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BPP)2(H2O)4](2,6-NDS)·0.5H2O(1)和[Ni(phen)2(H2O)2](A-2,5-DSA)·3H2O(2)(2,6-NDS=2,6-萘二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BPP=1,3-二(4-吡啶基)丙烷,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单核分子,Zn2+离子与2个1,3-二(4-吡啶基)丙烷的2个N原子及4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单核配位阳离子。相邻配位阳离子通过配位水分子与氮原子的氢键作用联接成一维双螺旋阳离子链。双螺旋阳离子链与未配位的2,6-萘二磺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配合物2是单核分子,Ni2+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分子中的4个N原子及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单核配位阳离子。配位阳离子与游离的水分子及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构筑成二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2.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3.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4.
采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在水中合成了2个含双磺酸基的化合物A-2,5-DSA·(Hphen)2·2H2O(1)和[Co(phen)2(H2O)2]·(A-2,5-DSA)·3H2O(2)(A-2,5-DSA=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化合物1中,相邻的质子化的1,10-邻菲罗啉反向堆叠在一起,水分子通过氢键与(Hphen)+和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相连,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化合物2中,钴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构成[Co(phen)2(H2O)2]2+阳离子。3个自由的水分子通过氢键将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和[Co(phen)2(H2O)2]2+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两个化合物中苯胺-2,5-二磺酸根离子均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2个化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601 nm和441 nm。  相似文献   

5.
关磊  高威  张祖康  王莹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5):1187-1194
采用回流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2个含氮配体单核镍配合物[Ni(phen)2(H2O)2](1,6-nds)·2H2O(1)和[Ni(phen)3](1,6-nds)·10H2O(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配合物1中,镍离子与2个1,10-邻菲罗啉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phen)2(H2O)2]2+阳离子。2个没有配位的水分子通过氢键与[Ni(phen)2(H2O)2]2+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中,镍离子与3个1,10-邻菲罗啉配位,形成[Ni(phen)3]2+阳离子。大量的氢键将自由的水分子和1,6-萘二磺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个配合物中1,6-萘二磺酸根离子均没有与镍离子配位,只是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室温下,配合物显示了较大的荧光发射峰,其最大发射峰分别在443和438 nm。  相似文献   

6.
梁鸿  雷智鸿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95-1599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2(NDC)(BIPY)2(H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239(4)nm,b=1.12616(5)nm,c=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1.05205(8)nm3,Z=2,Dc=1.526Mg·m-3。该配合物由[Co2(NDC)(BIPY)2(H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Co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O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7.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d2(e,e-trans-chdc)2(bipy)2(H2O)2].H2O(1)和[Mn2(e,a-cis-chdc)2(phen)2(H2O)2].2H2O(2)(chdc=1,2-环己二羧酸,bipy=2,2′-联吡啶和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分子。配合物1中,2个镉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e-tran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镉髤离子与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4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单帽变形三棱柱构型。配合物2中,2个锰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a-ci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锰髤离子与1个1,10-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3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分子之间都存在π-π堆积和O-H…O、C-H…O弱作用,进而将双核分子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荧光。  相似文献   

8.
过渡金属离子与3-氟邻苯二甲酸(H2Fpht)、1,10-邻菲啰啉(phen)通过水热反应得到了5个配合物:[M(Fpht)(phen)(H2O)3]·H2O(M=Ni 1,Co 2),[Cu(Fpht)(phen)(H2O)]·H2O(3),[M(Fpht)(phen)(H2O)]·H2O(M=Zn 4,Cd 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荧光分析以及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为单核分子,中心离子Ni(Ⅱ)和Co(Ⅱ)与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3个配位水分子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3为Z字形一维链状结构。中心Cu(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构型。配合物4和5具有相似的一维螺旋结构,中心Zn(Ⅱ)和Cd(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单核锰配合物[Mn(H2L)(phen)2(H2O)](1, H2L2-=4,5-二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其结构和性能经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中锰离子是六配位的,与两个phen配体的四个氮原子配位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1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相比发生了蓝移,最大发射峰位于390 nm。  相似文献   

