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Meyer在研究K。REBr。(RE一La,Sin)的结构及热力学性能时,引用文献的方法合成了2:1型化合物见s.其具体反应机理尚未明确表示.根据文觎',合成2:1型化合物CSZLUCI。分两步:第一步是LtJ;03与CSCI在氢氯酸介质中反应,生成2:1型含结晶水的中间体CS入llCI;·H20;第二步是中间体在HCI气氛下的高温脱水反应.反应如下:HC**;HCI;*ISOOC4CSCI+l。LI,O。、ZCS,LSCI。·H,O、ZCS,LllCI。-H人)由上述反应过程可见,中间体的形成实际上应是LLICI。与CSCI在HCI介质中反应的生成物.那么,Meye…  相似文献   

2.
柱撑阴离子粘土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同多酸和杂多酸型层往化合物作为新型微孔催化剂,在固体无机合成化学和多酸催化化学等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1-3].Pinnavaia[3]等人首先将同多阴离子发通过与Zn2AlNO3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通道高度为0.72urn的新型无机层柱化合物Zn2Al-V10O28.并发现它在液·固相体系中,对异丙醇光氧化成丙酮的反应具有较高活性与选择性.最近,我们采用类似的方法制备了单取代和三取代型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XW11ZO39(H2O)n-[4]和XW9Z3O37(H2O)[5](分别缩写成XW11Z和XW9Z3)柱撑的ZnAl层柱双羟基化合物Zn2Al-HPOMs(H…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四元体系ErCl3-CdCl2-HCl-H2O(298.15K)的相平衡溶度数据, 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 该四元体系是由4 个固相区CdCl2·H2O(原始盐)、9CdCl2·2ErCl3·29H2O、CdCl2·7ErCl3·42H2O、ErCl3·6H2O(原始盐)组成的复杂 体系. 对两个新物相化合物9CdCl2·2ErCl3·29H2O 和CdCl2·7ErCl3·42H2O 进行了XRD、TG-DTG 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新物相化合物均具有荧光和上转换发光性能; 化合物9CdCl2·2ErCl3·29H2O通过3 步失去其结晶水, CdCl2·7ErCl3·42H2O 则1 步失去其结晶水.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 测定了RbBr-CH3OH/C2H5OH-H2O和CsBr-CH3OH/C2H5OH-H2O四个三元体系在25、35、45 ℃三个温度下的平衡溶解度;同时得到了四个三元体系饱和溶液中不同盐浓度下的折光率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体系中, 随着甲醇或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 RbBr和CsBr 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并且折光率也逐渐减小. 用经验关联方程对溶解度进行了拟合, 同时给出了CH3OH 和C2H5OH 分别对RbBr和CsBr的盐析率曲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四元体系CsBr-LaBr3-HBr(12%)-H2O(25℃)的相化学关系,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在该体系中发现一种新型化合物5CsBr·2LaBr3·22H2O;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偏光、X射线粉末衍射、TG及DTA等方面的测定。将本体系与四元系CsCl-LaCl3-HCl(13%)-H2O(25℃)相比较,发现两者在生成化合物的数量、种类和相化学行为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Nd(ONO2)6][Cu(Im)(Phen)2]2(OH)·4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Nd(NO3)3·6H2O、Im(C3H4N2)、Phen(C12H8N2)和Cu(NO3)2·3H2O为原料,两步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该化合物晶体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2 6(2) nm,b=1.179 2(2)nm,c=1.398 5 nm,α=111.32(3)°,β=93.17(3)°,γ=90.33(3)°,Z=1,R=0.043.测定了化合物的UV-Vis-NIR及IR光谱和变温磁化率,发现标题化合物在低温下具有反铁磁性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个三元体系Li+,K+/SO4(-2)-H2O(1)和Li+,Mg(2+)/SO4(2-)-H2O(2)在25℃时的相关系和溶液密度、粘度、折光率、电导、pH等物化性质.体系(1)25℃等温图由三条溶解度线构成,分别对应于K2SO4、复盐LiKSO4和Li2SO4·H2O相区.复盐LiKSO425℃时为不相称溶解化合物,其转变温度为45.5~46℃,高于此温度时变为相称溶解.复盐与LiSO4无固溶体形成.体系(2)为简单共饱型,两段溶解度线对应于体系的两种原始组分Li2SO4·H2O和MgSO4·7H2O的结晶区,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亦未发生脱水作用.用Pitzer模型检验测得的两个体系25℃的溶解度,并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描述物化性质随浓度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三元体系LaY3—BAPHDCA—H2O(Y=NO3^—,Cl^—)30℃的溶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三元体系LaY3-BAPHDCA-H2O(Y=NO3,Cl-)在30℃时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图.硝酸盐体系的溶度曲线和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曲线均由三支组成,分别与BAPHDCA、La(BAPHDCA)(NO3)3·4H2O和La(NO3)3·6H2O相对应.其中配体与硝酸盐形成了不一致溶解的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组成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氯化物体系为一简单体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Na K ∥CO32-B4O72-H2O298K时的相关系。该四元体系298K时的溶解度等温图含有5个相区Na2B4O7·10H2OK2B4O7·4H2ONa2CO3·10H2OK2CO3·3/2H2O和复盐Na2CO3·K2CO3·H2O7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共饱点其中Na2CO3·K2CO3·H2O K2CO3·3/2H2O K2B4O7·4H2O为相称共饱点。体系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复盐Na2CO3·K2CO3·H2O这种复盐同时存在于含Na K ∥CO32-H2O三元体系的其它四元或高元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Li^+, Mg^2^+/Cl^-, SO4^2^——H2O四元体系(25℃)的介稳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智忠  刘子琴  陈敬清 《化学学报》1991,49(10):937-943
本文用等温蒸发的方法, 研究了Li^+, Mg^2^+//Cl^-,SO4^2^--H2O体系(25℃)介稳相平衡, 绘制了介稳相图, 测定了密度、粘度、折光率、电导率和某些液相点的蒸汽压。该介稳相图由六个结晶区构成, 即LiCl·H2O、LiCl·MgCl2·7H2O、MgCl2·6H2O、Li2SO4·H2O、MgSO4·7H2O和MgSO4·6H2O相区。该体系的25℃介稳相图和稳定相图的差异是, 新结晶区MgSO4·6H2O的出现, 使LiSO4·H2O相区扩大, 其它相区缩小。根据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 用单纯形法在M68000计算机上进行了体系溶解度关系的计算,并获得了计算的溶解度数据, 绘 制了计算的相  相似文献   

