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天竹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以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为指标评价20%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南天竹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98%,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醛、十八烷醛、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十六烯等;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和金属离子具有较好地清除作用和螯合作用,且样品量与活性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生长期和花果期白蒿的挥发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3次、浸提90 min、对于生长期和花果期白蒿液料比分别为10 mL:1 g和8 mL:1 g.通过红外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产物的主要成分,生长期白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树脑、樟脑、右旋龙脑、石竹烯、Cadina-1,4-diene、白菖烯、棕榈酸乙酯等;花果期白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石竹烯、龙脑、甲酸橙花酯等.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产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测定,生长期和花果期白蒿挥发油对0.05 mmol/L DPPH溶液的IC50值分别为0.40和1.66 mg/mL.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浸提的生长期和花果期白蒿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紫茉莉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紫茉莉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紫茉莉根中提得0.12%的挥发油,鉴定了其中23种化合物,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紫茉莉根中分离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紫茉莉根的化学成分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基于木犀草素的结构特点,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溶剂和酯基对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化合物中分子内氢键的性质.其次,从热力学角度通过抽氢反应(HAT)、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SET-PT)和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SPLET)机制分析了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氢键性质分析发现,木犀草素及其...  相似文献   

5.
卫强  彭喜悦 《应用化学》2016,33(8):945-95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碧桃花、叶、茎、果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和相对质量浓度,共鉴定178个化合物。 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1.42%)、α-金合欢烯(9.18%)、十六烷酸(8.03%)。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4.72%)、二十五烷(9.85%)、二十八烷(8.29%)、二十三烷(5.14%)。 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Z)-3-己烯-1-醇(28.90%)、(E)-2-己烯醇(16.06%)、正己醇(6.86%)。 果实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20.46%)、十六烷酸(5.84%)、苯甲醇(5.01%)。 在10~40 d贮藏期内,花、叶、茎、果实挥发油可明显降低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其中以茎挥发油高剂量组降低作用最强。 花和茎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0.024~0.188 g/L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分析野生和栽培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为羌活药材的引种栽培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羌活药材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6份药材样品挥发油含量范围为1.60~7.98 mL/100g,6份羌活药材挥发油成分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57个化合物,共有成分12个;基于挥发油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的聚类分析显示了羌活药材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种间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挥发油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野生和栽培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野生羌活药材的挥发油含量高于栽培种;羌活药材挥发油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卫强  刘洁 《应用化学》2016,33(6):719-726
研究了大叶黄杨叶、茎、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体外抗病毒作用。 共鉴定133个化合物,大叶黄杨叶挥发油中主要有2-乙氧丙烷(41.92%)、(E)-2-己烯-1-醇(17.8%)、 (E)-香叶醇(7.86%)、甲基环己烷(6.60%)等;大叶黄杨茎挥发油中主要有甲氧基苯基肟(33.10%)、二十八烷(14.34%)、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2.48%)、甲苯(11.88%)、二十一烷(7.74%) 等;大叶黄杨果挥发油中主要有苯甲醛(15.52%)、甲苯(15.03%)、甲基环己烷(14.76%)、(Z)-3-己烯-1-醇(10.98%)等。 大叶黄杨叶、茎、果的环己烷、乙醚萃取挥发油对特定病毒有显著抑制效果。 大叶黄杨叶、茎、果中挥发油萃取部位成分差异明显,有特定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体外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发现菊科千里光属植物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Less.)挥发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致HeLa细胞病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不同程度地延缓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3、腺病毒Ⅲ型和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为进一步确定麻叶千里光挥发油抗病毒的活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麻叶千里光挥发油得率0.22%(mL/100g),从中初步鉴定了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47%,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7.01%)、胡萝卜次醇(13.73%)、9,12-十八碳二烯酸(9.99%)、α-蒎烯(9.28%)和β-蒎烯(5.58%)。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萜烯占47.42%,脂肪酸类占37.61%,其它成分仅占3.44%,故提示麻叶千里光挥发油中高含量的萜烯和脂肪酸类可能与其抗病毒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花椒挥发油的成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治安  赵景婵  谢志海 《色谱》2001,19(6):567-568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陕西富平产花椒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分离出了 17个峰 ,鉴定出了相对峰面积大于 1 0 %的组分共 16个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了已确定组分的相对含量 ,其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5 %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水蔓菁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峰 《分析化学》2002,30(7):822-825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水蔓菁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分离出40多个峰,鉴定出41种化合物,主要是4-亚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β-蒎烯、1S-α蒎烯、β-月桂烯、大根香叶烯-D等,占总峰面积的97%。  相似文献   

11.
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智立  刘淑莹 《色谱》1997,15(4):344-34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山东泰山产单叶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30多个峰,确认了其中28种成分,占总离子流的95%以上,并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Δ3-蒈烯,用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GC/FTIR)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甘草酸(G lycyrrhizic acid)又名甘草皂甙和甘草甜素,是从豆科植物甘草和光甘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三萜皂甙,是常见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其分子中含有的羧基和酮基易与金属离子作用形成配合物[1-5]。图1甘草酸的结构图F ig·1 The structure patterns of gly  相似文献   

13.
取一定量经烘干和粉碎的鸡屎藤样品,用乙醇-水混合液超声提取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所得萃取液引入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分析仪的反应管路中,使与由Cu2+、抗坏血酸与过氧化氢反应体系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反应。根据过氧化氢与鲁米诺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值ΔI间接测得抗氧化活性成分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率。对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条件以及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的条件均做了系统试验并预以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机体健康,从自然界中寻求高效、廉价、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目前抗氧化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总结了几种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腊梅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山腊梅(Chimonanthus nitensO liv.)除了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中国药典记载山腊梅叶可用于防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1],中药腊梅解毒汤能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目前临床上已开发出了腊梅止咳露、山腊梅滴丸等产品。山腊梅具有浓郁的香味,据报道山腊梅叶的精  相似文献   

16.
山药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山药粗多糖并进行精制,分析了山药多糖的单糖组成,并研究了山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山药精制多糖纯度较高,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对小鼠肝匀浆自氧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山药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或抗衰老药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木犀草素、硫酸和金属盐为原料,合成了4种木犀草素磺酸金属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以DPPH清除率、抑菌环的大小检测配合物的抗氧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磺酸金属配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且效果优于母体木犀草素。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化叔丁基氢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叔丁基氢醌(TBHQ)与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酯化反应制备了高分子化的叔丁基氢醌(PTBHQ)。经测定,高分子化的叔丁基氢醌的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和持久作用能力均较高分子化前增强  相似文献   

19.
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葡萄糖为改性物,以总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与HO·清除率为指标,湿热美拉德反应为改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下探究反应体系pH值、反应底物配比、温度及时间对紫花苜蓿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底物配比(m紫花苜蓿叶蛋白∶m葡萄糖)为2∶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美拉德产物(改性之后的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最显著。在最优单因素条件下未改性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总还原能力为0.84,DPPH·清除率为1.45%,HO·清除率为2.18%。在最优单因素条件下改性之后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总还原能力达到1.10,DPPH·清除率达到75.10%,HO·清除率达到39.70%,与未改性的蛋白相比总还原能力提高了0.31,DPPH·清除率提高了50.80%,HO·清除率提高了17.21%。通过测定在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美拉德产物的褐变程度、中间产物、接枝度等,表明紫花苜蓿叶蛋白与葡萄糖之间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相似文献   

20.
苦丁茶冬青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苦丁茶冬青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57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醇、醛、酮、醚、脂肪酸、脂肪酸酯及含氧萜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