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享有美国“氢弹之父”美誉他,因陷害“原子弹之父”遭唾骂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2003年9月9日,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爱德华·特勒去世,享年95岁。“氢弹之父”出生在犹太家庭据美联社报道,半个多世纪来对美国防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EdwardTeller)因脑中风,于2003年9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爱德华·特勒于1908年1月15日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钢琴家。  相似文献   

2.
经常被称为“氢弹之父”的泰勒(Edward Teller)在美国热核武器计划研究中是最具争议性的科学家之一,有许多同事认为他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物理学家,但也有人因他一贯的专制作风与一味追求核融合计划,以建造“超级炸弹”的行为而与他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3.
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理查德·菲利普·费因曼(Richard Phillips Fey-timan)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15日逝世,享年69岁. 1918年5月11日,费因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市郊区一个从俄国迁来的犹太移民家庭里.他在中学读书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才能,高中毕业前已经读通了微积分课程. 1935年,费因曼进入麻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起初决定攻读数学,后来转修物理学.他学习成绩优异,本科毕业论文发表在权威性的刊物《物理评论》上[1],其中包含了后来被称为费因曼-海尔曼定理的量子力学公式. 1939年,费因曼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他的导师是只比他大六岁…  相似文献   

4.
《物理》2021,(6)
正朗道1929-1931年在欧洲访问学习期间,曾经结识了两位特殊的朋友并与他们有过科学合作~(1))。一位是匈牙利人爱德华·特勒(Edwald Teller),此人后来去了美国,积极推动美国政府发展热核武器,成为赫赫有名的美国"氢弹之父"。另一位是他1930年在苏黎世访问泡利时结识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鲁道夫·派尔斯,派尔斯不仅把当初朗道、伽莫夫、布隆斯坦等人组成的"爵士乐队"的"桂冠女诗人"叶芙根尼娅·康涅吉塞(Evgenia Kanegisser)娶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物理,195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相似文献   

6.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1):I0001-I0002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3):I0001-I0002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用光谱学家、资深教授钱振彭先生因感染肺炎 ,医治无效 ,于 2 0 0 1年 11月 2 2日凌晨 5时在美国加州医院逝世 ,享年 84岁。遵照钱先生遗愿 ,将骨灰撒入旧金山外海。中国、美国一洋相连 ,他想游回中国 ,表现了钱先生满腔爱国之情。钱先生 1917年生于江苏无锡。 1938年获东吴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194 8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硕士学位。 195 0年回国 ,先后在东吴大学、上海材料研究所工作 ,195 2年冬调至钢铁试验所 (钢铁研究院前身 )工作 ,开始从事发射光谱分析工作 ,曾任化学分析室副主任。发射光谱化学分析技术在当时是…  相似文献   

9.
分析力学作为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是由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集其大成的,他的巨著《分析力学》的问世,实现了力学理论的巨大飞跃。继拉格朗日之后,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哈密顿将分析力学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于1834—1835年先后发表了《论动力学中的一个普遍方法》和《再论动力学中的普遍方法》两篇论文,使分析力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提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极值原理和方程成了分析力学发展的百花园中最鲜艳的花朵,近代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评价说:“哈密顿的极值原理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石”这些成就使哈密顿被誉为“大不列颠爱尔兰王国的拉格朗日”。 一、哈密顿小传 在拉格朗日去世的前八年,即1805午8月3日,哈密顿降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位律师兼商人的家庭里,少年时代其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是在叔父的精心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天资超人,惊人的早熟。三岁就学会了写英文信,到十四岁时就会用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法文……等十种语言会话,赋诗和写文章,成为罕见的掌握多种语言的人才。十六岁时他在研究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时,发现其中关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证明有误,使得都柏林的天文学教授们大为吃惊。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崭露头角。1823年十八岁的哈密顿以第  相似文献   

1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0):1609-1609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编委李琼瑶先生,因心脑血管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7月18日17时35分不幸去世,享年65岁。李琼瑶同志,男,汉族,1940年6月3日出生,江西于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原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研究员、技术二级警监警衔。李琼瑶同志自1964年南开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1964年8月,李琼瑶同志被分配到核工业部第三研究院,从事原子能研究与应用工作,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参与完成了“CCl4还原160的研究”和“化学法分离铀同位素”等5项科研课题。其中2项分别获全国科…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  相似文献   

12.
<正>彭桓武先生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祖籍湖北省麻城市。2007年2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先生自幼聪颖过人,不到5岁就上小学,10岁小学毕业;上了两年初中,在北平读了半年高中。他在80岁时曾在给复旦大学学生做的报告中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初中三年级上物理课的时候,看到一个透镜焦距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惟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大学物理》2015,(2):1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上世纪50年代黄祖洽先生领导并参与了我国核潜艇用反应堆的初步理论设计,组织领导了多种类型反应堆的理论探索,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反应堆理论人才.他是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黄祖洽先生与我国最有才能的一批物理学家一起,日夜攻关,为我国战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接受IEEE学史中心罗伯特&#183;柯尔本采访时,高锟说:“我是一名工程师,我只想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高锟,1933年11月4日年出生在上海金山,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他因“在光通信领域有关光在光纤中传输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而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向公众介绍他时,称之为“光学大师”,此外他还有一个美称:“光纤之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沈联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5月6日15时20分在湖北省武汉市去世,享年83岁.沈联芳同志193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52年9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5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原武汉物理研究所),于1986年12月被中国科学院聘为研究员.沈联芳同志曾于  相似文献   

18.
1988年5月末西柏林技术大学向报界宣布: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电子显微镜发明人、物理学家 Ernst Ruska于1988年5月27日去世,享年81岁. E.Ruska 和 M.Knoll 在 1932年发明电子显微镜[1].因 Knoll去世较早,所以 1986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授予了Ruska.和他同时分得另一半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是西德的G.Binnig和瑞士的H.Rohrer,这二位科学家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到得奖,经过了五年,而E.Ruska则等了50多年才得到诺贝尔奖金. E.Ruska1907年生于现在西德的海得堡.他的父亲是一位科学史专家,他的舅父是一位天文…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4月 2 9日上午 1 0时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洪晶先生 ,永远离开了我们 ,享年 86岁 .洪晶教授 1 91 7年 3月 4日生于北京 ,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1 93 7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 .1 946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应用光学硕士学位 .1 948年再度赴美 ,先后在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和伦塞勒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 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鼓舞着洪晶教授 ,她加紧了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准备尽快归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 ,她毅然放弃了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 ,…  相似文献   

20.
1955年4月18日,伟大的物理学家阿·爱恩斯坦在普林斯敦逝世了,享年七十六岁.爱恩斯坦逝世的时候,正是他的三篇论文发表五十周年,而其中每一篇都足以使一个人永垂不朽.这三篇论文于1905年发表在同一德国物理学期刊“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