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恒电位脉冲法检测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的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恒电位脉冲(PPT)法对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的敏化度进行了检测,并与传统的动电位再活化(EPR)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PT法可以用来检测铁素体不锈钢的敏化,并且具有检测速度快,表面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并讨论了铌、钛单稳定条件下,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凝固组织及夹杂物的状态.结果表明:单钛稳定相对单铌稳定能显著提高铁素体不锈钢的等轴晶比例,铌更能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铌、钛单稳定条件下铁素体不锈钢中夹杂物的分布和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薄带连铸AISI304不锈钢凝固过程中残留铁素体的生成及转变行为,采用彩色金相、电解侵蚀、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双辊薄带连铸AISI304不锈钢凝固组织及残留铁素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SI304不锈钢薄带的凝固组织由表层胞状晶区、中间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组成.薄带表层胞状晶区内残留铁素体呈棒状,柱状晶区的残留铁素体形态为鱼骨状,中心等轴晶区的残留铁素体呈弯曲的树枝状;薄带的表层胞状晶区残留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为4.6%~6.6%,柱状晶区内的残留铁素体质量分数为3.6%~3.7%,中心等轴晶区内的残留铁素体质量分数为11.27%~11.34%;残留铁素体沿着厚度方向呈现"W"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电位浸蚀法配合以金相方法,研究了尿素级316L不锈钢非敏化晶间腐蚀的发展规律,比较了不同浸蚀介质、控制电位和浸蚀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钝化区恒电位浸蚀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奥氏体不锈钢的非敏化晶间腐蚀敏感性,使用超低磷、硅不锈钢可以减轻或消除非敏化晶间腐蚀,实验推荐下列二种检验操作条件:(1)10%草酸+0.2%KSCN溶液,30℃;浸蚀电位1.125V(SCE);30min.(2)20%H_2SO_4+2%NaCl+0.2%KSCN溶液,30℃;1.140V(SCE);30min。  相似文献   

5.
用方波电位脉冲法,对AISI304L不锈钢主要由晶界贫铬引起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随敏化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发现方波电位脉冲实验与EPR方法、10%草酸电解实验以及H2SO4-CuSO(4-)钢屑实验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方波电位脉冲法可以精确地定量反映304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对应第10个脉冲的再活化电流密度峰值i(r10)可作为反映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6.
用方波电位脉冲法,对AISI304L不锈钢主要由晶界贫铬引起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随敏化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发现方波电位脉冲实验与EPR方法、10%草酸电解实验以及H2SO4-CuSO4-钢屑实验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方波电位脉冲法可以精确地定量反映304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对应第10个脉冲的再活化电流密度峰值ir10可作为反映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含低熔点元素Cu和Sn的超纯165%(质量分数)Cr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通过在35℃恒温6%(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对实验钢进行浸泡腐蚀实验,并采用三电极体系测定实验钢的极化曲线,初步研究了晶粒尺寸对这种铁素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经典的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利用动电位扫描法测绘极化曲线,以进一步探究实验钢的腐蚀过程.研究表明,这种铁素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值随晶粒尺寸增大而大幅提高.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证实,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晶粒尺寸范围,晶粒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提高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镧系敏化荧光 Stokes位移大等特点 ,通过实际试样来求得空白荧光值 ,利用 Eu3 +敏化荧光、标准加入法成功测定了高空白荧光试样血清和尿液中芦氟沙星 ( ru-floxacin)含量。该法可推广至其它敏化荧光体系 ,要求待测组份浓度在测定线性范围内 ,它利用待测试样本身求出空白荧光值 ,不需要空白试样 ,操作简便 ,适合于高空白荧光值试样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酸、碱及中性溶液从高原型玫瑰花中提取色素制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染料。通过对提取出的高原型玫瑰花染料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后进行光电性能测试和量子效率测试,得到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的高原型玫瑰花染料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获得0.26%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当使用吸湿结块超标铵梯药卷去进行各种爆破作业时,在无返修条件下,就地对药卷实施开聚能沟敏化处理的方法、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为延长铵梯炸药的使用寿命确定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图5,表1,参3。  相似文献   

11.
现代双相不锈钢焊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现代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及有关焊接方面若干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有代表性的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MIG焊接试验,研究了热输入量对焊缝的金相组织、铁素体含量、硬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以及混合保护气体(Ar30%He1%O2)对焊缝成形及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仪进行铁素体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采用MIG焊在不同的规范下均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焊缝;混合保护气较纯氩保护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熔深和更好的焊缝形状;计算机图象分析可以更迅速、精确地测定铁素体含量,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失重法和大气采样装置,筛选出两种高温、高浓度盐酸酸洗不锈钢的缓蚀抑雾剂复合配方。测定了它们在70℃─90℃温度下,20%HCl中对3Cr13不锈钢的缓蚀抑雾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缓蚀抑雾剂均有较强的抑制腐蚀和酸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氧化锆陶瓷与不锈钢钎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研究了氧化锆陶瓷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钎焊,探讨了软性中间层Cu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陶瓷与钎料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陶瓷与钎料间存在一明显反应层,厚度约为4.4μm,反应产物为δ-TiO和γ-AgTi3,并按ZrO2/δ-TiO/δ-TiO+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中间层Cu对陶瓷与不锈钢钎焊接头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厚度合适时,Cu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陶瓷与不锈钢的一步钎焊法。试验结果指出:Cu-Ti活性纤料具有较好的可钎焊性,润湿性,抗裂性以及价廉等特点。因此,它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不锈钢着色后的封闭处理方法,初步探讨了影响封闭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溶剂、对甲苯磺酸钠为支持电解质,在不锈钢电极上用电化学法合成了聚吡咯膜(PPY膜),发现苯磺酸的存在能更有效地提高PPY膜的电导率。在改进的电化学合成条件下,制得了电导率达15S/cm,拉断强度为25MPa,拉断伸长率达8%,并能作180°弯折的PPY膜,产品的电导率有所提高,机械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进行素体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多种类型焊缝进行测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计点法及近年发展的扩展铁素体数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对铁合金TC4与不锈钢ICrl8Ni9Ti异种金属扩散焊接头的结合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仪等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TC4/1Cr19Ni9Ti直接扩散焊时,由于母村组元的相互扩散和迁移,在交界面附近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而导致接头脆断.采用钒十铜作中间过渡金属,则有效地防止了Ti与Fe、Cr、Ni的相互扩散和迁移,保证了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的良好连接.接头的强度与软质中间层铜的厚度有关,最高强度可接近母材不锈钢的下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铁素体(F)-奥氏体(A)双相不锈钢在950~1200℃单轴压缩时的热脆性,撕裂发生在F/A相界面,热裂倾向对温度十分敏感。通过塑性形变增大F/A界面总面积并改变铸态的魏氏体组织,可抑制热裂倾向.σ相降低钢的热塑性,但它在1000℃以上高温时溶解速度很快。在1000℃以下塑性形变可加速σ相和二次奥氏体(A′)的析出。  相似文献   

20.
药皮组分对不锈钢焊条工艺性能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焊条药皮成分对不锈钢焊条工艺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近百种焊条的药皮组分进行调配 ,发现碳酸盐与氟化物的比值对稳弧性、焊接飞溅以及焊缝成型等性能的影响很大。TiO2 与硅铝酸盐之比应不小于 3.5∶1,以防止出现粘渣。加入硅、钛等强脱氧剂会显著改善焊条的脱渣性能。药皮厚度对焊条工艺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药皮厚度越大 ,焊接飞溅率越低 ,脱渣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