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紫外光引发聚合过程中,安息香醚在光敏有机硅预聚物中相容性较差,从而影响聚合物光敏固化速度。为了改进其相容性,曾有文献报道合成含安息香醚的有机硅氧烷的有关工作。我们采用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与α-烯丙基安息香醚(Ⅰ_(a,b))加成的方法,合成了未见报道的以碳硅键合安息香乙醚或丁醚为侧基的环状有机硅氧烷(Ⅱ_(a,b)),将其开环聚合得到相应的线型聚有机硅氧烷(Ⅲ_(a,b)),通过~1H NMR、IR、UV和元素分析对Ⅰ_(a,b),Ⅱ_(a,b)和Ⅲ_(a,b)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Ⅰ_(a,b)、Ⅱ_(a,b)和Ⅲ_(a,b)对聚甲基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硅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和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等为初始原料,经酯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得1,3,5,7-四(三甲基硅氧羰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2),水解2制得1,3,5,7-四羧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3),3经Staudinger反应和Curtius重排反应制得1,3,5,7-四异氰氧基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4).反应总收率为14.5%,化合物结构经1H NMR,29Si NMR,IR,MS和HRMS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1,1,5,5-四甲基-3,3-二苯基三硅氧烷为原料,硅氢加成得到含苯基硅氧烷的丙烯酸酯单体。采用核磁(1H-NMR)法表征了产物的封端基团,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不同封端基团产物的具体结构进行分析,鉴定出甲基丙烯酸-3-(1,1,5,5-四甲基-3,3-二苯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硅氧基)丙酯、1,1,5,5-四甲基-1,5-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3,3-二苯基三硅氧烷和甲基丙烯酸-3-(1,1,5,5-四甲基-5-丙基-3,3-二苯基三硅氧基)丙酯3个主要组分。建立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类功能材料的定性分析方法,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型氨烃基聚硅氧烷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S i-121)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硅醇钾催化剂存在下,采用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氨基聚硅氧烷———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21).最佳合成条件为:60.32 g D4,4.85 g KH-S i-121,0.10 g MM,硅醇钾用量0.1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D4开环聚合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8 h,可得一定黏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氨烃基聚硅氧烷.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PDMS)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合成了具有微交联结构的聚硅氧烷乳液,并以此为种子乳液再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合成了稳定且性能优良的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用激光粒度分析仪、FTIR、DMA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氧烷被有效的接枝到了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中;硅氧烷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增大,玻璃化温度提高,加入量为10%时,Tg由50.5℃升高到57.2℃;加入20%的硅氧烷涂膜吸水率由13.8%降低到6.8%.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四种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L-酪氨酰胺基)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加氢活性,这类催化剂与聚γ-((L-酷氨酸)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相比较,虽然均具有类似的N→Pd配位的活性中心组成,但它们对底物的加氢活性则明显不同,前者对丙烯腈、丙烯酸、环己烯和1-癸烯的催化活性比后者高,对苯乙烯则相反。N/Pd摩尔比、反应温度、溶剂以及体系的pH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两者的情况大致相同,标题催化剂对衣康酸的催化加氢,产物的光学纯度为30%。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光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氧烷的受控水解反应即A2-B3单体对法来制备超支化聚硅氧烷,并对合成出的聚合物通过FT-IR、1H-NMR和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技术(MALL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具有超支化结构且分子中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从而可以实现紫外光引发固化.通过等温差示光量热实验(DPC)研究了聚合物结构、引发剂用量、光强度和聚合温度对聚合物光固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其中一种聚合物的光固化动力学参数,光固化反应总级数约为3,表观活化能为16.9kJ/mol.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聚合法合成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含缩醛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含氟硅氧烷单体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阴离子嵌段共聚, 获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 并用GPC, 1H NMR, FTIR和DSC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在THF中利用PMMA-OLi对F3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时, 单体F3浓度的选择对提高嵌段共聚物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和1,3 双(γ 氨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在硅醇钾催化下的开环共聚合,合成了α,ω 双(γ 氨基丙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预聚体,并用UV、IR、1H NMR、GPC对其化学结构和一些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定.  相似文献   

10.
