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订的俄中英无机化学物质名词草案印发全国各大学化学系、化工系及有关单位后,收到了许多宝贵意见,于1954年11月提交本小组审查。本小组在研究了这本草案及各方面的反映意见后,认为原订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修订本[1953]——本文下面提到原则,均系指1955年修订本而言——尚有些地方应予以补充,同时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也拟于无机化学名词审查后,修订无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故在今年年初本小组乃将我们的补充建议写出,题为“无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的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1951年12月19日本小组曾召集化学物质名词编订座谈会。会上有鉴於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尚有未确订或未能妥善的地方,故推举张青莲、严仁荫、余孟杰、陶坤四人组成无机名词小组,由张青莲同志任召集人,研究无机命名原则。另确定黄新民、陶坤两同志负责研究杂环母核的命名问题。并请此两小组於化学物质命名扩大座谈会前提出报告。 1953年2月21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召集了一次全国性的化学物质命名扩大座谈会,将上述两小组的报告作为会议的第二项讨论提纲。会上对此提纲中所列的一些具体问题得到了相当一致的见解。会後,本小组乃结合到大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於1953年2月21—23日在北京院本部召开全国性的化学物质命名扩大座谈会,讨论化学物质的中文命名问题。出席人是由中国科学院徵询化学名词审查小组、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和上海中华化学工业的意见後邀请的。凡是与化学有关的重要机关及化学学术团体都推有专家出席。又因化学物质命名关系中国词汇的发展,所以特地邀请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各派专家数人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以下简称《80年原则》)是1955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公布的《无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以下简称《55年原则》)的增修订本。1978年中国化学会成立了“无机化学名词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张青莲、戴安邦教授为召集人,开展了对《55年原则》的增补和修订工作,确定了三个原则:(1)尽量少用新字;(2)在注意科学性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化学会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以下简称《原则》)一书发行以后,笔者曾建议把有关配位化学的名词尽量地统一到《原则》的规范中来。《原则》把由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命名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最近,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办公室召开的无机化学命名座谈会讨论了这个命名,报道是:“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以1960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公布的《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以下简称“60年《原则》”)为依据。通过近廿年的实践证明,“60年《原则》”,对统一我国有机化合物命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本身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的化合物被大量地发现或合成,必须对“60年《原则》”进行修改和扩充,以适应当前需要。为此,中国化学会在1978年年会上,专门召开了“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座谈会”,并成立了“有  相似文献   

7.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自1983年4月1日开展工作以来,在化学名词方面,曾于1983年12月27日和1984年4月18日分别举行了“无机化学命名”座谈会和“化学用字及读音”讨论会。 (一)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育》1984,5(3):63-63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办公室,于1983年12月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无机化学命名”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名词小组负责人张青莲教授主持,其他在京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本刊13卷1期“化学名词专号”发表了几篇关于化学名词的文章以及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名词草案。我想提供一些意见,希望化学界同志们多多批评。(甲)刘浦云同志:“根据前编译馆印行的化学命名原则提贡几点建议。在这篇文章里,刘同志批评了“化学命名原则”第三,四两篇,并作建议。我对于他的建议,想提出一些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化学文摘(CA)的第12次总合索引(12thCollective Index,12th CI),即1987年至1991年期间对索引方针、主题索引名词的选用,以及化学物质的登录、标引和命名等方面均做了修订和增补;同时,还在手工索引查找文献及联机检索手段上做了一些便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于1955年6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集了生物化学名词与化学名词联席审查会,来讨论生物化学名词的统一问题。到会的有王应睐、汪猷、侯祥川、丁延(礻介)、刘培楠、梁植權、杨葆昌、张龙翔、邢其毅、鲁德馨、陶坤等同志。会上首先研究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然后又对不统一的名词进行了逐条讨论。现在将会议上讨论的主要内容报导如下,以供同志们参考,并请大家提示意见。  相似文献   

12.
化学命名所创用的新字,其已列入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修订本(1953)者,计有元素95个,其他新字63个((石六)、(氵卉)、(酉兼)均已废止,改称硫属、水合氢、及硷,故不计入),共158个;其未列入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修订本但在某种程度上,相当通行者,计有9个。总计化学新字大约共有167个。化学新字大部分是按偏旁或字根来读音的。但是,由于以往造字对读音不够注意,所以也有许多新字不好读音,使教学和日常应用上都感到困难。为了统一化学新字的读音,有很多同志建议;在每  相似文献   

13.
中译前言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西洋各国的化学物质命名问题亦曾经过长期的讨论。现在公认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是1940年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命名改良委员会的报告和1930年国际有机化学命名改良委员会的报告。兹当中文化学物质命名亟待全部确订之际,译者特根据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将这两篇报告予以译出,以供研究化学物质中文命名的参考。并在此,暂将这两篇报告总称为  相似文献   

14.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无机组,于1986年1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初审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由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无机组组长王夔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梁树权、顾问张青莲、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吴凤鸣和其他有关专家共18人。会议还收到了戴安邦、徐光宪、申泮文和苏锵教授等许多书面意见。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为四十多条意见,提供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化学术语的汉语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术语的汉语命名王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100717)1引言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几个世纪以来,化学物质逐渐被大量发现,目前已知的化合物就有几百万种,这样多的化学物质如何给予科学的定名,是摆在化学家面前的重要课题。189...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育》1998,19(8):42-4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8年7月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一)公布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定名;(二)发布有关信息科学技术新词定名。本刊现将有关文件刊出,供化学教育工作者学习、使用。(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1998年1月中旬召开了无机化学名词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97年8月27日决定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命名的意见,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命名。参加会议的有化学、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育》1984,5(6):63-63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4月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化学用字及读音”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化学有机化学名词小组负责人邢其毁教授主持。有机小组的在京委员、无机小组的部分在京委员和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张滂、梁晓天、张黯、苏勉曾、王夔等参加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江家发  郑楠 《化学教育》2010,31(9):85-88
通过对有机化学命名法演变历程的分析与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在我国现代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性作用的4大发展阶段——江南制造局的有机化学译名、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科学名词审查会的有机化学名词、国立编译馆的《化学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除1953年刊行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中曾提到一些外,国内几乎没有什么规定。例如,1980年颁行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中就基本上没有涉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内容。我们在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的多年教学中,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