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克隆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外来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生长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它的克隆生长规律,并探讨丁它的觅食行为.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喜旱莲子草生物量增加了近30倍,一级葡萄茎分株数增加了近50倍,最长的一级葡萄茎长度增长了近40倍,一级葡萄茎总长度增长了近13倍;一、二、三级葡萄茎上的总分株数增加了近130倍,3个级别匍匍苇总长度增长了近28倍.通过各级葡萄茎个数,葡萄茎总长度和葡萄茎总分株数比较发现,二级葡萄茎比一、二级葡萄苇生长的都要快,而一级葡萄茎的间隔物平均长度远远大于二级和三级葡萄茎.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与它的克隆生长紧密相连,从觅食行为来看,喜旱莲子草克隆构型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说明了它对生长季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快速克隆生长的特性和对生长季节的适应性有利于喜旱莲子成功入侵新的生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湖北省4个不同生境(不同湖泊、湿地和水沟)的4个粗梗水蕨群落(梁子湖的湖泊群落LZH1,梁子湖的湿地群落LZH2,赤龙湖的水沟群落CLH1,赤龙湖的湖泊群落CLH2)的基本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4个粗梗水蕨群落的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呈现差异性,LZH1的物种丰富度最高(13种),CLH1的物种丰富度最低(6种).Duncan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CLH2的物种多样性与CLH1和LZH2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LZH1的物种多样性无差异性.与粗梗水蕨相伴生的入侵植物,在群落CLH1中为喜旱莲子草和水盾草,而在群落LZH2和CLH2中为喜旱莲子草;粗梗水蕨在4个不同生境的群落中的重要值和相对重要值均较低.4个群落之间的物种相似性也呈现差异,最高的是CLH1与CLH2之间(I=53.3),最低的为LZH2与CLH1之间(I=11.8).生境差异和人为干扰影响粗梗水蕨群落植物成分和结构,因此,建立保护点、降低过度养殖和理顺管理体制是保护粗梗水蕨和物种多样性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因而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2个方面: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生态学家提出了多个用于解释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假说,包括天敌逃避假说、资源可获得性假说等,但这些假说主要针对的是地上植物与草食性动物.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以及与自身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理之一.从菌根共生、固氮菌共生、病原微生物逃避、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体结构与功能以及内生菌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外来植物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因而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机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2个方面: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生态学家提出了多个用于解释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假说,包括天敌逃避假说、资源可获得性假说等,但这些假说主要针对的是地上植物与草食性动物.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以及与自身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理之一.从菌根共生、固氮菌共生、病原微生物逃避、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体结构与功能以及内生菌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外来植物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湿度对鄱阳湖湿地植物芽库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含量对非淹水期湿地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影响较大,但目前相关研究不足。为了研究土壤湿度对湿地植物芽库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控制实验分析不同土壤湿度条件(0%,20%,40%,60%,80%,100%)下鄱阳湖湿地3种优势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芽的萌发率、萌发时间及生物量等指标。研究发现:土壤湿度变化对灰化薹草、虉草、南荻芽的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土壤水分干旱或过度饱和均能抑制3种植物芽的萌发。南荻和虉草芽的萌发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灰化薹草芽的萌发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3种植物芽的萌发率均为虉草南荻灰化薹草,土壤湿度达80%时,虉草芽的萌发率明显高于灰化薹草和南荻。另外,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南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植物,而当土壤湿度小于60%时,灰化薹草的根长大于南荻和虉草。本研究结果表明,退水后湿地洲滩土壤水分含量能够影响植物芽的萌发与生长。研究结果能够为揭示鄱阳湖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2个各水培有13棵/m~2水体而积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净化槽(曝气、非曝气)的植物叶片叶绿素(Chla,Chlb)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最与根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对应的净化槽水质,同时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的长度与氮磷含量及生物量,研究了长期曝气下梭鱼草(P.cordata)的生理响应及水质的氮磷变化.另设空白槽对照(CK),结果表明:曝气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曝气槽植物的根、茎、叶长分别比非曝气槽植物短12.67,18.30,2.33 cm,根组织POD、CAT活性分别比非曝气槽根组织高0.028 3 U/(g·min),0.179 0 mg/(g·min),而非曝气槽叶片Chla、Chlb与SP含量分别比曝气槽叶片高0.314 2,0.118 4,15.75 mg/g;曝气影响植物组织的氮磷积累及生物量,曝气槽根、茎、叶组织的氮磷含量分别比非曝气槽根、茎、叶低5.04 g/kg与1.03 g/kg;6.57 g/kg与1.32 g/kg;8.67 g/kg与1.46 g/kg,根、茎、叶的生物最分别比非曝气槽植物低3.03,2.32,0.74 g/棵;曝气影响净化槽水质的氮磷浓度,TN、NH_4~+-N浓度比非曝气槽低11.22,7.81 mg/L,而TP、溶P浓度较非曝气槽高0.089,0.044 mg/L.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和乐清湾滩涂围垦对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对乐清湾和杭州湾滩涂湿地的植被、植物种类及围垦时间进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围垦后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建塘时间对植物种类有明显的影响,物种数随着建塘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当建塘时间超过30年,其土壤已基本接近中性,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明显增加.