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基于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粒子计数的蛋白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优化电喷雾电压、液体溶液流速以及气体流速等参数,对牛血清白蛋白标准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泰勒锥状态下,样品溶液流速300 nL/min,空气流速1.0 L/min,二氧化碳流速0.1 L/min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牛血清白蛋白标准物质和溶液标准物质的准确定量分析,测定结果为分别为20.05 g/L和69.52 g/L,与标准物质定量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耗样量少,且不需要内标和外标,为蛋白质绝对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东英  林华水 《电化学》1997,3(2):139-142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①陈东英林华水周勇亮毛秉伟谢兆雄卓向东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毛细管区带电泳已成为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Hjertén于1967年在玻璃管中进行了自由...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在电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特性,自发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本文着重对碳纳米管在电分析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氨基酸及多肽的电喷雾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采用自制的电喷雾离子迁移谱装置,在室温条件下以甲醇为溶剂,空气为漂移气体,流速为1000 mL/min,电喷液流速为2 mL/min,测试了甘氨酸、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4种氨基酸及缓激肽片段(1~7)和P物质2种多肽的离子迁移谱,计算出上述化合物的约化迁移率.离子迁移谱图反映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具有指纹谱特征.此装置在1 min的检测时间内对P物质的检测灵敏度达到855 ng/mL.结果表明,电喷雾离子迁移谱可用于氨基酸及多肽类化合物的现场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色谱和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细管电色谱(CEC)以内含色谱固定相的毛细管为分离柱,以电渗流为驱动力,既可以分离带电物质也可以分离中性物质。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两者的优点,兼具高柱效、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和高峰容量的特点,同时具有色谱和电泳的双重分离机理。然而,“纯粹”的电色谱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天然的弱点,即: 在电流通过毛细管柱中的流动相时容易产生气泡(焦耳热作用),从而使电流中断和电渗流停止,毛细管柱必须被重新用流动相润湿后方能再次使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将液相色谱中的压力流引入CEC系统中,不仅解决了气泡、干柱等问题,而且实现了定量阀进样和二元梯度洗脱。CEC和pCEC作为微分离领域的两种前沿技术,满足了当前复杂样品分析和分析仪器微型化的需求,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这两种技术近来的发展,包括仪器、色谱固定相的发展,总结了其在生命科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以及环保样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评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并展望了CEC和pCEC今后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超微半球电极上具有简单反应时的半微分循环伏安理论。理论表明,超微电极上半微分电流与电活性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超微半球电极上半微分曲线进行电化学分析测量的新方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脱氧核糖核酸电分析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海珍  杨秀荣 《分析化学》2002,30(4):491-497
就DNA电分析化学研究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叙述了DNA的各种电分析化学方法,以及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本文引用文献77篇。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与电喷雾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分离模式及其在蛋白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毛细管等电聚焦与电喷雾质谱联用在蛋白质组学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微全分析系统中的电色谱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波  颜流水  王义明  罗国安 《分析化学》2004,32(12):1673-1676
微全分析系统(μ-TAS)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各种各样思路新颖,设计独特的芯片分析系统。本文着重从分离模式方面介绍了μ-TAS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电色谱。由于电色谱技术兼具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和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搭建了一套纳升级电喷雾-离子源离子迁移谱仪。首先,分别对尾吹气流速、溶剂流速等影响仪器去溶剂化效果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在此基础上,用一系列胺类化合物对该仪器的去溶剂化效果、分辨能力以及灵敏度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对电喷雾离子液滴实现完全去溶剂化;三辛胺的检出限可以达到10 μg/L。最后,将该仪器用作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在无需衍生化的条件下对胺类混合物样品进行检测。由三乙胺、二乙胺以及丁胺组成的混合样品被成功分离并测定。该系统对三乙胺、二乙胺以及丁胺的线性响应范围均达到近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信号处理方法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小泉 《分析化学》1998,26(5):597-602
评述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电分析化学中进展,着重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脉冲电喷雾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谱方法的发展得益于生物质谱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电喷雾与基体辅助激光解吸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物质谱的分析性能,对于复杂生命体系的研究,现有的生物质谱面临着新的挑战,复杂体系要求以很少量的样品(nL-μL级)得到功能蛋白质组的许多信息,如各蛋白质的分子量、肽谱、氨基酸序列以及各类转译后修饰结构等,而现有的生物质谱大多要求足够大的样品量(1-10μL),因此对低流量样品的高通量信息需求是生物质谱分析领域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碱性水溶液中ABEI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6-[N-(4-氨基丁基-N-乙基)-N-乙基]-氨基-2,3-二氢吩噻嗪1,4-二酮(ABEI)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各种条件,发现最佳的电脉冲参数为:占空比0.45,脉冲周期20ms,脉冲幅值+1.6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最佳介质是0.12mol/L KOH-0.080mol/L H_3BO_(3-)0.080 mol/L KCI(pH12.0).在这些条件下,ABEI的发光强度与浓度在1.0×10~(-8)~9.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溶液中的Cl~-先被氧化为CIO~-,CIO~-再与ABEI作用并使其发光.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分析电合成法制备对氟苯甲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对氟苯甲醛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选用8%OV-210为固定相测定对氟苯甲醛的含量。方法的标准偏差小于1%,回收率为100.9%~103.3%,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对氟苯甲醛合成工艺中的产品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成对电合成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宏坤 《电化学》1999,5(3):304-309
本 文主要 介绍作者 在成对电 合成技 术的研究 成果,结 合研究实 例,介绍 了工艺条 件如电极材 料、电流 密度及电 解温度 等的优化 选择以 为同行参 考;并 将成 对电 合成 技术 归纳 分类, 开拓成对有 机电合 成思路,促 进有机 电合成技 术的发 展.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实验室可自制的多种微/纳电喷雾喷头。喷头制作简单且易于操作,并利用利血平标准样品测试了各种微/纳电喷雾喷头的性能,显示了其高灵敏、低消耗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电流变学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电流变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能反映国际上电流变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化学》2007,35(3):369-369
电分析化学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与测量。它不仅能进行组成和形态分析,而且对电极过程的理论研究和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书从电分析化学研究涉及的电化学基础知识出发,总结了现代电分析化学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和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新成就和相关文献,阐述了当代电分析化学及其在生命分析化学特别是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质谱,紫外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偶氮型聚氧乙烯醚染料及春中间体进行了结构与发色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偶氮染料接枝聚氧乙烯醚链后,染料近似呈正态分析,为具有相似结构,不同环氧乙烷平均加成数的同系混混合物,接枝聚氧乙烯醚链长短,对其紫外吸收影响很小,紫外最大吸收λmax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