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余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关于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试题中,若能将余弦定理作适当的变形,再恰到好处地加以灵活运用,往往比直接应用其本身解题更简捷高效.本文从余弦定理的推导方法及最终形式两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将其变形,进而得到两个重要的性质,并加以应用来处理近年相关的高考题,不仅过程简单明了,而且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张俊 《数学通报》2011,50(1):39-41
设△ABC中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则c2=a2+b2-2abcos C,或cos C=(a2+b2-c2)/2ab.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余弦定理,它是揭示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给出余弦定理的几种变化形式,并结合例题说明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两年的全国1卷中,解答题17题都考查了解三角形的问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在解题中的运用.笔者发现这两年的试题都与人教版《必修五》的课后练习题有关.真正体现了试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题精神.下面我们将从试题的命制原理、试题解答分析和仿真模拟三方面来  相似文献   

4.
<正>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解三角形问题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对三角形的边和角关系所作的进一步探究.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运用正余弦定理没有章法,不能灵活运用.下面为大家提供几种常见的解题策略.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适用类型1.正弦定理的适用类型(1)已知三角形的任一边和两角,可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相似文献   

5.
解三角形     
刘于时  邓勇 《数学通讯》2012,(Z3):85-88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1)结合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解题;(2)将有关实际应用问题正确抽象为解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  相似文献   

6.
学完《解三角形》这章内容后,发现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两大工具,它是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工具的一种推广,并在测量距离、高度、长度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正余弦定理可以解一些三角形中的有关边与角的问题,实现边与角的转化.但如何灵活地运用正余弦定理及变形进行解题显得有点难,  相似文献   

7.
<正>题目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2b,△ABC的面积为2,则边a的最小值为___.分析1本题是一道限制条件下的三角形最值问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问题,通常情况下求解本题从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解题视角入手,凭借已知条件确定所求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采取相应的解题方法求出最值即可.  相似文献   

8.
正弦定理教学时数的安排为4课时,它涉及定理的推导教学、应用教学两大部分,本节课的重点是定理的推导教学与定理的迁移运用.学生在上儿节课已掌握了涉及三角形边角间重要关系的余弦定理,所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计算三角形有关元素的定理,除了坐标思想的深化,还应该在定理内容的拓展方面寻求新意,包括结构认识,跨度联系和角度转换等要素.学习正余弦定理能发挥三角变换具有灵活性的优势,从解题观察、思维教育、方法启迪、美学感受等方面能寻找到优化学生思维结构的恰当生长点,它是学生进一步将三角变换与三角形元素计算、三角代数式边角互化等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其地位十分独特、重要.  相似文献   

9.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如果我们把余弦定理当做一种解题的思路和工具,就可构造余弦定理模型,跳出三角函数的苑囿,求解其它很多数学问题.1求解最值问题例1已知x,y∈R+,且4x 2+y 2+xy=1,求2x+y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解三角形问题常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如果注意积累一些习题结论,及时归纳,并应用到解题中将很有帮助,甚至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结论1 三角形中内角A>B的充要条件是sinA>sinB(即大角对大边).  相似文献   

11.
写作本文的动机源于一次高三大市调研摸底考试的试卷讲评. 题目 (调研-1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osC-bcosC=ccosB-ccosA,且C=120°.(1)求角A;(2)若a=2,求c. 分析:1.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2.笔者任教年级文科最优班40人中仅有7人得满分14分,却有16人得0分. 3.究其原因,学生不能综合利用正余弦定理解题;解题过程三角形的边与内角的函数值混在一起,不能转化成单一的关于边的式子或单一的关于角的三角函数的式子;更不能体现解题过程求同,也就是“统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方差公式求最大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差公式在数学解题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统计初步列入中学数学时间不长,因而有关方差公式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资料甚少,人教版义务教材中也未作介绍,故给学生一种错觉,好像学了方差公式仅仅是为了统计计算而已,别无它用.为延伸教材内容、紧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下面我们将方差公式在求最大值问题中的应用举例介绍如下,供初三及高三师生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的工具,应用十分广泛.关于其基本应用教材中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本文专门介绍它们的巧用、活用、综合用,那么怎样应用正、余弦定理呢?  相似文献   

14.
余弦定理的变着和活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谢春如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应用它可解决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已知三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地迁移于其它知识,应用更为广泛.一、掌握变式,巧用余弦定理余弦定...  相似文献   

15.
“位似图形”一节在中学课本里是选学教材,但由于它在解题实践、生产实践上应用较大,故仍应把它提到足够重要的位置上。这里谈谈关于“位似图形”的几个问题,供教学或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作参考。一、对教材的一点商榷中学教材中关于位似图形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正>解三角形是高考试题中的必考点,而解三角形的方法多种多样,若仅仅依靠正、余弦定理,有时并不能高效解题.对于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问题,除了采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外,还可以利用张角定理,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通过一道联考题两种解法比较,突显张角定理的“妙”,以及给出应用张角定理解题的相关例子.1解法比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也是数学解题的指导思想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应用它解决问题,笔者就中学数学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延伸,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关于三角形边与角的等量及不等量的关系,三角形的形状以及几何量的计算等方面题,常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S=(1/2)absinC求解。例10 在△ABC中,BC=a,AC=b,AB=c,且c为最大边如果accosA bccosB<4S,其中S为△ABC的面积,求证△ABC是锐角三角形, 因c是最大边,故∠C是最大角,所以只要能证明∠C是锐角,命题即得证,而为此又只要证明cosC>0即可。这就使我们想到从余弦定理入手解题。由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题设不等  相似文献   

20.
新编教材数学第一册 (下 ) (P1 2 8) ,在总结正弦定理的应用时指出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解三角形其余元素时 ,可利用正弦定理 .而在 (P1 30 )总结余弦定理的应用时指出 ,利用余弦定理 ,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边 ,求三个角 ;(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在这里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 ,似乎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求解三角形其余元素这类问题 ,只能用正弦定理来解 ,从而忽视了此类问题亦可用余弦定理来解 ,甚至可能用余弦定理来解反而比用正弦定理来解更方便、更简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