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酵母菌的脯氨酸合成代谢途径及其酶基因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我们曾在细菌中克隆了酵母的PRO2基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克隆了PRO3基因。它不仅能在酵母中很好互补,也能在细菌中高效表达,并且都能测到很高的酶活力,说明了此基因在真核酵母菌和原核细菌中都能利用它们的转录,翻译等系统。当PRO3基因克隆到多拷贝质粒上后,不论在酵母中,还是在细菌中,其基因产物的活性并不比在单拷贝染色体上的活性高。说明此基因的表达在调节上有着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阿尔巴尼亚在应用化学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工作仅仅在解放以后才开始。解放后建立了专业性的研究所。1957年国立地拉那大学成立,化学研究工作又展开了新的一页。在大学化学教研室里有国内最有名的化学家在工作着,独立研究所的工作附属于化学教研室。由于理学院包括了化学的各个方面,所以差不多所有的化学活动都集中在这里。在化学研究工作中对于国家自然资源的鉴定及其评价、最后适的工业开采方法的选择、以及现代生产工  相似文献   

3.
热分析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类技术。这类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特别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于是热分析这项技术获得蓬勃发展。在我国现已形成具有相当实力的热分析与量热学科技队伍。1979年末在昆明组建了全国性的学会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2,2'-联吡啶的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可在4h内达到85%的转化率,分子量分布在1.5以下,分子量控制误差在20%以下。设计分子量在10,000~90,000,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αI-酞菁铜(PcCu)蒸发膜的吸收光谱、夹心池和表面池的光导作用光谱以及勒安指数。在PcCu蒸发膜中吸收光谱与光导作用光谱之间形状关系依赖于在表面和本体内光生载流子复合速率的比例。因为在现在测试的样品中,在表面的载流子复合速率大于在体内的。在可见区的夹心池光导作用光谱在形状上相反于吸收光谱,但表面池光导作用光谱形状介于上述两种光谱之间。在近红外区由于弱吸收本体效应起主要作用,这三种光谱形状相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简单精确的分析方法测定了硝酸铷在水、水+甲醇以及在水+乙醇中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甲醇和乙醇存在的情况下,硝酸铷在水的溶解度都明显降低。通过四参数方程对试验数据拟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测定了三元体系在“饱和”和“非饱和”状态下的折光率,并对折光率和醇及盐的浓度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初始,人们一直试图在非水体系中电沉积镁,迄今尚未见到令人满意的报道。此外,有关镁在非水体系中,在固态电极上电沉积机理的研究工作也未见系统报道。本工作首先确证了在高氯酸镁的DMF溶液中、在光亮铂电极上能电沉积出金属镁。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这一电沉积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提出了在该体系中镁电沉积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镧离子在Y型分子筛中的定位和移动性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镧离子与吡啶互相作用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1445cm~(-1)特征吸收带,考察了镧离子在LaHY分子筛中随着交换度增加时的定位状况。在同样的活化和真空脱气的条件下,低镧交换度的LaHY,其镧离子定位在小笼中;当镧交换度超过69%以后,镧离子出现在大笼中。La(98)HY的X光衍射结果与红外光谱测定的结果一致。改变真空脱气温度时,发现镧离子在Y型分子筛中移动。在室温下交换而定位在大笼中的水合镧离子,随着脱气温度的提高,逐渐转移到小笼中。高交换度的LaHY,在更高的脱气温度下,一部分镧离子又回到大笼中;再经吸水和脱水,镧离子又可返回小笼中。这说明镧离子在Y型分子筛中是可移动的,而且其移动性与脱水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必须走在前沿,决不能跟在別人后面,希望在我们共同合作的研究工作中保持这样一种哲学。同时还应有很大的忍耐、勇气与勤奋。”两年前筒井教授在商谈合作计划时所说的一段话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他那洪亮的声音仍在我们耳边回响,他那笑容仍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今日他已经与世长辞了。金属有机化学家、教育家美国、Texas州农机大学化学系教授筒井稔于1981年3月10日患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62岁。他是一位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和欧洲的两个研究小组发现,作为生命关键物质的氨基酸可以像在星际太空中一样,在冰粒中形成。这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太空条件生成氨基酸的首例报道。  由陨石携带到地球上的氨基酸,表明氨基酸能够在太空中形成,但对于它们是怎样形成和在什么地方形成的,却一直存在着疑问。两个研究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星际太空中经常存在的紫外线,可以在低于15K的低温下和水及其他简单分子的冰冻混合物起作用,从而产生氨基酸。  很多天文化学家曾经认为,在陨石中找到的氨基酸是在有水环境中,而且可能是在小行星上形成的。在陨石中的轻氨基酸,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焙烧温度对HZSM-5酯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部分正丁醇在HZSM-5上脱水生成丁烯,但乙醇不生成乙烯。三种丁烯异构体的生成说明在HZSM-5上的脱水是按正碳离子的机理进行的。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丁烯的聚合结焦主要是在强酸中心上进行的。在不同温度焙烧的HZSM-5上酯化反应表明,酯化反应既可以在B 酸中心上进行,亦可以在L 酸中心上进行;而乙醚、正丁醚和丁烯主要是在B 酸中心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悬滴法系统地测定了温度274.2 ~ 282.2 K、压力0.1 ~ 10.1 MPa下甲烷/纯水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压条件下,压力对界面张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计算出的甲烷在水中的表面过剩浓度结果表明,压力越高,温度越低,甲烷在水溶液中的吸附浓度越高。同时,计算出的甲烷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吸附自由能结果表明,在水合物生成条件下,甲烷在水中的吸附比298.2 K更容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供了在钯-纤维氧化铝上不可逆吸附乙炔加氢的试验结果。采用程序升温脱附与反应及恒温积分反应器研究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得是通过建立在离散型基础上的、在小值范围内改变拉氏变换中的p 值来实现的。不可逆吸附乙炔在催化剂上有两个吸附部位,其中较弱的部位在室温加氢中只生成乙烷,而较强的吸附部位则在室温下无加氢活性,但在升温脱附时发生聚合。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曾昭抡先生诞辰100年的时候,回首往事,有一种难言的感情冲动。20世纪中国在向民主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在发展科学的过程中,几历险。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波涛中努力前进,甚至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境遇中多不折服。曾先生在不算长的68年中既显赫又默默...  相似文献   

