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东汉王延寿所作《鲁灵光殿赋》展现了灵光殿栩栩如生的丰采,使世人对灵光殿的雄伟外观、豪华的殿内装饰,精巧的栋宇结构以及它的整体风格、结构特色有了深刻的了解。《鲁灵光殿赋》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研究汉代宫殿建筑特色更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中存在的疏漏和错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现,诸如注释简单,释而未训,注释欠妥和重点疑难词语失注等,再次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陶宗仪《说郛》是一部杂钞性丛书,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以涵芬楼一百卷本为底本,从《说郛》辑佚书目考、《说郛》辑佚的特点、《说郛》辑佚之不足三方面切入,全面客观地评价陶宗仪在《说郛》中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4.
东汉王延寿所作《鲁灵光殿赋》展现了灵光殿栩栩如生的丰采,使世人对灵光殿的雄伟外观、豪华的殿内装饰,精巧的栋宇结构以及它的整体风格、结构特色有了深刻的了解。《鲁灵光殿赋》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研究汉代宫殿建筑特色更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以前的《史》《汉》比较大都就读书的直观印象肆意评论,往往牵连马班的为人,从评价者的主观爱憎出发,上下其手,一般没有客观且强有力的证据来辅佐论点,所以价值不大。但是由于这部分材料是《史》《汉》比较研究的基础,而且历来谈及这些材料的人不能正本清源,牵扯出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与考证。  相似文献   

6.
《汉文学史纲要》因其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其内容的未完成性,其名称的数次更改而引起许多当代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自建国以来的历次重写《中国文学史》的讨论中,屡被拿出来作为讨论的话题和资源.文章通过对《汉文学史纲要》命名历史语境的回溯,并对鲁迅在其各类文章中对民族问题态度进行考查,相互印证,进而对《汉文学史纲要》是否具有多民族文学史意义做出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碑刻简体异体字为汉字简化提供了丰富的字形来源及依据。分类梳理该时期碑刻简体字,考察《汉语大字典》简化字的来源及其处理状况,可以为该字典的修订再版提供字形来源,同时为汉字字形发展史的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9.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话语体系、意义内涵等三个维度重新对“礼是郑学”的命题作出了一定的修正和义理化阐发;在诸经互释与相互证印中发明新意。故而对此相关问题的历史还原与反思勾勒,不仅是我们理解贾公彦个人经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更是管窥汉唐经学流变文脉中一个不可阙如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结合历法模拟程序 ,对《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中《汉简历谱》所辑的历谱进行了分析。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尝试对其中一些尚未考订或存有争议的历谱予以考释。除此之外 ,还指出了《汉简历谱》中尚存的一些不足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印刷错误  相似文献   

11.
疏不破注仅仅是经学注疏的一般原则。《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常有违逆,一切以实际需要为目的,学派观念并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自明人都穆《金薤琳琅》收录以来,《汉张迁碑》的相关研究此起彼伏,在诸多汉碑研究中,对此碑的研讨最为热烈,且疑点不断。其中,刻工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久议未决,只以拓片判断《汉张迁碑》的拙朴书风是由刻工决定的,忽略了书风形成的其他诸因素,尤其是对《汉张迁碑》拙朴书风要素的模糊认识导致书法临习者的盲目追求和错误临习,对拙朴书风作品的创作也带来一定影响。过分夸大刻工的作用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3.
骈俪是六朝文章最为显著的特征,对当时经史子集具有广泛的影响。皇侃《论语义疏》中,汉代经学注解文辞质朴;三国曹魏时期,语辞简洁,并出现了属辞比事的文学技巧和简单的对仗句;至晋宋齐梁,则有着明显的骈辞丽句。这种骈俪化色彩应归因于:一是文学社会地位提升,位列官学;二是统治者爱好文学,使文学成为文人进入庙堂的门径;三是儒士讲经义疏的语辞需要。探求经学注疏的文学色彩,对思考文学与经史子集的关系将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
陈奂《诗毛氏传疏》是清代《诗经》学研究的代表作,其主旨为探明《毛诗》古义,尤其擅于考证《诗》中之礼。陈奂精通礼学,在注《诗》时经常对郑玄等前儒礼说进行驳正,对《仪礼》仪节进行考证,并根据《毛诗》对先秦逸礼进行发掘。他在疏中提出了诸多礼学观点,如《诗》可以补礼之阙、春秋有变礼、礼尚养老等。其解礼的总体特点一是重视文字训诂,二是擅于以经解经。  相似文献   

15.
韩元吉是南宋前期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其集稿已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南涧甲乙稿》二十二卷.关于韩集中两首题巫山图诗,四库馆臣判断失误,不仅误收了范成大的诗作,又怀疑原本属于韩元吉的诗作为他人作品,实在有澄清的必要.笔者又从一些方志中辑得韩元吉的三首佚诗,现一并录出.  相似文献   

16.
康熙八年(1669)《皇城宫殿衙署图》是现知最早的有关古都北京皇城建筑布局的皇家舆图。1934 年刘敦桢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获见该图,惊叹为推求北京皇城宫苑明清交替之状不可或缺的稀有秘笈。旋因避祸战乱,该图自 1935 年 11 月后历尽坎坷,辗转流徙,直到 2008 年方现身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学界长期无缘利用,滞碍了相关研究。2013 年天津大学幸获高仿复制版,大量细节得以认知。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本文综罗相关文献,谨以发现、流转、诠读、歧见、新识诸项,概略归纳有关该图的研究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  相似文献   

17.
邱忠堂 《西藏大学学报》2010,(Z1):162-165,178
南朝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先秦圣人观发展而来,经过两汉及魏晋学术的熏陶涤荡,吸收融合佛道思想而成型。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内涵、人性论基础和价值启示等个方面都凸显出儒为宗、融合佛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苔丝》及其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现代翻译理论,从语言风格,翻译技巧等多个层面上对张谷匿翻译的哈代名《德伯家的苔丝》及吴笛翻译的《苔丝》作了一些比较性研究,并通过具体选段译语的评估与分析,再认识了哈代的名篇-《苔丝》,从而对探索翻译基本原则,丰富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经验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论去四镇兵疏》的校注 ,澄清该文献三种主要记载文字的差异 ,以辨据真伪。同时以此讨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关于吐蕃与西域安西四镇关系及政策导向 ,从而明确武则天时期反攻西域 ,重建安西大都护 ,再建四镇的总体战略构想。也进一步明确唐中央政权关陇本位思想的政治影响 ,使史者客观认识安西四镇在唐朝整体政治格局中的基本调节地位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目所掩的唐代“九经”之一《周礼疏》,彰显经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展现的儒家审美思考。其《疏》是在唐代初年以礼乐立国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的,主要就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礼”“乐”关系、“礼乐相济”等论题加以继承与补充,在对律吕、礼器等的诠解中申发了礼乐“中和之美”,还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是儒家美学和礼乐审美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官修科举教材,其对唐代及后世的礼乐文化建设给予影响深刻,美学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