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CuCl(4,4’-bipy)]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品衍射测定。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37733(8)nm,b=1.2711(3)nm,c=1.1403(2)nm,β=94.15(3)°,V=0.54547(19)nm3,Z=4。该化合物含有一维[CuCl]n阶梯链结构。在堆积结构中,弱的分子间C—H…Cl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是控制这个化合物新颖超分子层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超分子网络化合物[Mn(phen)_2I_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 P_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92705(19) nm,b=1.0370(2) nm,c=1.2775(3) nm,α=77.32(3) °,β=81.26 (3) °,γ=70.30(3) °,V=1.1240(4) nm~3,Z= 2.该化合物通过四种C-H...I氢键相互作用与两种π-π堆积相互作用把各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连接成了超分子网络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C_(12)H_(10)N_4)(C_7H_6O_3)_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表征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构筑单元之间通过多重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的协同效应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并研究了化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研究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3974(1) nm,b=2.0330(2) nm,c=1.4343(1) nm, β=94.892(2)°,V=1.15440(19) nm~3,d_c=1.400 g/cm~3,Z = 2,μ= 0.102 mm~(-1),F_((000))=508,R_1=0.0359,wR_2=0.0893 [I>2σ(I)].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一个由经典的Keggin和pseudo-Keggin双阴离子,以4,4'-bipy为有机模板剂共同构筑成结构新颖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4,4'-bipy)8H9[PW12O40]2[PW12O40]·11H2O,对其进行了IR、XPS等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843(13)nm,b=1.9218(2)nm,c=2.1036(2)nm,α=63.3420(10)°,β=74.148(2)°,γ=79.721(2)°。由Keggin簇阴离子[PW12O40]3-构筑的一维超分子双链穿插于Pseudo-Keggin簇阴离子[PW12O40]3-二维超分子层的规则的菱形孔道中,形成新奇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桥联配体5-[(蒽-9-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和Mn(CH3COO)2·4H2O 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个新型三维超分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2(H2O)4(CH3OH)(C2H5OH)(L)2]·(CH3OH)2·H2O}n(H2L=5-[(蒽-9-亚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 X 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位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6850(19) nm,b=14.278(3) nm,c=17.666(4) nm,α=87.15(3)°,β=89.99(3)°,γ=83.96(3)°,V=2426.3(8) nm3,Z=2.该晶体结构为一维配位链,通过链与链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在室温条件下,固态荧光测试表明配体及其配位聚合物分别在456 nm (λex=417 nm)和506 nm (λex=402 nm)具有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配合物二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一水合锌(Ⅱ)配位聚合物{[Zn(L)2·H2O]}n(1),[L=2-(2'-吡啶基)苯并咪唑],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188(19) nm,b =1.30095(19) nm,c=1.3300(2) nm,β =102.676(3)°,F(000) =968,Dc=1.483 g · cm-3,V=2.1133(5) nm3,Mr=471.81,Z=4,μ=1.192 mm-1,R1=0.0539,wR2=0.0819.该配位聚合物晶体是由配位水与苯并咪唑上的氮原子形成氢键以及配体2-(2'-吡啶基)苯并咪唑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而成的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CuCl2·2H2O和等摩尔咪唑反应合成了[Cu(im)6]Cl2·2H2O(1),[im=咪唑],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073(2)nm,b=1.3239(2)nm,c=1.50810(10)nm,β=97.940(10)°.在化合物中,[Cu(im)6]2+阳离子和Cl-阴离子、没有参加配位的水在水平面形成复杂的氢键网格.本文报道了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红外及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硼酸和有机胺为原料在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有机模板硼酸盐[C6N2H18]0.5[B5O6(OH)4](1a),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检测.