11.
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四元体系的等温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四元体系Na2B4O7 Na2CO3 NaHCO3 NaBO2 H2O在25 、 35及45 ℃时的等温溶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组成 折光率图.体系在35和45 ℃时有异成分化合物-天然碱(Na2CO3•NaHCO3•2H2O)生成.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含硼碱湖的固体盐矿成因,对有关盐卤存在的反应2Na2CO3+Na2B4O7+H2O=4NaBO2+2NaHCO3,揭示了相化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三元体系La(NCS)3·4.5H2O-18C6-C2H5OH在298.15K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犤La(NCS)318C6犦·4.5H2O?和犤La2(NCS)6(18C6)3犦·9H2O?,?为溶解一致化合物,?为溶解不一致化合物。依据相平衡结果,制备了两种固态配合物,用IR,DTG,TG,DSC及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量了298.15K时18C6,配合物?在无水乙醇中的热效应,依据本文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溶解一致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ΔfHm(犤La(NCS)318C6犦·4.5H2O,s)为-3196.7kJ·mol-1。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微乳液水热法和酸蒸气水热法合成了杂多蓝化合物 Zr W 1 .7W 0 .3O7H0 .3( OH) 2 · 2 H2 O.XRD测定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与 Zr Mo2 O7( OH) 2 · 2 H2 O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类型 .使用 Rietveld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精修 ,并计算出了键参数和键价 .运用 EPR技术测定了该化合物中 W的价态 ,并利用 XPS能谱测定了 W /W 的比例 .利用价键和规则 ,指出 Zr W 1 .7W 0 .3O7H0 .3( OH) 2 · 2 H2 O中的 W— O3— H0 .1 5存在羟基化现象 ,并对杂多蓝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指认 .  相似文献   

