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溶液中Ru(Ⅲ)与硫氰酸铵、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氯化钠、硫氰酸铵、结晶紫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 g·L-1、0.04 mol·L-1、2.5×10-4mol·L-1,pH 4.0时,Ru(Ⅲ)被定量浮选.Rh(Ⅲ)、Mn(Ⅱ)、Al(Ⅲ)、Ni(Ⅱ)、Cr(Ⅲ)、Cd(Ⅱ)、V(Ⅴ)、Fe(Ⅱ)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Ru(Ⅲ)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纯镍中钌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2.
硝酸钠-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汞的行为及其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在水溶液中Hg(Ⅱ)与硫氰酸铵、乙基紫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硝酸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Hg(Ⅱ)被定量浮选,控制pH1-3,能使Hg(Ⅱ)与Ni(Ⅱ)、Fe(Ⅲ)、Mn(Ⅱ)、Al(Ⅲ)、Cd(Ⅱ)等常用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3.
氯化钠-硫氰酸铵-氯化十四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溶液中Cu(Ⅱ )与硫氰酸铵、氯化十四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 ,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 ,分相过程中Cu(Ⅱ )被定量浮选。而Fe(Ⅲ )、Co(Ⅱ )、Ni(Ⅱ )、Mn(Ⅱ )、Cd(Ⅱ )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能被浮选 ,借此可实现Cu(Ⅱ )与这些离子的分离。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氯化钠 (A .R .,洛阳市化学试剂厂 ) ;1 .0×1 0 - 2 mol·L- 1 氯化十四烷基吡啶溶液 (TBPC)(packedinSwitzerland) ;0 .2mol·L- 1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按文…  相似文献   

4.
在pH 2的水溶液中,钯(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TBAB)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此三元配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2.0×10-3mol·L-1,酸度为pH 2.0时,钯(Ⅱ)被定量浮选.汞(Ⅱ)、铅(Ⅱ)、钨(Ⅵ)和钒(Ⅴ)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钯(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100μg钯(Ⅱ)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浮选率达99.7%.  相似文献   

5.
氯化钠-碘化钾-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Cl-KI-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1.0 g NaCl存在下,当0.1 mol/L KI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0.4 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KI-MV-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Hg(Ⅱ)被定量浮选,而Cd(Ⅱ),Co(Ⅱ),Mn(Ⅱ),Ni(Ⅱ),Zn(Ⅱ),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Hg(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溴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金(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KBr分离金(Ⅲ)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在水溶液中,Au(Ⅲ)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KBr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Br4-.CP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KBr的浓度分别为5.0×10-4mol/L和7.0×10-3mol/L时,Au(Ⅲ)可与Ce(Ⅳ),Ni(Ⅱ),Ru(Ⅲ),Cr(Ⅲ),Ga(Ⅲ),Rh(Ⅲ),Co(Ⅱ),Fe(Ⅲ),Zn(Ⅱ),Cu(Ⅱ),Al(Ⅲ),Sn(Ⅳ)和V(Ⅴ)进行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Au(Ⅲ)进行了分离和测定,Au(Ⅲ)的浮选率达到99.8%以上,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3.3%以下。  相似文献   