(2)离海塘的距离对物种多样性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离海塘距离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3)土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种类有明显影响,不同的利用方式,植物种类明显不同.(4)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具有相近的生长特性和竞争力,慈溪样地这两个物种之间表现出一种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共青城南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东南部,是鄱阳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湖保护区范围内湿地维管植物进行了样带调查,研究表明:(1)区内湿地维管植物共87科247属418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0属10种,被子植物78科237属408种(包括双子叶植物61科173属287种,单子叶植物17科64属121种)。大科主要有菊科(44种)、禾本科(43种)、莎草科(28种)和蓼科(25种),这些科的植物也是保护区内湿地植被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2)科的分布型以世界广布(43科)和泛热带分布(18科)为主;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59属)和世界广布(55属)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R/T值为1.26,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3)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较多,有26种,其中野胡萝卜、野老鹳草、喜旱莲子草、裸柱菊的危害最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假高粱等外来植物扩张明显,应加强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轻度富营养化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植物的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杭州植物园人工湿地中7种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特性.种类包括美人蕉(Canna indica)、香蒲(Typha augusti 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lexa)、斑茅(5accharum arundinaceum)、黑麦草(Loliump erenne)和灯芯草(JunCus effusus).这些植物生长在用于处理植物园观鱼池轻度营养化水的砂砾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2002年7月中旬,各物种的平均总生物量为348~967 g·m-2.斑茅显示了最高的地上生物量,为853 g·m-2,而黑麦草的地上生物量最小,只有127 g·m-2.植物体中N和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16.43~35.33 mg·g-1和1.15~1.61 mg·g-1.最大的植物氮磷积累量分别是27.02 g·m-2和1.46 g·m-2.植物积累量与植物生物量之间显示了一个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同时,对这7种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在人工湿地中的营养吸收、积累和运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中,对于具有景观功能的植物,通过隔行、轮换收割可以既保持景观效果,又取出湿地中的N和P  相似文献   

10.
Melandrium Roehl.中国有30余种.1980年出版的“新疆植物检索表”第二册收载了3种,“新疆植物名录”中收载了8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1:319,1982)收载了9种,作者把这一类群并入蝇子草属Silene L内,本文在对Melandrium和Silene两属的分类研究上做了形态学、孢粉学以及数值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认为把Melandrium并入Silene中欠妥(这一问题在另一篇文章中已讨论)。故仍持把这两个属分立对待的观点。本文按现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范围进行整理研究,共收载11种,其中发现全国分布新记录1种——M.tenellum Tolm.新疆分布新记录1种——M.noctiflo-rum(L.)Fries。本文阐明了新疆境内女娄菜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指出新疆境内本属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亚洲中部的草原和山地成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两种陆生植物不同浓度、不同部位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对蛋白核小球藻都具有化感作用但强度不同,榕树的抑制效果比合果芋强且稳定.从化感作用的效果上看,合果芋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特性,而榕树浸提液始终具有抑制作用.除榕树气生根浸提液外,在抑制作用期间内不同浓度浸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化感作用强度大致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不同陆生植物或同株植物不同部位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榕树叶(EC50,96h为13.16g·L-1)合果芋叶(EC50,96h为14.37g·L-1)榕树气生根(EC50,96h为30.66g·L-1).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观音莲座的宿存叶柄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6(4h处理)和不同年龄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对宿存叶柄发二回叶的百分率、发双芽的百分率、平均发叶数和平均叶长有较显著的影响,园土、泥炭和l园土:l泥炭3种基质中的扦插叶柄发二回叶的百分率分别为45.56%、17.67%和41.0%,发双芽的百分率三者分别是58.89%、15.67%和46.67%;平均发叶数在因土中最多,为3.6枚;平均叶长以泥炭中的最长,达29.92cm.基质对平均成活率、平均根系数量和平均根长无显著影响.生根粉-6(4h处理)和年龄对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影响,仅年龄对叶柄发叶数有显著影响,以5~l0a的为多,达3.3枚.宿存叶柄扦插是福建观音莲座简便而有效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光照和氮素对外来植物凤眼莲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光照和氮素营养处理的外来植物凤眼莲的生长、生物量分配、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探讨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生理学机制。凤眼莲表现出极强的可塑性,随光照和氮素营养的增加,凤眼莲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氮素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升。根部吸收的硝酸根离子大部分运输到叶片中还原,氮素同化效率高。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变化,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根冠生物量分配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风眼莲对光照和氮素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其快速生长和高可塑性依赖于对环境变化的牛理响廊。  相似文献   

14.
