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想要达成这些目标,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当下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更加关注与追求的是考试分数,这样一来,导致了教学中的“竭泽而渔”.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明显的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了以数学教学来提升素养这一作用的严重缺失.本文以“丰富的图形世界”为例,以数学活动和问题探究为驱动,着眼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精心酝酿创造性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经历“操作一析—交流一创造”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明晰数学概念的学习特征、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与学习要求,并在教学中做到:追根溯源,寻找概念的生长基点;分析比较,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整体架构,形成概念的系统网络;实践应用,挖掘概念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深化等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中把握数学概念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轻概念、重解题.大量解题训练代替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导致教学重心错位.长此以往,数学课堂效益低下,学生学习质量差,苦不堪言.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以近期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的“丰富的图形世界”概念课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本课着眼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以弧度制教学为例,在素养为本的概念教学中着力追求目标中凸显素养、问题中碰撞思维、活动中体现主体、评价中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7.
1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显现出来,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相比较,新的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变革,要使新的课程改革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研究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必须扎根于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习,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与学习的一个常态.本文中通过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为例,立足单元教学根本,突出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指导数学教学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函数单调性”这个概念的教学为例,指出数学概念教学要做到:理念先导,恰当定位;问题引导,表达规范;拓展指导,培养兴趣.这样的概念教学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1]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下面借苏教版选修2-1的教材内容“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谈谈自己的概念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推导其他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的逻辑起点,是建立所有数学理论系统的奠基石.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偏重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轻视对概念本身的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无法灵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概念课的教学越来越多地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一线教师,笔者在概念课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引导学生重视概念课.笔者以沪教版高二第二学期“复数的概念”为例,对概念课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对新概念的认知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正确地认知和构建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也就是明确概念的“质”的特征和“量”的范围.初中生的思维结构虽日趋稳定,但并未完整与系统化,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虽然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之前,已经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面对反比例函数时,或多或少存在模糊不清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悉心引导,帮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抽象是六大核心素养之首.代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数学抽象,数学抽象对代数概念的获取起着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的代数概念课教学应该基于发展数学抽象素养的背景去思考和探索,以关键概念的形成为核心,在呈现知识的发现、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达成运用数学原理诠释现实现象的目的.因此,代数概念课教学应该挖掘现实素材,在抽象的过程中运用推理,提高概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以某教师"函数单调性"这一课的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帐篷搭建问题"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探讨了指向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的目标取向在于追求最大限度的一般性模式,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的教学.通过具有统摄性的数系扩充“一般规则”进行复数概念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形成复数概念,理解复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深入推进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素养发生了相应转变.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有趣元素,以此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最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阐述的在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1倾斜角和斜率”概念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灵魂,概念教学一是要抓住概念的“质”(概念的内涵),二是要抓住概念的“量”(概念的外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19.
科学精神和学会学习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素养的落实.数学活动经验比数学符号知识更重要,是学生学习后续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石.开展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优化教学设计、生成教学资源.《球的表面积》课例启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指向\"科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生成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指向\"学生真做\"经历操作活动全过程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指向\"交流反思\"实现操作活动数学化的提升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指向\"替代经验\"丰富操作对象的拓展数学活动经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王策三先生认为:教学过程的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过程的性质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与其他自然、社会诸过程的联系和区别问题等;一是关于过程的结构、环节、阶段、程序等即模式问题[1].与王先生在学理层面讨论教学过程不完全相同,我们这里把教学过程圈定在课堂教学范围,即基于某种教育理念设定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程序和策略.显然,这涉及对教学本质的认识问题,也涉及与教学模式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