7.
结果表明:在1.0 g氯化铵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1.0 mL时,且溶液的总体为10 mL,硫氰酸铵DTAB汞(Ⅱ)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汞(Ⅱ)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Cu2+,Cd2+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汞(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8.2%~102.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在1.0 g固体NaCl存在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0.01 mol/L)溶液的用量均为2.0 mL时,控制pH值为4.0,Zn(Ⅱ)可被该体系浮选,而Cd(Ⅱ)、Co(Ⅱ)、Ni(Ⅱ)、Mn(Ⅱ)、Fe(Ⅱ)、Al(Ⅲ)不被浮选,可实现Zn(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四丁基溴化铵-KI体系分离钯的行为及与其他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Pd(Ⅱ)与四丁基溴化铵和KI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PdI4][TBAB]2,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四丁基溴化铵和KI的浓度分别为7.0×10-4mol/L和2.0×10-3mol/L时,Pd(Ⅱ)的浮选率达到99.5%以上。而Ce(Ⅲ),Fe(Ⅱ),Sn(Ⅳ),Co(Ⅱ),Mn(Ⅱ),Rh(Ⅲ),Zn(Ⅱ),Ga(Ⅲ),Cr(Ⅲ),Mo(Ⅵ),W(Ⅵ),Ni(Ⅱ),Al(Ⅲ)和V(Ⅴ)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Pd(Ⅱ)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Pd(Ⅱ)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在微量钯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硫氰化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浮选分离锗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Ge(Ⅳ)与硫氰化铵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Ge(SCN)62-][CPB+]2,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化铵的浓度分别为3.0×10-3mol/L和1.5×10-2mol/L时,Ge(Ⅳ)可与Ga(Ⅲ)、Ni(Ⅱ)、Cd(Ⅱ)、Mg(Ⅱ)、Mn(Ⅱ)、Fe(Ⅱ)、Al(Ⅲ)、Cr(Ⅲ)和V(Ⅴ)离子定量分离,Ge(Ⅳ)的浮选率达到98.3%以上。对合成水样中Ge(Ⅳ)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在微量锗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罗丹明B-H2O的液-固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NH4)2SO4用量为1.0 g,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1.5 mL和0.001 mol·L-1罗丹明B溶液2.0 mL时,铜(Ⅱ)以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RhB)2[Cu(SCN)4]形式在液-固两相界面定量浮选析出,而Cdd2、Mn2+、Co2+、Ni2+、Al3+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铜(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铜(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富集的平均回收率达101.4%.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水相液-液萃取体系^[1]分离金属离子我们已有报道^[2,3]。本文研究发现,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氯化十四 基二甲基苄基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而Fe(Ⅱ),Co(Ⅱ),Ni(Ⅱ),Mn(Ⅱ)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能被浮选,借此可实现Zn(Ⅱ)与这些离子的分离。该体系 最显著的优点是不需要使用有毒的有机萃取溶剂,且分离效果十分令人满意,因而是一种无毒且简便,经济,快速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氯化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体系浮选分离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全民  卫伟  刘奇 《分析化学》2001,29(2):205-207
研究观察到,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Zn(Ⅱ)与Fe(Ⅲ)、Al(Ⅲ)、Co(Ⅱ)、Ni(Ⅱ)、Mn(Ⅱ)等离子的分离,是一种无毒且更为简便、经济、快速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硫氰酸铵 -乙基紫 - H2 O液 -固浮选体系分离钴的行为 .实验表明 ,在水溶液中Co( )与硫氰酸铵、乙基紫 ( EV )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 Co( SCN) 2 - 4· ( EV ) 2 能浮于水相上层和水完全分离 .控制 p H为 1 .0~ 3.0 ,可准确测定 Co( ) ,使 Co( )与 Ni( )、Fe( )、Mn( )、Al( )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浮选分离及泡沫浮选分离相比 ,既不使用有机溶剂 ,又不需要复杂的气路装置 [1,2 ] ,与文献 [3]相比 ,避免了使用大量的盐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0 .1 mol/L的 NH4 SCN溶液 ;1× 1 0 - 3 mol/L乙…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Hg(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pH 5.0,在1.0 g氯化钠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0.5 mL,1.0×10-2mol.L-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1.0 mL时,Hg(Ⅱ)可被此体系定量浮选,而Cd(Ⅱ)、Ni(Ⅱ)、Co(Ⅱ)、Mn(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Hg(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0.5%。  相似文献   

16.
在硝酸钠存在下以三元缔合物形态浮选分离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钯(Ⅱ)与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硝酸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硫氰酸铵和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10^-3mol·L^-1,1.5×10^-2mol·L^-1,50g·L^-1,pH3.0时,钯(Ⅱ)被定量浮选。而铬(Ⅲ)、锰(Ⅱ)、镍(Ⅱ)、铝(Ⅲ)、钼(Ⅵ)、锌(Ⅱ)、铁(Ⅱ)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对合成水样和钯镍电镀废液中钯(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7.
KI-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铂(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KI分离Pt(Ⅳ)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Pt(Ⅳ)与CPB和KI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PtI62-.2CP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CPB和KI的浓度分别为3.5×10-3mol/L和2.0×10-2mol/L,pH2时,Pt(Ⅳ)可与V(Ⅴ),Zn(Ⅱ),Mn(Ⅱ),Sn(Ⅳ),Al(Ⅲ),W(Ⅵ),Ni(Ⅱ),Co(Ⅱ),Fe(Ⅱ)和Mo(Ⅵ)离子定量分离,本法用于Ni-Pt/Al2O3催化剂中Pt(Ⅳ)的分离和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1.8%(n=7)。  相似文献   

18.
硫氰酸铵—结晶紫—H2O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硫氰酸铵-结晶紫-H2O体系浮选分离铜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水溶液中Cu(Ⅱ)与硫氰酸铵、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经过滤,此三元缔合物沉淀和水完全分离。在一定条件下,控制pH3.0-4.0,能使Cu( Ⅱ)与常见离子Zn(Ⅱ)、Fe( Ⅲ)、Al(Ⅲ)、Cd(Ⅱ)、 Ni(Ⅱ)、Mn(Ⅱ)分离。  相似文献   

19.
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英  邢云  李全民 《分析化学》2001,29(12):1453-1456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实验表明 :Pb2 + 与I- 形成的PbI2 -4能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CPB+ )形成浮于盐水相上层且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 (PbI2 -4)·(CPB+ ) 2 。当碘化钾 (0 .5 0mol L)和CPB+ (1.0× 10 - 2 mol L)溶液的用量分别为 1.5 0mL和 2 .0 0mL时 ,Pb 可被完全浮选 ,控制pH =4 .0 ,该浮选体系能使Pb 与Zn 、Fe(Ⅲ )、Co 、Ni 、Mn 、Al(Ⅲ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硝酸钠-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1.0 g NaNO3存在下,当体系中碘化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溶液的用量分别为2.0×10-2 mol/L和1.0×10-3mol/L,控制pH 5.0时,Cu(Ⅱ)与I-形成的CuI沉淀能被CTMAC浮选,而Zn(Ⅱ)、Ni(Ⅱ)、C0(Ⅱ)、Mn(Ⅱ)、Fe(Ⅱ)、Al(Ⅲ)等不被浮选,从而实现Cu(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本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铜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