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钒高速钢冲击磨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高铬铸铁Cr26为对比材料,利用可模拟破碎机耐磨件实际服役工况(主轴转速2 840 r/min)的WM-1型冲击磨损试验机,以初始直径约25 mm的鹅卵石颗粒为磨料研究了高钒高速钢V9的冲击磨损性能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V9的耐磨性为高铬铸铁Cr26的3倍以上;在颗粒的高速冲击下,高铬铸铁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划伤和碳化物碎裂导致剥落;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在鹅卵石颗粒冲击下,基体受到显微切削而导致碳化物脱落,使基体受到颗粒的蚕食作用而不断反复进行的磨损过程.  相似文献   

2.
轧辊用高钒高速钢的滚-滑动磨损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化物碎裂.碳化物对磨损失效有重要作用,高铬铸铁中的杆状M7C3型碳化物易于弯曲、碎裂而在其内部形成大量裂纹,促进磨损表面产生大块的疲劳剥落;高钒高速钢中团块状VC硬度高、形态好、具有精细亚结构、不易碎裂,可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和疲劳剥落,是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优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M50高速钢高温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磨损和摩擦因数在线测量及磨损表面形貌的微观分析,考察了M50高速钢的高温摩擦损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高于400℃的条件下,由于摩擦热与环境温度的共同作用,使材料的接触界面保持半熔融状态,在滑动过程中于摩擦表面形成了一层“金属膜”,使摩擦因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硬度对碳钢微动磨损行为和磨屑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寿  刘洪 《摩擦学学报》1995,15(4):300-305
人们已经研究过诸多因素对金属和合金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但对试样硬度与磨屑组分、微动磨损表面形貌及压实氧化物层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却还很少有人研究。因此,利用SDV微动磨损试验机在室温下于大气中就硬度对45^#钢微动磨损行为和磨屑组分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几种不同硬度材料的滑动磨粒磨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虹  张志军 《摩擦学学报》1994,14(3):213-219
在工程应用的许多场合中,往往同时存在着磨粒分别在表面滚动与滑动造成的两种磨损形式;因此,滑动磨粒磨损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但目前所悉对其研究的文献报道却还甚少。通过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对几种不同硬度材料与SiC磨粒配磨时的滑动磨粒磨损研究发现,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的表面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当材料的表面硬度高于734HV时,其耐磨性对硬度变化的敏感性很大。例如,当硬度从734HV仅增加到830HV时,材料的耐磨性就可以提高近一倍,但磨报表面粗糙度却略有增大。此时的磨损机制为微切削.在材料的表面硬度低于734HV时,硬度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较小,如在硬度从317HV增大到734HV的情况下,耐磨性仅能提高约50%,但磨损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很快,此时的磨损机制以微切削为主,还伴随有应变疲劳剥层。因此,在许多工程应用中,追求材料表面的高硬度是获得理想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制轧辊模拟磨损试验机测试了6种不同碳含量的V9Cr4Mo3高速钢轧辊的磨损性能,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磨损量与碳含量和磨损时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良好训练的BP网络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碳含量的V9Cr4Mo3高速钢轧辊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碳含量约为2.58%时,高速钢基体组织主要为高硬度和高韧性的板条马氏体,可以有效抵御轧制过程中的疲劳和显微切削,耐磨性最佳;当碳含量过低时,高速钢基体为低硬度的铁素体,显微切削为轧辊的主要磨损机制,而碳含量过高时,其基体主要为韧性较差的片状马氏体,轧辊以疲劳磨损为主,二者均导致轧辊耐磨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车轮材料特性对轮轨磨损与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MMS-2A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不同材料车轮与U75V热轧钢轨的匹配试验,研究材料特性对轮轨试样磨损与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车轮碳含量增加,组织中珠光体比例增加,珠光体中渗碳体片层间距减小,硬度增大;随着轮/轨硬度比增大,车轮表层的塑性变形层厚度逐渐减小,对摩副钢轨塑性变形层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车轮试样磨损形式由小剥离掉块向大剥离掉块转变,钢轨磨损机制由材料表层的轻微剥落向深层剥落磨损转变;提升车轮的硬度,轮轨表面的疲劳裂纹长度减小;且随着车轮硬度的增大,钢轨表面萌生的疲劳裂纹的末端扩展角度有增大的趋势,使钢轨的疲劳裂纹更容易向材料心部扩展.  相似文献   