10.
苯甲腈的 Stephen 反应中间物,[C_6H_5CH=NH]_2SnCl_6,的空间群为(?)—1。三斜晶胞的参数为α=7.41(?),b=7.84(?),c=10.45(?),α=86°54′,β=95°,γ=122°6′。晶胞中含有1个{[C_6H_6CH=NH]_2SnCl_6}。从 Patterson 函数 P(u,w)和 P(v,w)中引出重原子锡和氯的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电子密度分布函数ρ(x,y),ρ(x,z)和ρ(y,z)。后者给出整个结构的模型和参数。结构分析的结果指出,苯甲腈 Stephen 反应中间物为一由[C_6H_5CH=NH_2]~+和[SnCl_6]~(2-)所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氯锡酸离子具有八面体构型,而苯甲醛亚胺离子为一共面的共轭体系。这二种离子间还形成 N—H…Cl 型的氢键。  相似文献   

11.
以配体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H_2L)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铜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L)(ClO_4)·H_2O]·ClO_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不对称大环配合物中的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胺的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另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的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氧原子以及配位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铜(Ⅱ)离子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单电子传递过程,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偶合,抗菌实验测试了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g·L~(-1)时,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型钕配合物[Nd(CH_3COO)(C_4H_3N_2O_2S)_2(H_2O)_2](C_4H_4N_2O_2S=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95486(12)nm,b=1.03280(15)nm,c=1.8244(2)nm,α=92.945(7)°,β=92.582(7)°,γ=94.401(7)°,晶胞体积:V=1.7893(4)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式量Mr=525.6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Nd(Ⅲ)分别与来自四个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配体的4个羧基氧原子、2个三齿螯合桥联的醋酸根离子中的3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几何构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浓硫酸对白杨素进行磺化,磺化产物与Ca(Ⅱ)络合,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四核钙配位标题化合物[{Ca(C15H8O7S)(H2O)(DMSO)}3{Ca(C15H8O7S)(DMSO)2}]·4DMSO.采用IR,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a=1.4725(6),b=1.6480(7),c=2.1006(8)nm,a=83.928(7)?b=85.938(7)?g=85.212(7)?V=5.041(3)nm3,Dc=1.476g/cm3,Z=2,m=0.568nm-1,F(000)=2324,R=0.0778,wR=0.1821.标题化合物为四核钙配位化合物,4个Ca(Ⅱ)被4个配体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羰基和羟基氧负离子桥联,形成近似正方形.Ca(Ⅱ)的配位数都是7,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羟基、羰基、磺酸根的氧原子,以及水和DMSO的氧原子.4个配体位于4个配位Ca(Ⅱ)组成的正方形平面两侧,同侧配体两两平行且它们之间存在p-p堆积作用,异侧配体之间近似垂直.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在lex=410nm条件下可发出lem=520nm的绿色荧光,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u(p—abs)2(H2O)2]·2H2O}n(p-abs^-=对氨基苯磺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0=0.7432(3)nm,b=1.7357(5)nm,c=0.7618(2)nm,β=116.592(19)°,V=0.8788(50)nm^3,Mr=479.96,De=1.814g/cm^3,Z=2,μ=1.538mm^-1.铜离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配位水分子提供,其余4个配位原子由对氨基苯磺酸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对氨基苯磺酸在配合物中起双齿桥联作用,将相邻两个铜离子连接起来,成为无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酸式邻苯二甲酸铜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 -液反应法 ,用氧化铜和邻苯二甲酸酐合成了二水合酸式邻苯二甲酸铜Cu( HPht) 2 · 2 H2 O,研究了反应条件 ,测定了晶体结构和配位结构。结构分析发现 ,中心金属离子位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位置 ,铜离子与来自 2个水分子和 2个邻苯二甲酸根中的4个氧原子形成近似正方形平面配位 ,邻苯二甲酸根是以 1个 O( 1 )与 Cu2 + 离子形成单齿配体 ,O( 2 )和 Cu2 +之间没有形成配位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单羟基桥连的双铜(Ⅱ)大环穴醚配合物[Cu_2(OH)(ClO_4)(C_(16)H_(38)N_6)](ClO_4)_2 ·CHCl_3,并测定与讨论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_2~4 -P2_12_12_1,晶胞参数:a=12.749(4)(?),b=14.361(3)(?),c=18.064(3)(?),V=3307.3(13)(?)~3,Z=4。分子结构中单羟基桥连两个二价铜离子,Cu-O平均键长为1.935(6)(?),Cu-OH-Cu键角为135.2(2)°;铜原子的几何构型为畸变四方锥,配体的底面为穴醚的二乙三胺亚基的三个氮原子和一个羟基桥氧原子;顶点位置为高氯酸根的氧原子,因为该原子同时配位于另一个铜原子,所以分子的双铜中心存在第二个氧桥,即较弱的高氯酸根桥;Cu-O(ClO_3)距离分别为3.005(9)(?)和2.806(8)(?).  相似文献   

