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钟表时间引信齿轮传动系统扭振固有频率的设计灵敏度问题,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控制方程,推导了固有频率对引信传动系统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公式,其参数是齿轮轴的扭转刚度,齿轮和轴上零件的转动惯量以及各级传动比,为引信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设计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4200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进行分支闭合系统的扭振分析,发现了两辊轧制时出现负力矩的原因。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测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轮式车辆传动系统匹配问题,通过建立集中质量模型,分析了扭转振动固有特性的灵敏度,获得了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惯量与轴段刚度等实际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基于灵敏度分析,采用多步灵敏度计算方法对其进行动力学修改.Simulink仿真试验表明,动力学修改结构参数可较好地避免扭转振动.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为轮式车辆传动系统匹配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厚板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非线性扭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200立辊轧机的实测参数,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厚板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4自由度非线性振动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简化求解,得到系统线性振动下的全部响应.采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了非线性振动方程的数值解,并采用相图、庞加莱映射图和时间历程图等方法,分析讨论参激角频率靠近线性振动固有角频率时振动系统的运动状态.为进一步讨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了参激角频率在固有频率间变动时的运动现象.结果表明:当参激角频率从接近一阶固有频率开始逐渐增大时,系统的运动是不稳定的,其运动状态由周期运动逐渐过渡到准周期运动,乃至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000mm 初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钢锭送进速度与轧制速度不匹配以及万向接轴两端间隙过大是产生咬钢阶段冲击扭振的主要原因;双锭轧制时,减速咬入第二锭及轧制过程中两锭相撞,会引起主传动系统发生强烈扭振。为了降低主传动系统的薄弱环节——万向接轴的扭矩放大系数 TAF,文中对初轧机的操作和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掌握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固有特性,提高系统的平顺性,对系统扭振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一种新型全电直驱集成动力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综合考虑电机电磁刚度、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耦合作用的建模方法,建立并验证了8自由度力学分支模型,计算和分析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基于直接求导法对固有频率进行灵敏度分析,改进了集成系统特征参数,并联合仿真分析了参数优化前后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考虑电磁刚度可得到"零阶"固有频率,能呈现丰富的动力学现象;低阶振动表现在车轮、车身位置,高阶振动表现在变速器部分。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系统对应的临界转速5 097 r/min,超出了常用转速范围;电机轴角加速度频域响应最大波动幅值减小了25.9%,整体波动幅值明显减小;变速器输出轴最大波动转速减小了0.26%。此研究成果可为机电耦合系统的固有特性与灵敏度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矩阵迭代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应用BASIC语言编制了求解扭振系统的全部特征值、特征向量、系统固有频率、主振型及在任意载荷下动态扭矩的计算程序.同时在PC——1500微机上调试通过,文中算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取得比较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理论并且加以控制和利用,根据4200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实际参数,建立立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4自由度非线性扭振模型,采用Matlab软件, 得到分岔图、相图和庞加莱截面,通过仿真分析其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以及通过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当激振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近时,角位移增大,系统不稳定,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激振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近的工况;随着角频率的变化,系统由周期运动、准周期运动,经过一系列倍周期分岔最终导致混沌产生.  相似文献   