8.
几种挖泥船耙齿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挖泥船耙齿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在水润滑和无润滑条件下,利用ML-100磨粒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成分和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的耙齿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与硬度及冲击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几种材料在水润滑条件下的磨损量都比在无润滑下的大,具有较高硬度和一次冲击韧性CVN值的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寿命试验和表界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硬度的AuAgCu合金环片与AuNi合金刷丝在大气环境下的摩擦特性和磨损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导电环环片硬度由200.4 HV提高到243.6 HV,摩擦系数显著降低,环片磨痕宽度有所减小;环片与刷丝接触部位均存在典型的黏着磨损形貌特征,刷丝磨损区域形貌不规则,但硬环的磨损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犁削状划痕形貌;硬度不同的环片与刷丝对摩产生的磨屑均为薄片状且无团聚,磨屑成分与环片金属材料成分一致.此外,通过寿命试验前、后导电环环片和刷丝的质量分析可知,环片硬度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导电环环片的磨损量.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导电环环片硬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减摩抗磨效果,为后续电接触材料对偶摩擦副的配副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压浸渗技术制备了Al2O3f/Mg-9Al-0.5Nd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铸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热处理后复合材料抗剥层能力增强,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冲击腐蚀磨损试验机模拟湿磨工况,通过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冲击工况条件下高锰钢在锡矿浆料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定量分析了腐蚀磨损中交互作用各个分量的相对比例.结果表明,虽然弱酸性的矿浆对高锰钢的腐蚀性较小,但腐蚀增量是静态腐蚀率的15.76~26.54倍,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的比例为12.08%~26.70%,表明磨损与腐蚀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在低冲击功1 J时,交互作用是以磨损促进腐蚀为主;在冲击功为2、3、4 J时,交互作用是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最后探讨了冲击载荷下磨损与腐蚀的交互作用机理,以及冲击功对交互作用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钠盐处理含硅质量分数为3.0% ̄5.0%的ZA27合金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其球团硅相表面生长有杆状共晶硅相。通过干摩摩擦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带有杆状共晶硅的球团硅相在摩擦过程中较牢固地嵌于基体中不易脱落,因而可增强ZA27合金并改善其耐磨性,而共晶杆状硅团簇的割裂基体及降低韧性的问题可通过振动凝固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3.
贝氏体钢在多次冲击接触载荷下的反常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JD-125型冲击试验机对贝氏体钢表面进行40 h的往复冲击磨损试验,观察表层组织演变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6.0 J冲击下磨损率始终稳定不变,呈现出通常的冲击磨损规律;而在8.2 J冲击下,冲击10 h后磨损率急剧下降,甚至低于6.0 J冲击下的磨损率,材料显示出反常的磨损规律;8.2 J冲击下材料磨损表面出现大量非晶相,且出现少量纳米晶嵌于非晶基底中,使得普通的冲击磨损过程被强烈抑制,因此磨损率下降,其磨损表面形貌也较低能冲击下的表面更为平整和均匀.同时还证明只有冲击能量超过某个阈值,材料表面才能够形成非晶层.  相似文献   

14.
碳含量对腐蚀条件下低碳高合金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对不同碳含量的新型衬板用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行为进行比较,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合金组织、其亚表层金相组织及冲击腐蚀磨损表面形貌,对合金组织和在腐蚀环境下的冲击磨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含碳量为0.16%、0.25%的低碳高合金钢相比,碳含量为0.21%的低碳高合金钢在腐蚀环境下具有最佳的抗冲击磨损性能,其磨损机制以疲劳剥层为主.  相似文献   

15.
碳钢的高应力冲击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高应力冲击磨损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磨损表面很容易形成硬度很高(HV≥1000)的白层.采用新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碳钢在高应力冲击条件下的磨损特征,并且从分析白层的结构出发,讨论了白层的形成机制和失效模式.结果表明,材料的高应力冲击磨损质量损失与冲击次数之间具有线性关系,韧性较好的低碳钢的耐磨性比高碳钢的好,原因是硬度越高,白层在磨损过程中越容易发生剥层与剥落.白层是一种高度塑性变形层,其内部精细结构的变形特征证实了白层的塑性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MLD10动载磨粒磨损试验机对成分为Fe-0.5C-2.0Si-2.5Mn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进行冲击磨损试验,通过观察磨损率,表层组织演变以及表面磨损形貌的变化过程,重点研究了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Fe-0.5C-2.0Si-2.5Mn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热处理后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耐磨性较铸态有明显提高(1.4~2.3倍),随着下贝氏体含量的增加,耐磨性先降低再趋于平稳.当冲击功由1 J增至4 J时,材料磨损性能下降,表面磨损形貌表征塑形破坏加剧;当冲击功为5 J时,组织中出现大量形变马氏体,加工硬化明显,表面磨损形貌较低能冲击下的表面更为平整均匀,磨损性能增强,但出现强烈的脆性断裂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