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硝(硝酸钾)是制造黑火药的原料,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国防建设及化学工业上的需要,更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在党的领导下,正掀起了一个全民大办土硝的高潮,为了帮助大家能迅速掌握烧硝的技术,将一些主要的操作方法,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作一介绍。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积累了不少烧硝的经验,目前,流传较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硝砖中煎炼。一是从硝土中煎炼,其方法大致相同,现分下列几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2.
自“由甘薯制造冰醋酸丙酮”一文登载后,我們連續牧到一些化工工作者与讀者来信詢問一些在他們試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問題,今将一些主要的共同性问題作統一答复如下: 一、甘薯制醋的配方与下料操作: 1.配方:甘薯干 100公斤。蒸料用水 275公斤。醋酸菌液 40公斤。粗谷糠 50—60公斤。酵母液 40公斤。蒸后加水 650公斤。細谷糠 180公斤。麸曲菌液 50公斤。食盐 20—140斤。  相似文献   

3.
你的来信已经收到,关于棉饼酿造白酒和酒精在你处遇到问题,“棉饼不发酵,腐烂变质,臭气难闻”,因本人不了解你处试验具体情况,因此在这里仅能就你所提出的问题,作如下解答: (1)棉饼制酒全部详细操作过程,我在“棉饼酿造白酒和酒精”一文中已经说明,它与一般粮食或非粮食原料酿酒过程基本相同。我们的试验就是在本省榆次酒厂进行的,如果你处有酒厂的话,那么就可利用原有厂房和设备,进行试验或生产,不用添置新设备。 (2)酒母液的制作方法、过程、配料或设备情况,均与一般原料酿酒基本相同,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在最后一道工序(大缸培养)时加入原料的10—20%棉饼进行训养。它的目的是要将培养出的酒母适应新原料发酵。希望你处能派人到附近酒厂学习,以保证制造高质量酒母胶。 (3)棉饼粉细问题,油厂榨油后所得的棉饼,一般成饼状或片状,为便于吸水糊化和微生物作用(糖  相似文献   

4.
化学通报1959年第7期中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四年级科研组胱氨酸试制小组所写的“解答胱氨酸生产和分析的问题”一文介绍了关于胱氨酸的分析方法中,我认为有几点是不够妥当的,现将我的看法提出与著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我们连续收到全国各地的生产单位或学校机关的很多同志来信(包括化学通报编委会转来的),感到万分高兴,正如化学通报1959年第6期标题中所指出的那样:“大家都来研究化工原料的(土法)生产问题”。因为我们曾在那一期里抛出了砖,现在引出了许多的玉,这是可喜的现象。同时,感到非常遗憾,由于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某些方面,使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报第9期刊登了“由甘薯制造冰醋酸和丙酮”一文,作者用实践生产经验推荐了操作方法与生产流程。是由:1.甘薯发酵制成食醋;2.食醋中和制成醋石(醋酸钙);3.酸解或热解分别制得冰醋酸与丙酮。此法虽然给土法生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但生产方式方法与生产成本尚不够先进,特提出个人意见,敬希编者,作者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化学通报编辑部: 本刊78年第一期关于CO分子结构一文发表后,收到各地冷晓蓉、蔡葵、周永祥、傅振亚、端木义冰、伍中青、吴光楣、童志全、孙培菊、孙俊贤、李华、方刚、罗定宇、赵建国、马正华、彭先采、田澍荣、郝先强、河北黄骅中捷中学和常州市21中等二十多封读者来信,讨论中学和师范学校化学教学问题。在对来信所提问题已做个别答复的基础上,还有些问题拟和同志们综合讨论如下: (1)NO电子式应如何书写?其中是否有三电子键或单电子键?如有三电子键,在这一分子轨道中,该  相似文献   

8.
本刊1957年4月号,徐正英同志翻译的“天然水硬度的测定方法”一文。无疑地,这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硬度的了解是有好处的。但我对这篇文章有以下一些意见。(1)作者提出仅用碳酸钠以沉淀水中钙镁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碳酸钙在25℃时,溶解度为0.013克/升,而碳酸镁为0.43克/升,两者相差43倍(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教研组译“定性分析”第三册,715页)。所以仅采用碳酸钠以同时沉淀钙镁,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度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可忽略的。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实际测定水中硬度时,若采用“苏打试剂法”,系  相似文献   

9.
“化学通报”1957年1月号刊载张海若同志写的“我怎样教学生应用克分子的概念来做化学计算题”一文中,我以为其中有一个概念值得商榷,有一处错误必须更正。张海若同志认为“克分子是……重量单位”,他说“n代表物质以克分子为单位的重量”,并在0.2克分子CO_2与8.8克CO_2中间画上等号。这是不恰当的。“克分子”不是重量单位,它的物理意义是:①物质一定数目的分子,即6.02×10~(23)个分子,②它们的总重量若以克为单位来表示,则其数值恰等于其分子量。其物理量表示方法应该是M克/克分子(M表示分子量数值)。例如某物质0.2克分子重3.6克,其一克分子重: 3.6克÷0.2克分子=18克/克分子。张海若同志所举的两个例子,可作如下计算:  相似文献   