15.
吡咯在乙二醇/乙睛混合溶剂中以对甲苯磺酸四乙基胺为支持电解质,在恒电流或恒电位条件下进行在镍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聚合。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明有少量乙二醇参加了反应。扫描电镜图表明,在其接触镍电极的一面呈纤维状堆积,与在铂电极上的形态不同。电导率为10s/cm数量级。热失重分析表明,氧化态的聚吡咯膜在30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化学史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史这门学科,正愈来愈受重视。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一表现尤为明显。在我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历史较短,它是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而发展。只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受到重视,但是进展仍较慢,相对于我国古代悠久的文化和辉煌的科技成就,显得很不相称。化学史是科学技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  相似文献   

17.
在氢离子浓度均为3mol/L的硫酸,盐酸,磷酸,醋酸水溶液中和冰醋酸中研究了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杂多酸(SiW_(12))在不同来源活性炭上的吸附作用。各活性炭对SiW_(12)吸附等温线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吸附剂载体的微孔结构以及杂多酸的溶剂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无机酸介质中,杂多酸的吸附量比在水溶液中成规律性地增加,且与酸强度成正比关系。在有机酸介质中,吸附作用比较复杂。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杂多酸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铁矿石中铜、锌和铅常有共生的。铜、锌在地壳中的含量虽然不多,铜的总含量不超过0.01%,锌只占0.02%。但铜锌在铁矿石中的存在不论含量如何,在钢铁冶炼时对钢铁的质量都有不良影响,同时锌在冶炼中是很容易挥发的。故凡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铜锌  相似文献   

19.
郑黎 《化学教育》1999,20(2):44-45
欲实现“21世纪以科技教育为导航”的日本,近年来日益强化着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在日本,不仅是文部省,各地方教委的所属机构,都在积极地配合推进这一工作的进展。尤其是活跃在一些地区的一种完全是业余群众性的教研团体,在此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先遣”作用,这就是“学科教育研究班”。笔者在日本香川县理化教育中心,就见到了这样的研究班。  相似文献   

20.
甲烷在氧化铁表面还原NO的特性与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序控温电加热水平陶瓷管反应器中,在300~1 050 ℃,对N2气氛中甲烷在氧化铁(充分氧化后的铁丝网卷)表面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NO脱除效率、CO生成量以及反应后铁样品表面组分和微观状态的变化特点,分析了甲烷在氧化铁表面还原NO的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在1 000 ℃时,对模拟烟气条件下甲烷在氧化铁表面还原NO的持久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氧化铁表面能够高效地还原NO。在N2气氛下,在850 ℃以上达到100%的NO脱除效率。在模拟烟气中,甲烷在氧化铁表面脱除NO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持久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 000 ℃时,采用由体积分数为2.0%的O2、16.8%的 CO2和524×10-6的 NO,N2配平的模拟烟气,1.17% CH4能够在连续100 h内保持100%的NO脱除效率,而未出现下降的趋势。对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氧化铁表面还原NO的机理包括甲烷通过再燃机理还原NO以及甲烷通过在氧化铁表面还原氧化铁为金属铁、金属铁进而直接还原NO两种主要反应机理。其中,后者为主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