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非水体系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芬布芬的新方法。考察了运行电压、非水介质和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选择15 mmol/LNaAc-2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电泳介质,甲醇为溶剂,紫外检测波长281 nm,分离电压-25 kV,13 min内可以实现芬布芬的分离检测。在优化条件下,药物中辅料不干扰芬布芬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2%~103.1%。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芬布芬片中芬布芬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pH9.0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甲酚红与芬布芬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使甲酚红溶液褪色.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褪色波长位于569.0nm,芬布芬浓度在0.05086~10.17μg/mL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ΔA=0.1702c+0.0107(c=μg/mL),相关系数为r=0.9996,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37×104 L·mol-1·cm-1.据此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和生物样品中芬布芬含量的褪色分光光度法,样品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97%~101.6%.  相似文献   

3.
王福民 《应用化学》2006,23(10):1112-0
过硫酸钾存在下极谱催化波法测定芬布芬;芬布芬;过硫酸盐;平行催化波;线性扫描极谱法  相似文献   

4.
谢天阳  拓宏桂  丁马太 《电化学》2007,13(2):212-215
应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芬布芬的电化学行为.在0.2mol.L-1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pH6.86)中,芬布芬于-1.38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与芬布芬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范围1.6~200.0mg.L-1,相关系数r=0.9958(n=10),检出限为0.8mg.L-1.以80.0mg.L-1芬布芬溶液作6次平行试验,RSD为0.73%,回收率在97.7%~109.2%之间.芬布芬的此一电化学特性可用于其片剂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4-溴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溴化、与3-甲氧基苯硫酚缩合、分子内环合得6-甲氧基-2-(4-溴苯基)苯并[b]噻吩(5);5经溴化、氧化反应后,与4-[2-(1-哌啶基)乙氧基]苯酚缩合制得关键中间体3-{4-[2-(1-哌啶基)乙氧基]苯氧基}-6-甲氧基-2-(4-溴苯基)苯并[b]噻吩亚砜(7);7再经还原、脱甲...  相似文献   

6.
7.
在25±0.1℃,I=0.1mol·l~(-1)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DL—苯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等α—氨基酸的电离常数;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Ⅲ)—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使用的α—氨基酸均为生化试剂。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b~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ol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ΔlogK和Δlogβ_(111)表征了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和疏水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溴苯为原料,经Wurtz偶联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烷基化反应等合成了免疫抑制剂盐酸芬戈莫德,总收率23.6%,其结构经1H NMR,I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9.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80%(v/v)DMSO—H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一缬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DL-苯丙氨酸等六种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铜(Ⅱ)-α-氨基酸.锌(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铜(Ⅱ)-芬布芬-α-氨基酸(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下面三对参数之间,即logβ102与pK,lOgβ111;与pK及10gβ111与logβ102,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M和△logβ111两个参量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母体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合物分子内配体之间的疏水作用,芳环之间的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聂菲  吕九如 《化学学报》2007,65(20):2299-2302
发现钙黄绿素可以吸收铁氰化钾氧化酮替芬反应的化学能而产生化学发光, 以钙黄绿素为化学发光试剂, 构建了铁氰化钾-酮替芬-钙黄绿素化学发光体系, 利用此体系建立了测定酮替芬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8~6.0×10-6 g•mL-1, 检出限为8×10-9 g•mL-1, 对浓度为5.0×10-7 g•mL-1酮替芬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 此法已用于药品中酮替芬含量的测定, 结果与药典测定结果一致. 对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芬苯达唑(FBZ)与β-环糊精(β-CD)包合物(FBZ-β-CD)。通过JOB曲线和相溶解度法确定了FBZ-β-CD的包合比为1∶1。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核磁共振(NMR)等表征手段证明了FBZ-β-CD包合物的形成。与FBZ相比,FBZ-β-CD水溶性增加了约10倍。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含量的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5 μm,4.6 mm i.d.×200 mm),流动相为V(乙腈)∶V(0.12% NH4HCO3-0.50%三乙胺)溶液=33∶67 (甲基磺酸调pH至3.0),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盐酸甲氯芬酯的线性范围为1.632~163.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1.8% (n=9).  相似文献   

13.
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富马酸酮替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碱性条件下, 铁氰化钾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 富马酸酮替芬对该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 建立了测定富马酸酮替芬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检出限为5.7×10-9 g/mL(IUPAC), 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 g/mL, 对1.0×10-7 g/mL富马酸酮替芬平行测定11次,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6%。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片剂中富马酸酮替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提供了一种芬戈莫德简易制备的新方法。以溴丙基苯为原料,经付克酰化、羰基还原、亚硝化、羟甲基化、催化转移氢化还原制得。总收率56.4%。本方法合成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人尿中R,S-美芬妥英的气相色谱(GC)手性分离与检测方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能很好地分离R,S-美芬妥英,尿中其它物质无干扰。用外标法定量,线性范围为12.5~2500μg/L尿,最小检出浓度为6μg/L尿。方法具有样本制备简便、分析时间短、线性范围宽、干扰少、灵敏和准确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人体内美芬妥英代谢的研究和肝药酶CYP2C19酶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荧光素染料与富马酸酮替芬的光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弱酸性缓冲介质中,富马酸酮替芬和某些卤代荧光素类染料(曙红Y、荧光桃红和曙红B)借助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光散射光谱、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变化。实验表明,曙红Y体系灵敏度最高。对曙红Y、荧光桃红和曙红B体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12~8.4μg/mL、0.24~8.4μg/mL和0.18~6.0μg/mL,检测限分别为12.72 ng/mL、12.52μg/mL和18.21μg/mL。方法已用于分析富马酸酮替芬片剂、血清及尿样。  相似文献   

17.
姚彤炜  曾苏  阮宏强  陈枢青 《色谱》1998,16(5):408-410
 采用手性毛细管色谱柱和FID检测器建立了人尿中美芬妥英(MP)对映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尿样用二氯乙烷提取,用酸、碱洗涤得以纯化,测得各对映体的最低检测限为60μg/L。在115~690μg/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6.5%,S-MP的平均回收率为74.41%,R-MP的平均回收率为73.78%。并以MP为探针药物,对32名志愿者的尿样进行了MP氧化代谢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手性毛细管色谱柱和FID检测器建立了人尿中美芬妥英(MP)对映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尿样用二氯乙烷提取,用酸、碱洗涤得以纯化,测得各对映体的最低检测限为60μg/L。在115~690μg/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6.5%,S-MP的平均回收率为74.41%,R-MP的平均回收率为73.78%。并以MP为探针药物,对32名志愿者的尿样进行了MP氧化代谢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MFX)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可以被MFX增敏,且MFX水解后灵敏度比未水解的灵敏度提高了6倍.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值、分离电压、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MFX水解产物N,N-二甲氨基乙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50 μg/mL,检出限(3σ)为6.3 ng/mL,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10 μg/mL MFX,n=11).利用该法间接地测定了人血浆中MFX的含量,回收率为95.9%~96.9%.  相似文献   

20.
在卤素离子存在下,考察了富马酸酮替芬-Ru(bpy)32+体系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r-对富马酸酮替芬-Ru(bpy)32+体系在金电极上发光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和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富马酸酮替芬检测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富马酸酮替芬在1.0×10-4~1.0×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counts)=1.73×108c+188.15(R2=0.9989),检出限(S/N=3)为4.29×10-8mol/L,连续平行测定富马酸酮替芬溶液(1×10-5mol/L)6次,发光强度的RSD为4.7%。回收率在99.5%~105.0%之间,RSD为2.3%(n=5)。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