侧链中含二苯甲酮基的聚硅氧烷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作用下,利用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开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中间体4-(β-羟基-γ-烯丙氧)丙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MUV-0),将其进-步与聚甲基氢硅氧烷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侧链中含二苯甲酮基的聚有机硅氧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仪器对中间体以及目标聚硅氧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中间体和聚硅氧烷在紫外光区均具有二苯甲酮衍生物特有的三条吸收谱带,对波长240~400nm的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对苯二甲醛、丙二腈、季戊四醇和毗咯为原料,合成了含有螺环结构单元的中间体3-[4-(2,2-二氰基)乙烯基]苯基-9-(4-甲酰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和α,β,γ,δ-四-(4-甲酰基苯基)卟啉(4).4与过量的季戊四醇反应,得到α,β,γ,δ-四-{4-[2-(5,5-二羟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卟啉(5),5与3的反应产物经10%NaOH处理后,再与过量的季戊四醇反应,得到α,β,γ,δ-四-{4-[3-(9-(4-(3-(9-(4-(2-(5,5-二羟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一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6),6与乙酐、丙酐、苯甲酰氯反应,得到α,β,γ,δ-四-{4-[3-(9-(4-(3-(9-(4-(2-(5,5-二乙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7),α,β,γ,δ-四-{4-[3-(9-(4-(3-(9-(4-(2-(5,5-二丙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8)和α,β,γ,δ-四-{4-[3-(9-(4-(3-(9-(4-(2-(5,5-二苯甲酰氧基甲基-1,3-二噁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基]}苯基卟啉(9)等三种卟啉星形化合物.中间体1~6和星形化合物7~9均进行了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带磺酸根离子单体,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S)进行紫外光引发溶液聚合,研制出一种可粘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橡胶上的聚电解质。并就各个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粘接性能,离子交换当量,柔韧性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4-乙烯基苯磺酸钠,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紫外光引发下聚合1h,常温固化可得到满足要求的聚电解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一种有效、通用的方法合成了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螺环化合物2,17-二(全氟烷基甲基)-3,16-二(碘甲基)-7,12,20,23-四氧四螺[4.2.2.2.4.2.2.2]二十四烷-6,13,19,24-四酮,并用1H NMR, 13C NMR, IR, MS以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充分确证。  相似文献   

14.
文献曾报道, 1,3,5-三(3,3,3-三氟丙基)-1,3,5-三甲基环三硅氧烷(简称D^F~3)有两种立体异构体, 即顺式和反式。1,3,5,7-四(3,3,3-三氟丙基)-1,3,5,7-四硅氧烷(简称D^F~4)有四种异构体。但未报道其结构特点。本文试图进一步探讨D^F~3和D^F~4的立体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γ-(β-氰乙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依次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固载,与氯化钯反应,然后用水合肼还原,合成了二氧化硅负载的聚γ-(β-氰乙硫基)丙基硅氧烷钯(0)配合物。研究了其催化共轭烯烃Heck芳基化反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卢雪然  徐平  陈远荫 《催化学报》1988,9(1):111-114
负载型络合催化剂的研究十分活跃,涉及很多的高分子载体、配位基和中心金属.Moreto等报导过聚γ-(p-二苯膦苯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Allum报导了聚δ-(p-二苯磷苯基)丁基硅氧烷铑络合物.我们曾合成了聚γ-(m-二苯膦苯基)丙基硅氧烷钯络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和油溶性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苯乙烯(St)细乳液共聚合反应.比较了两类引发剂对MPS/St共聚合动力学(包括硅氧烷水解动力学和MPS/St的自由基共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稳定性和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硅氧烷表面改性聚醚酯聚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方法。即将γ-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亚甲基)醚与均苯四甲酸二酐共缩聚,和将两种预制的聚酰胺酸溶液共混,合成了一组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ESCA能谱和表面水接触角测量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质发现,硅氧烷在材料表面富集,对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具有显著的表面改性作用,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其热稳定性能和气体透过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抗张强度和介电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具有硅苯撑结构的环状有机硅氧烷--十二甲基环三对硅笨撑硅氧烷为单体,用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聚四甲基对硅苯撑硅氧烷.选用硅醇钾催化,环单体有较高的开环聚合活性.通过IR、1H NMR和13C NMR等证明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聚合物在空气中的热失重温度较聚二甲基硅氧烷约高110℃,因此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合成了α,ω-3-二(3-氨基丙基)-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并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与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作为混合软段,合成了不同FPS含量改性的聚醚型聚氨酯脲(FSPUU).研究了FSPUU膜的表面性能和形态结构,实验结果显示FSPUU膜的表面呈现憎水性,与F元素富集于表面有关.将FSPUU膜浸没于CoCl2-20%H2O2溶液中进行了为期21天的加速氧化处理,并估算了PTMG软段的降解程度.与PDMS改性PUU(MSPUU)相比,FSPUU的氧化稳定性增强,与FSPUU在水和H2O2溶液中较低的溶胀率以及透水率有关.此外,FSPUU膜显示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高于MSPU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