断等领域。在磁性粒子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兼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高选择吸附性两大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化学分析、生物分离和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子印迹技术,以磺胺(SNM)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利用Fe3O4磁性纳米微球制备具有特异性识别磺胺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吸附特性进行了探讨.利用等温吸附数据进行Scatchard分析,从而推断出印迹聚合物的最大吸附量Qmax为280....  相似文献   

7.
以红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水相中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分散剂浓度、水油比、搅拌速度等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重点对聚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将所得的聚合物用作吸附剂研究了其分子识别与选择性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合成的聚合物微球平均粒径为40~130μm,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其分离因子达1.83,而动态吸附饱和吸附量则达到了42.59μmol/g。  相似文献   

8.
以双甘氨肽(Gly-Gly)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分别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在低温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于水相中制备了双甘氨肽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Gly-Gly-MIPMs)。通过静态、动态平衡吸附和薄层色谱(TLC)分离实验,研究了Gly-Gly-MIPMs的选择吸附性能,并进行了Scatchard模型分析。结果表明,Gly-Gly-MIPMs对Gly-Gly分子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最大单位饱和吸附量0.428mmol/g,印迹因子2.19。  相似文献   

9.
10.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分子识别效率高且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沉淀聚合法制备TN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NT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TNT分子印迹微球.紫外吸收光谱证实TNT与丙烯酰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TNT分子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能够选择性识别TNT分子.  相似文献   

12.
碳杂金属镍微球的制备及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盛  王坤  罗志军  夏杰祥  李华明 《应用化学》2010,27(12):1430-1433
以葡萄糖酸钠与硝酸镍为起始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碳杂Ni(OH)2复合微球(C-Ni(OH)2),Ni2+的沉淀剂OH-是由葡萄糖酸钠水解提供的;以制得的C-Ni(OH)2微球为前驱体,在N2气氛围中下焙烧8 h,制得了碳杂金属镍(C-Ni)微球,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N2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Ni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276 m2/g和0.248 cm3/g;对葡萄糖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取扑热息痛(PR)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通过蒸馏沉淀聚合制得聚合物内核;以丙烯酰胺(AM)作为亲水单体,采用不同的壳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3-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Ⅳ,Ⅳ'-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通过自由基聚合枝接亲水层外壳,成功制得一系列亲水核-壳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CS-MIPs),并对比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以及吸附实验进行表征,并进行了亲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MBA作交联剂的印迹微球吸附性能以及亲水性能最好,吸附量达120 μmol/g,接触角23.3°.本研究为检测水溶液中扑热息痛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以其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固相萃取、药物手性分离等领域取得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比较了不同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的特点,同时针对不同聚合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性能的影响作了相应评述,此外对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悬浮聚合法制备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苯胺和二甲基苯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单体、Fe3O4为磁性组分,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MIPMs)。结果表明,改性Fe3O4微粒在MMIPMs中分散较好,MMIPMs在水性介质中对模板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较差,但在有机介质中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16.
以2-异戊基环戊酮为虚拟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20~50 μm的分子印迹微球。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分子印迹微球的表面化学特征及粒径分布,测试了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及吸附选择性。 考察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玫瑰醚的应用效能。 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玫瑰醚的吸附可在25 min达到平衡,具有较快的吸附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 Freundlich模型最适合描述MIPs对玫瑰醚的等温吸附行为,聚合物材料最大的印迹位点数目为149.3 μmol/g。 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平均吸附能为166 kJ/mol,表明主要为化学吸附。 虚拟模板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选择因子相对于香叶醇和香茅醇分别为3.710和5.636,且对含玫瑰醚的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仍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能力(竞争吸附量为18.02 mg/g)。 在优化洗涤(1 mL乙腈+1 mL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9.5:0.5)+2 mL乙腈、甲醇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8:1:2)和洗脱(3 mL甲醇和醋酸混合溶剂(体积比9:1))条件下,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实现玫瑰醚的有效分离和富集,回收率为96.23%。  相似文献   

17.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2~3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克百威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单步溶胀法制备粒径均一的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通过扫描电镜(SEM)、吸附平衡实验和竞争吸附实验分析了克百威MIPMs的形貌及其对克百威的结合特性及吸附选择性,并比较了克百威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MISPE)与C18固相萃取柱(C18SPE)富集水中克百威的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MIPMs粒径约10μm,表面呈蜂窝状;在90min内可达到饱和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5.94mg/g;在克百威、灭多威和三羟基克百威共存的条件下,克百威MIPMs可实现对克百威的专一性吸附;与C18SPE相比,克百威MISPE重复使用6次后加标回收率仍在85%以上,可用于水体中痕量克百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S-布洛芬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布洛芬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乙腈的混合溶剂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粒径为36μm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将印迹聚合物微球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以乙腈为流动相,通过拆分外消旋布洛芬及分离其类似物,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识别性能;研究了流动相中乙酸含量、流速对拆分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分离过程中焓变、熵变及自由能的变化,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离过程做了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单分散双酚A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块状聚合法的合成条件,使用液体石蜡和甲苯的混合溶剂为致孔剂,发展了一种制备双酚A(BPA)分子印迹微球的简单方法。微球的粒径、分散度可通过液体石蜡和甲苯的比例调节。当液体石蜡和甲苯的体积为5mL、体积比为2∶3,EGDMA的量为24mmol时,可得到直径约为3μm、单分散BPA分子印迹微球。液相色谱评价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块状聚合方法,本微球具有良好的印迹效应。本法有望成为制备适合于HPLC填充使用单分散分子印迹微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成国祥  张立永  付聪 《色谱》2002,20(2):102-107
 以酪氨酸为印迹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RIM )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在水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MIPMs)。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此微球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表面孔与孔径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影响其形貌的主要因素 ,并将所得微球用作固定相研究了其分子选择吸附性能。研究表明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能够制得单分散性较好的、表面带有微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且该微球呈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