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晓强  梁恒  范军 《分析化学》2005,33(5):735-739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二维电泳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包括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MEKC)与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等电聚焦(IEF)与CZE、开管电色谱(OCEC)与CZE耦联等模式的二维微流控芯片。展望了二维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微流控芯片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免疫分析方法研究新进展。对有关芯片进行了初步分类,并评述了各类芯片的性能与优缺点。尤为关注免疫分析微流控芯片在临床诊断、环境分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引用文献33篇。  相似文献   

4.
细菌趋化性是指有运动能力的细菌对环境化学物质梯度产生响应,趋向某些化学诱导剂或避开某些化学驱避剂的移动行为,是微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而生存的一种基本属性.研究细菌趋化性对于利用细菌治理环境、控制病原菌侵染机体以及开发微生物工业项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对细菌趋化性的定性与定量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可以更好地对细菌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有较高的灵敏度.近年来,基于微流控技术检测细菌趋化性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从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工作方式及主要应用3个方面对近年出现的微流控趋化性检测装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6.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的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技术,具有灵活集成多种单元技术,降低样品消耗量等优势。拉曼光谱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和生物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基于纳米银或金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生物分析样品进行痕量分析。该文主要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微流控芯片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包括纳米粒子合成、芯片设计以及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介绍了其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芯片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亦奇 《大学化学》2010,25(1):1-12
作为众所周知的生物传感器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正在被越来越普遍地用于实现各种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特别是用途广泛的固相表面生物检测(Sol—id—PhaseBioassay)。SPR对样品进行非标记检测,能够用于测量生物化学反应全过程的反应动力学。为了提高SPR的检测效率,通常将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与SPR相结合,即在SPR生物传感器中使用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作为反应装置。基于微型化带来的优势,使用微流控芯片作为反应装置可以有效地缩短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反应时间,并减少样品消耗。微流控芯片还可以平行排布相同的结构单元,提高SPR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通量。因此,使用微流控芯片作为反应装置是SPR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商品化的SPR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单细胞分析对于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药物筛选和生理病理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能够精确控制单细胞的微环境,实时监测单细胞的行为,已成为单细胞分析的强大工具。单细胞捕获是单细胞分析的重要步骤。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微流控芯片用于单细胞捕获的方法,其中基于流体动力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捕获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单细胞捕获效率高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及使用。为了全面了解基于流体动力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捕获方法的研究现状,掌握单细胞高效捕获的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实现单细胞精准快速分析,本文综述了基于流体动力的单细胞高效捕获(>70%)原理及微流控芯片结构,根据结构设计不同分为微井结构、微柱结构和旁路通道结构,介绍了单细胞高效捕获的微流控芯片优化过程,总结了微流控芯片的材质、结构特点及单细胞捕获效率等,对不同单细胞捕获结构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基于流体动力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捕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显示出了其在检测速度、精度以及试剂损耗等方面相比传统方法的显著优势.然而,使用从半导体加工技术继承而来的微加工技术制作微流控芯片具有比较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流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加工微流控芯片.相比于传统的微加工技术,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显示出了其设计加工快速、材料适应性广、成本低廉等优势.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在3D打印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采用微立体光刻、熔融沉积成型以及喷墨打印等3D打印技术加工制作微流控芯片的方法,以及这些微流控芯片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并对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微流控芯片因具有试剂消耗量少、能耗低、反应速度快、高通量化、液体自驱等独特优势,已经发展成为集生化、医学、电子、材料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在微电机加工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微米级微管中精确操纵微量流体的...  相似文献   

12.
13.
微流控液滴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速度快、通量高,大小均匀、体系封闭,内部稳定等特性,在药物控释、病毒检测、颗粒材料合成、催化剂等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微液滴生成中实现尺寸规格、结构形貌和功能特性等的可控设计和精确操控提供了全新平台.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基本原理、液滴生成方式及其基本操控,比较分析了微液滴的传统制备法与微流控合成法的异同,介绍了近年来微流控液滴技术在功能材料合成、生物医学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探讨并展望了微流控液滴技术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微针因具有使用便捷、无痛等优点,在取样检测、透皮给药等生物医学诊断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微流控芯片可对微量流体进行操控,具有试剂损耗少、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化分析、环境科学等领域备受关注.早期,微流控芯片与微针的发展相对独立;随着微流控与微针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3D打印等先进微加工方法的出现,近...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的功能与其三维结构密切相关,折叠动力学研究可揭示生物大分子从自由的一级结构形成具有活性高级结构的动态过程,近年来倍受科学界重视。生物大分子的折叠过程一般发生在毫秒、微秒甚至是亚微秒时间水平,而启动折叠反应则需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超快混合器能使溶液在短时间内达到完全混合从而触发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折叠动力学研究。该文系统评述了超快微混合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在大分子折叠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介电电泳的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分离技术是细胞分选和细胞种群纯化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医学、农业、环境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生化分析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介电电泳的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介电电泳的工作原理,并依据细胞尺寸、电极形状、外加信号方式等影响细胞介电电泳的关键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流控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杰  董玲  张克华  刘瑾 《有机化学》2012,32(1):201-209
微流控合成技术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有机合成技术.微反应器由于在传热、传质等方面的性能远远优于常规烧瓶等反应器,因而在微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会得到更理想的效果,例如提高产率和纯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危险性、提高产物的选择性等.主要介绍了微流控合成的概念、优点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氯丙嗪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微流控传感器芯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物质,以鲁米诺-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氯丙嗪化学发光微流控分子印迹传感器芯片的检测方法。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上刻蚀出200μm宽,150μm深的微通道,8 mm长,1 mm宽,0.5 mm深的微检测池。微检测池中填充50μm粒径大小的热聚合得到的氯丙嗪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识别物质,在线富集氯丙嗪,富集的氯丙嗪可以增强鲁米诺和K3Fe(CN)6的化学发光强度,以化学发光强度定量氯丙嗪量。该传感器的响应值与0.02~0.4μg/mL氯丙嗪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 ng/mL(3σ)。该微流控传感器芯片已用于测定人尿液中的氯丙嗪。  相似文献   

19.
刘超  田飞  邓瑾琦  孙佳姝 《化学学报》2022,80(5):679-689
复杂生命体系中关键分子及微纳生物粒子的高灵敏、高特异检测, 对理解多层次多尺度生物学过程、阐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微流控生物传感器整合了微流控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的诸多优势, 在微量生物样本精准测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年来,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技术(Thermomicrofluidic biosensing)利用物质在局域温度梯度场中的热泳定向迁移现象, 并结合均相生物传感及信号放大新策略, 实现了复杂样本中生物分子及微纳生物粒子的快速、高灵敏、原位检测. 重点阐述了以热泳为核心的微流控传感技术, 包括微量热泳、热泳-对流耦合、热泳-扩散泳耦合以及热泳-电泳耦合等方法, 总结了不同传感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生物分子(蛋白、核酸等)与微纳生物粒子(细胞外囊泡、病毒、细胞等)检测中的应用, 并探讨了微流控热泳技术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何巧红  方群  方肇伦 《分析化学》2006,34(5):729-734
概述了微流控电泳系统中试样引入的进展。分别介绍了固定贮液池式、流通式和取样探针式3种试样引入技术。共引参考文献33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