此外,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及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0.8593(2) nm,b=1.4015(4) nm,c=1.0293(3) nm,β=104.723(3)°,V=1.1989(6) nm3,Z=4.阴离子基团[B506 (OH)4]-通过强的氢键连接形成具有三种不同形状孔道的新颖三维超分子骨架结构.该化合物在波长为248 nm的激发光下,发射出最大发射波长为375 nm的紫外光.对化合物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其荧光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型配位聚合物[Co(pda)2(H2O)2]n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oCl2·6H2O和3-(3-吡啶基)丙烯酸(pda)为原料,在中温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o(pda)2(H2O)2]n单晶体,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TGA-GTA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958(8)nm;b=0.5466(3)nm;c=1.8034(8)nm;α=90°;β=106.209(7)°;γ=90°;Mr=391.24;V=1.6051(13)nm3;Z=4;dc=1.619g/cm3;μ=1.106mm-1;F(000)=804;R1=0.0367;wR2=0.0711.该晶体通过配位键的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又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水氯化铜(CuCl2·2H2O)、硅酸钠(Na2SiO3)、钼酸钠(Na2 MoO4)和2,6-二甲基-3,5-二(吡唑-3-基)吡啶(简写为H2L)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Keggin型多酸基杂化化合物[Cu2(H3L)2](SiMo12O40).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TGA、IR以及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89(5) nm,b=1.2157(5) nm,c=1.2233(5) nm,α=62.066(5)°,β=62.833(5)°,γ =74.789(5)°,V=1.363 8(10) nm3,Z=2,R1=0.082 4,wR2=0.174 5.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亚硝酸盐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东宾   《人工晶体学报》2007,36(5):1105-1108
合成了配合物[Zn(C28H20N4O2)(CH3OH)]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一单螺旋结构,Zn(Ⅱ)原子呈现扭曲的三角双锥配位构型.晶体中分子间存在的边对面和边对边的π…π作用、C-H…π作用以及O-H…O氢键作用使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α=0.9303(2)nm,b=1.0413(2)nm,c=1.4625(3)nm,α=96.340(10)°,β=103.160(10)°,γ=112.500(10)°,V=1.2434(4)nm3,Z=2dc=1.447g cm-3,T=293(2)K,μ=1.027mm-1,F(000)=560,R1=0.0463,wR2=0.0941[I>2K(I)].  相似文献   

12.
以1,3-丙二胺为模板,水热合成了三维孔道结构钒磷酸盐[H3N(CH2)3NH3]2[H3N(CH2)3NH2][H2N(CH2)3NH2][V(H2O)2(VO)8(OH)4(PO4)4(HPO4)4]·4H2O(DAP-V9P8).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法对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DAP-V9P8的无机骨架由[VO5]、[VO6]、[PO4]和[HPO4]通过共顶点连接而成.孔道中充填的丙二胺分子随所处结晶学位置不同,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分子构象.其中,位于//b轴直径达1.82nm椭圆形孔道中心的丙二胺分子碳链呈独特的直线状分布.晶体学参数:a=1.4820(9)nm,b=1.0255(4)nm,c=1.8181(9)nm,β=90.391(8)°;P21/n(No.14);R1=0.0772,wR2=0.2004(I>(2σI)).与等结构的其它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结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晶体[C12H11N2O2][Cd(SCN)3],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CN-采用1,3-μ模式.结构分析表明,相邻的Cd(II)原子通过三个1,3-μ-SCN- 阴离子桥连形成无限的[Cd(SCN)-3]∞之字链结构,固体结构中[C12H11N2O2]+阳离子和[Cd(SCN)-3]∞配阴离子形成了分离柱状堆积.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 = 1.1260(3) nm, b = 1.5080(4) nm, c =1.1070(3) nm, β= 105.410(10) °, V = 1.8121(8) nm3, Z = 4, dc = 1.840 g·cm3 , T = 293(2) K, μ = 1.571 mm-1, F(000) = 992, R1 = 0.0343, wR2 = 0.0750 [I>2σ(I)]. 热分析结果在180-305 ℃化合物失去一个有机分子,305 ℃以上伴随着镉升华失去三个SCN-阴离子.  相似文献   

14.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具有三维超分子结构的单核Pb(II)的含混合配体化合物[Pb(m-abc)2(phen)](m-abc=间氨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并通过多种手段如X-射线单晶衍射、室温固体红外、元素分析和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0415 (10)nm,b=1.52987(19)nm,c=1.8330(2)nm,β=98.251(2)°,V=2.2317(5)nm3,Z=4.化合物中的Pb离子采用五配位模式PbO3N2,构成扭曲的四方锥构型.其内部通过各种N-H?O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CCDC:983583.  相似文献   

15.
