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4.
脱氯化氢法合成聚(2,5-二乙氧基对苯乙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对苯乙炔(PPV)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经强氧化剂掺杂后是一类重要的导电材料[1],而且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2],也是目前为止性能最好的电致发光材料[3],因而PPV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成为电致发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聚对苯乙炔-噻吩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剑桥大学的Burronghes[1] 等首次提出用共轭高分子聚 (苯乙撑 ) (PPV)为发光层材料制备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不久Heeger[2 ] 等证实了这个结果 ,随后发光聚合物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PPV目前已被证实是一个潜在的电致发光材料[3 ] .共轭聚合物用于电致发光有以下特点 :( 1 )可通过旋涂、浇铸等方法制成大面积薄膜 ;( 2 )共轭聚合物大多有优良的稳定性 ;( 3)共轭聚合物电子结构 ,发光颜色能够通过化学结构的改变和修饰进行调节 ;( 4 )聚合物做发光层时可制成非常薄的膜 ( 1 0~ 1 0 0nm) ,可消除… 相似文献
6.
7.
8.
主链含噁二唑的离子传导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共聚合将噁二唑结构单元引入苯乙炔(PPV)主链,以改进电子注入与传输性能;用离子传导型的聚氧乙烯(PEO)链作为高分子的侧链.用该种聚合物制作的发光二极管(LED)与不含噁二唑的同类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相比,性能明显提高,并制作了发光电池(LEC),对其性能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碱诱导的去卤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对称烷氧基取代的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PMDPV).其溶解性和成膜性能优于对称取代的聚(2,5-双十二烷氧基-1,4-对苯乙炔).以PMDPV为发光层质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峰值波长为605nm.并用IR、UV-Vis、TGA、1HNMR、GPC等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聚对苯撑的掺杂和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lCl3-CuCl2催化体系合成了聚对苯撑,并用FeCl3在硝基甲烷溶液中对聚对苯撑进行了掺杂,研究了掺杂浓度,温度,时间和空气中暴露时间对聚对苯撑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的聚对苯撑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空气中放置3个月电导率基本不变,其电导率约1S/m,另外,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掺杂对聚对苯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对苯乙炔(PPV)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经强氧化剂掺杂后是一类重要的导电材料[1],而且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2],也是目前性能最好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3,4].可溶性的PPV衍生物有望在显示领域广泛应用,从而成为电致发光领域研究的新...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单体4-[(2,5-二溴苯)乙炔基]苯胺和1,4-二乙炔基-2,5-二戊氧基苯之间的Sonogashira偶合反应合成了带有p-氨基苯乙炔基共轭侧基的聚对苯撑乙炔((PAnPE)). 该共轭聚合物的THF溶液((2××10--5 mol8226;·L--1))在473和519 nm处呈现两个比较强的荧光发射峰. 通过调节在聚合物PAnPE-THF溶液中所加入三种沉淀剂((甲醇、乙酸、稀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例, 来改变PAnPE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 进而研究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沉淀剂与聚合物PAnPE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能力与方式的不同, PAnPE两个荧光峰的发射强度因聚合物分子链聚集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这有助于实现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共聚合将恶二唑结构单元引入苯乙炔主链,以改进电子注入与传输性能,用离子传导的聚氧乙烯链作为高分子的侧链,用该种滞物制作 的发光二极管与不含恶二的同类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相比,性能明显提高,并制作了发光电池,对其性能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光伏材料聚对苯撑乙烯撑(PPV)由于低廉的价格, 容易加工的性能与可调的光学性能, 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太阳能材料. 然而PPV较宽的带隙阻碍了PPV太阳能电池效率进一步提高. 合成了一种较低带隙的新型高分子光伏材料 PPV-PQ. 用NMR, FT-IR, 元素分析, GPC和TGA与循环伏安法对PPV-PQ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 并对它在氯仿溶液与固态薄膜下的紫外-可见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由于在固态下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 分子链的共平面性增加, 所以PPV-PQ无论是紫外-可见吸收, 还是荧光发射光谱, 在固态薄膜下都比在氯仿溶液里发生明显红移. 即使在浓溶液中, 分子链间也存在较强的作用力, 使得PPV-PQ荧光发射峰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发生红移. 紫外-可见光谱显示, PPV-PQ由于大体积的吸电子单元引起了较大的空间位阻, 最大吸收峰比PPV稍微蓝移, 但吸收却比PPV向长波延展, 带隙比PPV低, 只有1.92 eV. 循环伏安法结果表明PPV-PQ与PCBM两者的LUMO之间有足够的能量差异, 加上PPV-PQ与富勒烯衍生物C117共混物薄膜发生荧光猝灭, 都说明PPV-PQ上光激发电子能够转移到富勒烯衍生物上. 因此, PPV-PQ可以用作高分子光伏材料. 相似文献
17.
自Buroughes等采用聚对苯乙炔作电致发光器件获得成功以来[1],人们已研究了各种荧光效率高、自吸收小的高分子材料的发光特性.为了调节高聚物发光材料的发光波长,提高其发光量子效率,还研究了不同发光材料在共混或共聚之后所表现出的新的发光行为[2~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功能化聚对苯撑乙炔(含羟基与氨基)和聚丙烯酸之间的非共价键自组装制备了一系列含共轭聚合物的水溶性荧光纳米粒子, 并进行了相关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 研究表明, 纳米粒子的大小和聚丙烯酸/聚对苯撑乙炔质量比直接相关. 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 形成水溶性纳米粒子后, 疏水的聚苯撑乙炔链在纳米粒子中易于形成π-链间聚集, 其光物理性质与其在薄膜态时相似. 相似文献
19.
聚[2-甲氧基-5-(4-溴-丁氧基)对苯乙炔]新型前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由三锍盐合成新型的聚电解质前聚物及可溶于有机溶剂的侧链溴代聚对苯乙炔前聚物,发现侧链烷氧取代基上的锍盐并不参与聚合,所得前聚物加热后都可转化为聚对苯乙炔.光物理初步研究表明,溴代侧链聚对苯乙炔与C60掺杂后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以IR、UV-Vis、1H NMR、DSC对单体及前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四(三苯基磷)钯(Pd(PPh3)4)和CuI为催化剂,在二异丙胺和四氢呋喃溶液中,采用宽能带的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PE)和窄能带的4,7-双(5′-溴-2′-呋喃)-2,1,3-苯并噻二唑(FBT)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芳炔。长链烷氧基的存在使得此类聚合物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通过对上述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及循环伏安等基本性能进行探讨可知,随着共聚物中FB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薄膜的吸收起始波长及荧光发射波长均有明显的红移。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发射峰位于600~650 nm,聚合物中的能量能有效地由PE单元转移到FBT单元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