9.
1450精轧机组主传动系统扭振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50六机架精轧机组主传动系统扭振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出扭振频率及动力放大系数。在理论计算和对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扭振产生的措施,对控制1450精轧机组主传动系统振动,关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打滑状态下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轧机主传动系统的轧制打滑,建立打滑状态下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用渐近法对非线性力学模型求解,确定了主传动系统产生稳定自激振动的条件,并给出了计算系统产生自激振动的速度上限和速度下限的方法,推导出产生稳定自激振动时,轧制力,轧件和轧辊间的摩擦系数和轧制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消振元件──可用于消除变频振动的液压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介绍了该消振器的原理、动态特性、动刚度的计算和实验曲线以及固有频率和油区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手控变频消振实验。结果表明,该消振器对于变频振动具有令人满意的消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船舶上层建筑纵向振动固有频率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了当的国内外常用的上层建筑纵向振动固有频率估算公式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回归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上层建筑纵向振动固有频率公式。该公式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出影响上层建筑纵向振动的各种主要因素,不仅考虑剪切影响,而且还考虑回转影响。经对多条船上层建筑激振试验验证,用本文公式计算出上层建筑纵向振动固有频率与实测值接近,可满足工程上计算精度要求。本文公式可供船舶方案设计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两自由度系统两种不同的求解固有频率与主振型的方法,为限制或利用机械振动提供重要参考.当要限制振动时,外部激励的频率应尽量远离系统的固有频率以限制系统的机械振动,当利用振动时,外部激励的频率应与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以有效利用机械振动.  相似文献   

14.
宽斜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及扭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宽斜齿轮副接触线的长度变化代替齿轮瞬时啮合刚度的变化,建立了宽斜齿轮副单自由度扭振动力学模型;运用傅立叶级数的形式,计算了一对宽斜齿轮副的瞬时啮合刚度及一对啮合轮齿的啮合刚度;采用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求解出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了齿轮副在误差及刚度激励作用下系统的扭振特性,并根据位移动态响应求出齿轮副的动载系数。  相似文献   

15.
船体总振动固有频率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船体视为梁,当梁的长度与横向尺度之比大于5时,按梁的弯曲振动理论建立 固有频率近似计算模型;当梁的长度与横向尺度之比小于5时,按梁的剪切振动理论 建立固有频率近似计算模型。在精确计算中,考虑剪切迟滞,用有限元法或迁移矩阵 法计算船体梁固有频率,在计算中同时还考虑上层建筑对总体振动影响。经实船激振 试验验证,上述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钻柱振动的固有频率是钻柱在给定钻具组合(BHA)条件下钻柱振动的固有特性,在钻进过程中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对钻柱产生激励振动,如果某一激励频率与钻柱自身的固有频率相近时,钻柱将产生共振现象.共振对钻柱是有害的,它可以引起钻柱局部的应力集中,导致钻柱断裂,发生井筒事故.共振与钻井参数有直接关系,如钻压、转盘转数、泥浆性能等,因此,通过调整钻井参数可以避免钻柱的共振现象,达到优化钻井的目的.给出了钻柱轴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传输公式.现场测量及计算表明,不是所有的固有频率点都会引起钻柱的强烈振动,它取决于振动传输比,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公式.通过固有频率的计算,分析了减震器对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固有频率随井深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卫星振动频率漂移现象与非线性参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卫星振动实验中的频率漂移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比、等效线性化模拟和单自由度非线性模拟计算,对随振动实验载荷烈度增加而导致的频率降低、模态阻尼增大的现象作了定性解释,并对铝蜂窝板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振动实验及分析.根据谐波平衡法原理,对各级等效线性系统进行模态参数识别,进一步基于Duffing假设,对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进行了识别,并基于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理论进行了仿真检验.证明了实验现象与理论仿真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扭矩遥测系统在线监测轧机传动轴上扭振信号时,信号特征显示轧机发生机电耦合振动.为研究其机理,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获得了变频器输出电流基波与谐波分量以及由此产生的电机输出谐波力矩,利用ANSYS分析了轧机传动机械系统的固有特性,建立了含非线性刚度、阻尼项的传动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谐波激励与轧机结构耦合机制及特征.仿真计算表明:减小谐波源幅值和增加阻尼均可大幅降低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19.
波纹管扭转固有频率的分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方法将波纹管考虑成一个具有相同扭转刚度和质量的等效直管,取波纹管平均半径为直管半径,采用旋转壳的分段积分法计算波纹管的扭转刚度,分析该直管的扭转振动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波纹管的特征值分析,并用其得到的波纹管扭转固有频率结果来验证上述分析计算方法,结果证明了该分析计算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