10.
钢铁分析是钢铁冶金工业的眼睛,也是保证钢铁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碳的含量对钢铁机械性能有极大影响,所以测碳量是钢铁分析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钢铁分析中对于总碳量(石墨碳+化合碳)的测定皆用燃烧法——在氧气流中将碳及化合碳燃烧成二氧化碳。致于对生成的CO_2的分析虽然可用重量法、氢氧化钡容量法及气体容量法等三法。但就操作方便、迅速来说当推气体容量法最好(每定一只样品1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不过市售的定碳仪价格昂贵(要800元),而且目前还采购不易,而下面所介绍的土制定碳仪其成本不超过5元,而且效果和“洋”式相同。  相似文献   

11.
刘力 《化学教育》1991,12(3):34-34
查阅贵刊1984年第4期的《氨气的还原性实验》一文,发现作者由实验受热变黑的铜丝趁热插入疏松氯化铵晶体,产生白色烟雾,拿出铜丝后,又复变光亮的紫红色。  相似文献   

12.
“化学通报”1959午第4期刊载了四川省南充专区工业局贾朝远同志所写的“不用电石,不用纯氮,也能制造石灰氮”一文。从文中可以看出,四川省蓬安县前进化肥厂的同志们敢想敢干,克服各种困难研究土法生产石灰氮,这种精神是很好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文中所谈的条件下是不会生成石灰氮的。现将我们的看法提出,供大家参考。石灰氮(氰氨化钙)的制造原理是生石灰与焦炭(或无烟煤)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电石,再使电石与氮气作用生成石灰氮。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了“化学”(化学通报前身)15卷5期(1952年)上所登载的“暴沸的成因与防止”一文,感到该文对暴沸成因的分析,不够完整,只是指出了原因的一个方面。特此提出如下意见,请樊中心先生指正。关于暴沸现象,在极为纯净的液体中,是一个新相(气相)生成的过程中的现象。它的成因可从两方面来讨论。首先要在液体中形成一个半径极小的气泡,正如樊先生所指出的,必须要有较大的蒸气压。这是因为外界对气泡有着三种压力——大气压,液体静压及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的计算公  相似文献   

14.
尹仕忠老师的“一个元素周期表的辅助表”(载本刊1982年第2期)一文,提出了一个“量子轨道能级周期表”作为元素周期表的辅助表,这个表对改善记忆效果确是很好的,但我认为,这个表作为周期表的辅助表,在事实方面的依据有些不足,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酿酒起源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解放后五十至六十年代,曾一度开展争论,大体有两种意见。本刊1978年第5期刊登罗志腾的文章属于一种意见;下面发表方心芳的文章属于另一种意见。对学术问题上存在的不同看法,可以各抒己见,但此争论看来短时期内难能统一认识,需要随时间和以后新的实践来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在大办工厂、大闹技术革命的情况下,虽然全国化学试剂厂产量大增,也还满足不了日益增涨的需要量,常用的化学药品也往往购买不到。去年9、10月间的流行性感冒和小儿的麻疹,曾经猖獗一时,而药房的止咳药剂供不应求,原因是氯化铵暂时供应不上。氯化铵又名磠砂,(也有叫做滷化錏的)用途很广,除了医药上作为药剂外,工业上制造干电池,銲接用的熔剂,织物印染,各种铵盐制造,肥料,鞣革,铁管  相似文献   

17.
金新 《化学教育》1982,3(4):50-50
1982年第1期刊出的"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和制取"一文中提到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跟亚铁盐溶液作用制Fe(OH)2的方法不妥,因这样制得的是FeCO3,而不是Fe(OH)2。  相似文献   

18.
孙克福 《化学教育》1984,5(2):44-44
本刊1983年第一期发表的“石油催化裂化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实验效果虽较课本要好。但有两处仍需改进:1.用喷灯加热试管易破裂。2.催化剂制作过程中硅酸铝沉淀的洗涤采用倾泻法比较复杂。为此,可考虑再做如下改进。一、将喷灯加热改为电加热电加热装置的制作过程如下。将废旧电子管底座的外边用钳子夹去,在砂轮上磨光滑,使其恰好能放入25×200毫米试管中。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1975年第5期在问题讨论栏中刊登了“具有三分族的元素周期表”一文。作者为了使周期表能更全面、更合理地表现出周期律这一自然规律的实质,其目的是明确的。但此表与1951年沈克(P.W.Schenk)修订的周期表并无多少差别。沈克根据前人把镧系元素分为两个小组以及锕系元素氧化值变化等特征,已把镧系和当时已知的锕系元素,按三个分族排进了周期表[见《化学通报》15(2),44(1952)]。  相似文献   

20.
《化学通报》编辑部:读了你刊1974年第5期上刊载的“熵与混乱度”一文,受到启发不少。但也发现有个别处阐明得不够完全正确,特提出向原作者和编者请教。在原文“二、混乱度和熵增加原理”一节中,在50页(总306页)上是这样叙述的:“……必须指出,由于其中的均匀分布(即两边的分子数目相同的一种分布)的样式占绝大多数,例如在各分子数为2时,均匀分布的样式占6/16,在各分子数为50时,一共有101种分布,均匀分布的样式占10~(29)/10~(30),因此,均匀分布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机会最大,在宏观上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