17.
以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吡唑啉酮-5(HPMTFP)与二甲亚砜(DMSO)为配体,合成了Nd(PMTFP)_3·(DMSO)_2混合配体配合物.用四圆衍射仪对它的晶体及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晶体属单斜晶体,P2_(1/n)空间群.α=21.897(4)(?),b=23.339(4)(?),c=8.958(2)(?),β=96.61(3)°.每个晶胞中有四个分子,其中钕为八配位.八个配位氧原子组成的配位多面体具有三角十二面体构型.Nd—O 平均键长为2.445(?).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关磊  范文婷  王莹  吕山  盛化飞 《合成化学》2014,22(5):660-663
以1,5-萘二磺酸钠和1,10-邻菲罗啉为配体,Ni(Ⅱ)为中心离子,采用蒸发溶剂法,在去离子水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单核Ni(Ⅱ)配合物{[Ni(phen)(H2O)4]·(1,5-nds)·H2O(1),phen=1,10-邻菲罗啉,1,5-nds=1,5-萘二磺酸根离子},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0.590 9(18),b=12.435 0(11),c=12.539 0(12),β=124.652(2)°,Z=4,V=2 641.1(4)3。在1的分子结构中,中心离子Ni(Ⅱ)与phen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呈八面体构型;1,5-nds没有配位,起平衡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缩2-吡啶甲醛席夫碱,3,5-二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铜在50%甲醇中反应合成了铜(Ⅱ)-牛磺酸缩2-吡啶甲醛席夫碱-3,5-二羟基苯甲酸三元配合物{[Cu(C8H9N2O3S)(C7H6O4).(H2O)2].2H2O(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7.066(2),b=11.891(4),c=12.859(4),α=104.034(14)°,β=96.884(13),°γ=99.053(10)°,V=1020.9(6)3,Z=2,Dc=1.633 g.cm-3,μ=1.233 mm-1,F(000)=518,R1=0.1108,wR2=0.322。1的中心铜离子与席夫碱配体的两个N原子,3,5-二羟基苯甲酸羧酸根上一个O原子以及两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配位的四方锥结构。由结晶水分子,没参与配位的磺酸基氧,配位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以及吡啶环、苯环间的π┈π相互作用,使1分子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稳定了整个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合成了含分子内氧杂原子配位的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碘化钐CP_2′SmI(Ⅰ)(Cp′=CH_3OCH_2CH_2C_5H_4)及四氢呋喃溶剂化的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二碘化钐Cp′SmI_2·2THF(Ⅱ)。络合物(Ⅰ)和(Ⅱ)经元素分析及质谱等鉴定。并得到了它们的单晶。结构研究表明,晶体(Ⅰ)属于P2_12_1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074(4)(?),b=12.929(9)(?),c=12.269(4)(?),(Ⅰ)中每个钐原子和两个环戊二烯基,二个醚基取代基上的氧原子和一个碘原子配位,形成单体结构,Sm(Ⅲ)的配位数为9。晶胞中含有4个单体分子,晶体(Ⅱ)属于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304(6)(?),b=8.335(2)(?),c=16.527(5)(?),β=111.8(1)°。晶体(Ⅱ)中每个钐通过一个环戊二烯基,一个醚基取代基上的氧原子,二个四氢呋喃的氧原子和二个碘原子配位形成单体结构,Sm(Ⅲ)的配位数为8。晶胞含4个单体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