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了用单光子激发产生K223g-x3∑+u跃迁扩散带的实验结果,讨论了此扩散带发射增益特性随温度和缓冲气体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测得了1.2%cm-1的增益系数。  相似文献   

2.
吕志伟  李路 《光学学报》1996,16(8):092-1095
理论计算了钾双原子分子2^1∑^+u--X^1∑^+g跃迁所得到的扩散带荧光谱,并与Gondal等和Luh等以及Milosevic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Luh等和Milosevic等的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排除了600nm附近扩散带来自K22^1∑^+u-x^1∑^+g跃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吕志伟  刘莉 《光学学报》1996,16(8):096-1098
报道了用单光子激发产生K22^3Пg-x^3∑^+u跃迁扩散带的实验结果,讨论了此扩散带发射增益特性随温度和缓冲气体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测得了1.2%cm^-1的增益系数。  相似文献   

4.
吕志伟  刘莉  何伟明  王骐  马祖光  李路 《光学学报》1996,16(8):1092-1095
理论计算了钾双原子分子21∑+u─x1∑+g跃迁所得到的扩散带荧光谱,并与Gondal等[4]和Luh等[5]以及Milosevic等[6]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Luh等和Milosevic等的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排除了600 nm附近扩散带来自K221∑+u─x1∑+g跃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吕志伟  刘莉  何伟明  王骐  马祖光 《光学学报》1996,16(8):1096-1098
报道了用单光子激发产生K2 23Πg-x3∑+u跃迁扩散带的实验结果,讨论了此扩散带发射增益特性随温度和缓冲气体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测得了1.2% cm-1的增益系数。  相似文献   

6.
贾锁堂  王勇 《光学学报》1993,13(10):65-868
本文报道了在K2-K中通过双光子共振激发原子或双光子激发分子产生2^3Пg-a^3Σ^+u扩散带辐射的实验结果,并对激发机制以及扩散带辐射随激发能量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三能级瞬态速率方程,建立了钾分子1ΛAg和23∏g态的碰撞能量转移的模型,实验上测量了不同温度的23∏g→α3∑辐射跃迁的荧光寿命,由此给出了1Λg和23∏g态的碰撞截面,理论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吕志伟  王骐 《光学学报》1996,16(2):56-161
用紫外激光泵浦Na2分子高位电子态,观察到了位于0.98-1.04μm谱区峰值为1.0μm附近的近红外发射谱,判断基来源于单三重态分子间能量转移后的2^3Πu→^Σ^+g跃迁。,  相似文献   

9.
锂分子2^3πg—α^3∑u^+受激扩散带辐射线型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琪  李永放 《光学学报》1992,12(4):31-335
  相似文献   

10.
潘永乐  马龙生 《光学学报》1994,14(5):60-464
通过比较园偏振和线偏振两种激发方式下,钠分子的等频双光子跃迁谱线的强度变化和2^3Пg→α^3Σ^+u辐射谱的数值拟合计算,对2^3Пg←X^1Σ^+g的双光子跃迁进行了标识。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激光泵浦Na2分子高位电子态,观察到了位于0.981.04μm谱区峰值在1.0μm附近的近红外发射谱,判断其来源于单三重态分子间能量转移后的23∏u→13∑+g跃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用Boxcar测量分子激发态荧光寿命的方法,测量了钾分子2^3Ⅱg→a^3∑u^+辐射跃迁的寿命,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3.
B2分子A^3∑—X^3∑^—g带系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使用SAC/SAC-CI方法,利用D95、D95(d)、6-311g以及6-311g(d)等基组,对Li2分子的基态(X^1∑g^ )、第一激发态(A^1∑u^ )及第二激发态(B^1Пu)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通过对四个基组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D95(d)基组为四个基组中的最优基组的结论;使用D95(d)基组,利用SAC的GSUM(Group Sum of Operators)方法对基态(X^1∑g^ )、SAC-CI的GSUM方法对激发态(A^1∑u^ 和B^1Пu)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电子态的完整势能函数;从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基态(X^1∑g^ )、第一激发态(A^1∑u^ )和第二激发态(B^1Пu)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ae,ωe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其中,基态、第一激发态与实验数据吻合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15.
在钠原子分子混合体系中 ,实验研究了加入缓冲气体对高位态原子分子碰撞能量转移和分子扩散带辐射的增强效应 ;运用瞬态碰撞模型作了理论计算 ,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The B 1pi(u) electronic state of Na2 was excited by the 441.6 nm He-Cd laser line. The Na atomic transitions and the A 1sigma(u)+ --> X 1sigma(g)+ band of Na2 were recorded. From the intensities and spectra of the Na and Na2 fluorescence several collisional processes in the excited sodium atom-dimer system were identified. The Na atomic lines are the result of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from Na2 (B 1pi(u)) to Na(3P). Predissociation process may also contribute to atomic fluorescence. The A 1sigma(u)+ --> X 1sigma(g)+ band is interpreted through a populating mechanism involving collisional transfer from B 1pi(u) to 2 1sigma(g)+ followed by a radiative transfer to the A 1sigma(u)+ state. From the decay constants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the rate coefficient at 360 degrees C for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from Na2 (B 1pi(u)) to Na2 (2 1sigma(g)+) was found to be 5.7 x 10(-10) cm3 x s(-1). The predissociation rate of the B 1pi(u) is 2.7 x 10(6) s(-1).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比较园偏振和线偏振两种激发方式下,钠分子的等频双光子跃迁谱线的强度变化和23Ⅱg→α3∑+u辐射谱的数值拟合计算,对23Ⅱg←X1∑+g的双光子跃迁进行了标识.  相似文献   

19.
王琪  樊群超  孙卫国  冯灏 《物理学报》2012,61(4):150-157
本文利用最近建立的能精确求解双原子分子P线系发射光谱的物理新公式,研究了NbN分子从电子态d~1∑~+向b~1∑~+电子态跃迁中(1,1)跃迁带的P支发射光谱.获得的计算结果不仅很好地重现了已知低转动态的实验谱线数据,同时也预言了该跃迁带包含转动量子数J=80在内的高振转激发态的精确P线系发射光谱.该方法在理论上为实验技术难以精确测量的双原子分子体系提供了一种获得精确的高激发态谱线数据的物理新方法.从而可以为那些需要NbN分子高激发态跃迁谱线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王贵平  汪丽蓉 《光谱实验室》2010,27(4):1586-1589
在封闭的热管炉对充有纯铯碱金属的玻璃泡进行加热和在大功率的氙灯作为非相干光源的条件下采用高分辨的AvaSpec-2048FT多通道光谱仪对铯分子蒸汽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获得了325—810nm波长范围内铯分子电子态跃迁的吸收光谱,观测到了奇特的扩散带吸收谱线,并且扩散带吸收强度不依赖于温度,其中对应铯分子1(a)3∑u+→23Πg(0g+,-,1g,2g)三重态的跃迁,中心在706.6、713.2nm和719.0nm处的扩散吸收带最为明显,为研究超冷铯分子吸收谱提供了波长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