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分类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喻平 《数学通报》2000,(12):12-14
1 广义的知识分类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 ,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1 ]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 ,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进行某项操作活动的知识 ,即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 .对程序性知识进一步划分 ,一类是通过练习 ,其操作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程度 ,很少或不需要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称为智慧技能 ;另一类是受意识控制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程度的程序性知识 ,称为认识策略 .[2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不同的表征形式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和命题网络…  相似文献   

2.
朱静军 《中学数学》2023,(24):42-44
数学学习既是知识的学习又是思想、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露 《数学之友》2024,(2):23-25+2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以计数单位为统领,在乘法运算中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经验.将小学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梳理,在迁移、类推的过程中,实现对乘法一致性的整体建构.老师应将乘法运算的一致性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高考试题中,数列是必考内容.数列一般与方程、函数、不等式、导数、圆锥曲线等知识综合.常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综合考查应用意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呈现出综合性强、立意新、角度新、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复习数列时,应对往年的高考题进行精心研究,挑选其中的精品给学生,引导他们对习题归类,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新题的背景知  相似文献   

5.
冯丽 《中学数学》2021,(3):94-95
随着当代社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初中数学的知识容量也不断扩增,其难度与深度也明显提高.单一、机械的知识传授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本质及应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挫败心理,导致“学不会”到“不会学”的恶性循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我们应该基于学科素养的内涵体现.  相似文献   

6.
浅析数学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琳 《大学数学》2007,23(5):129-133
数学建模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数学:让我们合理地猜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演泽推理 ,教师进行“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式的讲解 ,学生进行“程序输入”式的解题训练 ,教材也毫不吝啬地砍去了活生生的知识发生过程 ,这些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尤其妨碍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挖掘 .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 ,笔者提倡教猜想、学猜想 ,通过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 ,使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想思维无疑是创造性思维 ,而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品…  相似文献   

8.
课题几何定值问题适用年级初中三年级学期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训练目的1.认识几何定值问题的实质,研究运动图形中的不变量;掌握几何定值问题的解题方法,先运用特殊点法或运动法探求出定值,再对一般位置进行有的放矢地证明.2.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运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数学教学强调对数学问题本质的体现和过程的揭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现在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得到数学体验、将隐性知识逐渐显化的好途径.它们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进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主阵地一课堂,改变以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时进行角色变换,促进学生个体实现自我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达 《数学通报》2002,(12):26-27
数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而数学作业又是学生强化和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就如何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出发来进行创新意识的渗透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增强作业的层次性 ,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个性  创新意识的渗透要根据学生的情况 ,把握好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要素 ,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 ,才能适合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需要 .其具体做法是 :①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 ,设问的梯度要有层次 ,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 ,让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2.
笔者把以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数学建构,达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称为“田园数学”.“田园数学”让农村同学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子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农村初中同学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正像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能力是指完成创新工作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多种智力因素契合、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能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将"数学交流"贯穿在整个知识领域中.可见,数学交流已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数学交流"型试题备受命题者青睐,已成为中考命题的新趋势.这类问题通常给出一段阅读材料,然后提出问题,通过交流材料的内容,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现以2011年中考试题为例就交流的条件、结论、概念、方法等形式加以归类说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已从着眼于应试转向为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之后,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探究、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易文辉 《数学通讯》2012,(18):39-43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近年来,高考中也加大了应用题的考查力度,比如广东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中,解答题就有2个应用题.在高三复习课中,应用题的教学不仅仅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也能提升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视角——基于知识心理发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数学知识发生的心理过程,我们只能近似地描述:主体已经先在地(经过学习,或先天赋予)掌握了不少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已经不同于外在的、存储在书本上的知识,它们经由意识结构的机能作用,被赋予了人的精神的印记,就是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关于行为意向的世界中的知识,即意识机能中的处于待命状态,随时都可以被调用的  相似文献   

18.
吴昊 《中学数学》2012,(22):73-74
2011年黄冈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是一道以高中数学知识为背景的创新题,该题貌似平凡实则立意高远,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数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自主探索能力与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亲  相似文献   

19.
1.问题思维定势,也就是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是一种宏观思维监控意识削弱而进入模式化信息加工程序的情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常常用固定的数学问题解决模式、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而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热点,特别在新课程改革和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公布之后,很多教师都在进行新的探索、反思.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理解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初中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这一阶段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