苔藓植物的园艺园林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是一种交织生长、色泽翠绿、越冬能力强、观赏价值较高的林地野生苔藓资源.以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为基质在光照培养箱内对细叶小羽藓进行栽培,利用盖度、分枝长度、分枝数、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及光合色素质量比等指标评价了细叶小羽藓生长发育状况,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对细叶小羽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黄泥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最佳,栽培50d其盖度可达84.33%,分枝长度为4.80cm,一级及二级分枝数为11.87和5.13个,鲜重及干重分别增长38.15和17.69倍,黄砂土栽培细叶小羽藓生长效果次之,白泥土最差;不同土壤栽培细叶小羽藓光合色素质量比依次为黄泥土>黄砂土>白泥土,其中黄砂土栽培与野外生长光合色素质量比最相近;培养箱中用不同土壤栽培细叶小羽藓不改变其耐阴性.  相似文献   

15.
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了豫中烤烟种植区烟叶氯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并进行相关分析.运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研究区内烤烟烟叶中氯含量和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烤烟烟叶中氯含量符合指数模型,其空间变异性受结构性的因素影响较大.土壤属性中,土壤全磷、有效氮、速效钾、氯含量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余的都为弱空间变异性;分维数最高的是土壤有效氮和阳离子交换量,最低的是有机质、pH和硅.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氯含量与土壤pH、土壤Cl、Ca、Na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Al、Fe、T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径0.01~0.001 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径0.1~0.05 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本烟区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54%~0.80%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西北部和东北角,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1%;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40%~0.54%的种植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0%;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14%~0.40%的低值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南部和东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49%.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明土壤的环境地位和土壤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土壤对污染物的缓冲、调节、净化和肥力等环境功能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当前调控土壤环境功能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直剪试验, 研究培养液类型、浓度和培养时间3因素变化时, 微生物对粉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通过向土体中注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淀粉溶液, 对土体进行15、30和60d的培养. 制作环刀试样, 进行直剪试验. 分析发现, 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培养的微生物均能显著提高粉土的抗剪强度; 相同培养时间下, 培养液浓度增大,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呈增大趋势; 用葡萄糖和淀粉溶液培养60d后, 粉土的粘聚力提高2.38和2.03倍, 内摩擦角扩大了6.54和8.40倍. 实验结果可为微生物改性土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苯噻草胺污染对大肠杆菌抗氧化酶和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暴露于苯噻草胺的大肠杆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ATP酶活性在短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对细菌的SOD活性诱导作用明显,尤其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所产生的影响大于稳定生长期的细菌;苯噻草胺对CAT也有强烈的诱导作用,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细菌的影响类似于对SOD的影响结果;苯噻草胺能激活ATP酶,但与细菌生长阶段的关系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酶和ATP酶相结合作为该类化合物对土壤污染胁迫的敏感生物指示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的主巢的理化特性相似。构成主巢泥土的粒径主要以小于0.05毫米为主,主巢的温度较周围土壤高,巢内的pH值小于4,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高。但是两种白蚁主巢结构也有差别: (1)泥骨架的形态不同,黑翅土白蚁的泥骨架呈空腔状,黄翅大白蚁的泥骨架似假山状; (2)主蚁路表面泥糙程度不同,黄翅大白蚁略比黑翅土白蚁粗糙。 两种土栖白蚁及主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一定意义:(1)B层土壤是白蚁筑巢的良好材料,白蚁将B层土壤搬入A层土壤筑巢;(2)白蚁与巢内菌圃形成土壤的肥力,有机质、有机碳、氮、磷、钾均高于周围土壤;(3)在铜矿区的土栖白蚁,体内含较高浓度的铜元素,有指示铜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