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农药抗原、抗体制备技术、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免疫传感器现状及其免疫分析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样品前处理技术、检测技术等,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析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引用文献286篇。  相似文献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直接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对其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卵黄蛋白原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标志物”,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讨论了卵黄蛋白原的分离测定方法及其在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为建立更有效的卵黄蛋白分离测定方法及发展新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动物生殖器官的作用.但是脊椎动物体内存在复杂的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本文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完整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系统途径,影响重要激素或者受体,并最终影响动物的繁殖;也可作用于下丘脑一脑垂体.甲状腺轴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结合等过程,破坏甲状腺激素内环境的稳定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危害.环境污染物也可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途径,即通过非受体途径而发挥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水体缺氧也可干扰鱼类的内分泌系统,因此也是内分泌干扰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组学、转基因技术等不仅可为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危险评价提供可靠的手段而且也可揭示污染物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谢晓纹  马晓国  郭丽慧 《化学进展》2019,31(12):1749-175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危害,发展高效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方法与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拥有高度的吸附选择性、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去除方面得到了诸多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固相萃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灵敏、特异性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技术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技术用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选择性高效去除,并分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合成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简称为EDCs)由于能够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和持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而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鉴于人工合成化学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发展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的快速筛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量结构一活性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雌激素的研究,并对不同的方法作了一些比较,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多氯联苯的羟基化代谢产物及其内分泌干扰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方星  徐盈 《化学进展》2005,17(4):0-748
羟基多氯联苯是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已在许多野生动物和人体内被检出.由于其化学结构与天然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十分类似,因此羟基多氯联苯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近年来已开始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多氯联苯的代谢途径、羟基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水平、内分泌干扰及其多种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有关对多氯联苯的活性代谢产物--羟基多氯联苯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多氯联苯的毒性机制,为我国早日建立有效的POPs污染危害评价与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种类多样、浓度低且来源广、危害大,对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及时准确检测,能有预防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造成的危害,是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预防和治理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干扰物质检测技术与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分泌干扰物质(EDC)又称环境激素是指影响和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总称.这些物质对生物生殖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引起生殖系统病变.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是21世纪分析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在环境中已被直接或间接证实的EDC已有70余种,其中农药及其代谢物占65%以上.提高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控制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使用,推广环保型、生态型有机农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是保证人类社会安全,也是克服"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郭菁豪  童裳伦 《色谱》2020,38(5):522-528
制备了十二胺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磁固相萃取。在对磁固相萃取材料合成与萃取条件以及液相色谱分离等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磁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对环境水样中7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17α-乙炔基雌二醇、己烷雌酚和雄烯二酮7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检出限在0.10~0.23 nmol/L之间。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废水样品和湖水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3.9%~112.9%和74.9%~114.7%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成本较低,可为环境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扰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环境荷尔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立 《化学教育》2001,22(3):1-2
本文介绍了扰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环境荷尔蒙的概念、来源及其产生的危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6):2923-2932
Abstract

A novel detection method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is proposed. Liposomes encapsulating fluorescence dye was prepared as a cell membrane model and applied to detect EDCs. Leakages of dye from liposome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ir exposure to EDC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liposomes were exposed to 5 ppm EDCs. The increases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EDCs' dipole moment. Therefore, polarizability is suggested as one of the factors of the liposome-EDC interaction. At lower than 5 ppm, the increases depended on EDCs' concentration. The tendency of the result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reported estrogenic activity of EDCs.  相似文献   

13.
A simple and portable colorimetric sensor based on M13 bacteriophage (phage) was devised to identify a clas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including benzene, phthalate, and chlorobenzene derivatives. Arrays of structur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M13 bacteriophage were fabricated so as to produce a biomimetic colorimetric sensor, and color changes in the phage arrays in response to several benzene derivativ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sensor was also used to classify phthalate and chlorobenzene derivatives as representative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The characteristic color patterns obtained on exposure to various benzene derivatives enabled similar chemical structures in the vapor phase to be classified. Our sens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use of a genetically surface modified M13 bacteriophage offers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portable, simple environmental monitors that could be extended for use in numerous application areas, including food monitoring, security monitoring, explosive risk assessment, and point of care testin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为衍生化试剂,系统研究了4种类固醇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雌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羟基衍生化行为,考察了BSTFA用量、衍生化温度和时间对类固醇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衍生化效果的影响以及衍生化产物的稳定性、标准曲线、仪器检出限等,并对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离子的裂解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对于100 μL 0.01 g/L标准混合溶液,BSTFA的最佳用量为25 μL;衍生化过程不需要加热,常温下(20 ℃)下反应10 min就可取得最佳的衍生化效果;衍生化产物的稳定性较好,在-20 ℃下放置48 h,相对响应因子RRF基本没有降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各待测物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E1和E2的检出限为0.3 μg/L,EE2和E3的检出限为5 μg/L.  相似文献   

15.
1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种类繁多,来源复杂,环境污染普遍,对野生动物与人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暴露。EDCs可通过调控机体内分泌系统,干扰心血管、生殖、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机体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癌症等的发生发展。污染物调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是当前EDCs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围绕ERs的基本生理特征、ERs表达与转录激活的分析检测技术,及EDCs调控不同组织来源ERs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从ERs激动/拮抗效应的角度,为新型化学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筛选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生物样品中9种微量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多目标分析方法.采用旋涡振荡-超声波辅助萃取,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除去大分子有机物干扰,再经硅胶柱层析进一步净化,最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GPC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混合溶液(1:1,V/V)为流动相,选择12~28 mL为目标化合物馏分的收集段;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负离子模式,数据采集为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方法回收率为65.2%~118.0%,定量限为0.1~9.7 ng/g dw(干重).采用本方法初步分析了珠江水系鲤鱼脊肉中的内分泌干扰污染物,结果表明,除均二苯腺和三氯卡班未被检出外,其它内分泌干扰污染物的含量为0.1~22.6 ng/g dw.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水中4种类固醇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雌酮(E1)、17β-雌二醇(E2)、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三醇(E3)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衍生化试剂 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和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STFA)的衍生化条件及效果,解释了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