利用2-呋喃甲醛与水杨酰肼缩合成一种含有呋喃环的新型芳酰腙2-呋喃甲醛缩水杨酰腙L,将L与MnCl2·4H2O在乙醇-丙酮体系中反应得配合物MnL2Cl2,对配合物进行Ⅹ-射线单晶衍射、Ⅹ-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光谱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MnL2Cl2呈现扭曲八面体构型,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c,晶胞参数a=0.8225(8) nm,b=1.9079(17) nm,c=1.8638 (14) nm,β=115.40(3)°,V=2.642(4) nm3,Z=4.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和苯环面对面π…π作用力形成二维链状结构,继而在层与层之间通过边对面π…π作用力构成三维层状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配体形成配合物后荧光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以V2O5,H3BO3,KSCN,NH2 CH2 CH2 NHCH2 CH2 OH,CuCl·H2O和H2O为原料,按物质的量比1:5:2:2:2:500在180℃条件下晶化,得到黑色块状晶体K4[(VO)12O6B18O38(OH)4]·6(H3O)·17H2O.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9193(4)am,b=1.8415(4)am,c=1.9231(4)nm,V=6.797(2)nm3,Z=4,R=0.0564,WR2=0.1649.该化合物的结构主要由阴离子簇[(VO)12O6B18O38(OH)4]10-构成.该阴离子簇由B18O38(OH)4十八元环夹在两个以共边方式交替相连形成的V6O18簇中间,通过共用氧原子形成三明治式结构新颖的硼-钒-氧阴离子簇,结构中阴离子簇通过与K离子形成的静电引力以及分子间的大量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价态计算结果表明,结构中n(VⅣ):n(Vv)=8:4.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具有新颖三维超分子结构的亚磷酸-草酸镓化合物Ga(HPO3)(C2O4)(C3N2H4)·(C3N2H5)(化合物1),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ICP和CHN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288(3)nm,b=0.63614(13)nm,c=1.5364(3)nm,β=90°,Z=4。在化合物1中存在一个由[HPO3]单元和GaO5N八面体通过共顶点的氧原子组成的四元环梯形链。值得注意的是草酸根离子和咪唑离子镶嵌在一维链的两侧,相邻的两个链上的咪唑分子和草酸单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氢键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氢键作用使化合物1的结构由一维链状变为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有机的咪唑分子在该化合物的合成中同时发挥了配体和模板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5-偶氮四唑水杨酸(H3ASA)和CdCl2·2.5H2O为原料,通过常规溶液法合成了一个镉配合物[Cd(H2ASA)2(H2O)2]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光谱进行结构解析和性质表征.结果 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0.702 39(5) nm,b=0.735 15(6) nm,c=1.229 41(7)nm,α =82.557(5)°,β=75.453(6)°,γ =61.882(8)°,V=0.541 90(8) nm3,Z=1,μ=1.083 mm-1,Dc=1.884g/cm3.配合物1中具有H2ASA-,作为μ2-桥联配体连接两个不同的Cd(Ⅱ)离子形成无限一维链结构,相邻直链通过O…O、O…N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框架.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具有光致异构性质.  相似文献   

19.
陈延民  解庆范 《人工晶体学报》2013,42(11):2449-2454
在热乙醇水溶液中,5-氨基萘磺酸(HAns)、邻菲啰啉(phen)和NaOH经回流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钠配合物[Na(H2O) (μ2-Ans)(Phen)]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70346(13) nm,b=1.0959(2) nm,c=2.5854(5) nm,β=94.934(4)°,V=1.9858(6)nm3,R=0.0493,ωR=0.1755.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由于磺基μ2模式的桥联配位作用而呈现分立的环状双核结构,并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和分子间氢键扩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此外测试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杨华  张玉琦 《人工晶体学报》2014,43(9):2468-2473
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配合物[MnⅡ (PhCOO)4 (phen)2(Ac)2](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的方法对其表征.其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7699(15) nm,b=1.15416(16) nm,c=2.0360(3) nm,β=91.823(3)°,V=2.5295(6) nm3,Z=2,F=1154.配合物1为三核结构,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结构.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金属锰离子在2~300 K温度区间显示反铁磁性耦合.CCDC:9557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