14.
RbBr/CsBr-CH3OH/C2H5OH-H2O三元体系的溶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测定了RbBr-CH_3OH/C_2H_5OH-H_2O和CsBr-CH_3OH/C_2H_5OH-H_2O四个三元体系在25、35、45℃三个温度下的平衡溶解度;同时得到了四个三元体系饱和溶液中不同盐浓度下的折光率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体系中,随着甲醇或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RbBr和CsBr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降低;并且折光率也逐渐减小.用经验关联方程对溶解度进行了拟合,同时给出了CH_3OH和C_2H_5OH分别对RbBr和CsBr的盐析率曲线.  相似文献   

15.
化合物Cs3Dy2Br9合成机理的相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sBr与DyBr3在氢溴酸介质中反应的四元体系CsBr-DyBr3-HBr(13%)-H2O(25℃)相化学关系,发现了新物相5:3型化合物5CsBr.3DyBr.24H2O,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DTG,DTA及偏光显镜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MgO·nB2 O3 18%MgSO4 H2 O体系 0℃结晶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用物理方法和化学分析确定析出固相的组成和测定固相共饱和点的基础上 ,给出了该体系 0℃时的热力学非平衡态液固相关系图 .该相图存在四个相区 ,分别与H3 BO3 ,MgO·3B2 O3 ·7.5H2 O ,MgO·2B2 O3 ·9H2 O和 2MgO·3B2 O3 ·15H2 O(多水硼镁石 )相对应 .结果表明MgCl2 和MgSO4介质对镁硼酸盐的析出有不同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 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铜反应, 获得配合物Cu(Ⅱ)L1·H2O·0.25CH3CH2OH(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 当将反应混合溶液的pH值调至8~9, 获得Cu(Ⅱ)ClL2·3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 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镍反应, 获得配合物Ni(Ⅱ)L1·2.75H2O(4). 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4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配合物2~4的晶体结构. 在配合物2中, 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4], 在配合物3中, 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3Cl], 在配合物4中, 镍原子为六配位[NiN2O4], 三个配合物均为畸变八面体结构. 抑菌活性大小的顺序: 配合物3>配合物2>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8.
三氯醋酸钕与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溶解量热法 ,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新型反应量热计中 ,测定了NdCl3·6H2 O(s)、CCl3COOH(s)和Nd(TCA) 3·3H2 O(s)在1mol/LHCl中的溶解焓。再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计算得到了六水合氯化钕与三氯醋酸反应的反应焓ΔrHmθ(2 98.15K) =2 0 1.688kJ/mol,并求出了Nd(TCA) 3·3H2 O(s)的标准生成焓ΔfHmθ[Nd(TCA) 3·3H2 O ,s ,2 98.15K ] =-3 0 5 3 .3kJ/mol。同时测定了Nd(TCA) 3·3H2 O(s) ,C9H7NO(s) ,Nd(TCA) (C9H6 NO) 2 (s)和CCl3COOH(s)在 4mol/LHCl、二甲亚砜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 ,再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计算得到了三氯醋酸钕与 8 羟基喹啉反应的反应焓ΔrHmθ(2 98.15K) =-3 .2 2 6kJ/mol,并求出了Nd(TCA) (C9H6 NO) 2 (s)的标准生成焓ΔfHmθ[Nd(TCA) (C9H6 NO) 2 ,s ,2 98.15K] =-13 5 5 .6kJ/mol。  相似文献   

19.
四水二异烟酸锌(Ⅱ)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禹良才  梁宏  周春山  陈振锋 《合成化学》2005,13(5):504-506,509
在水热条件下,吡啶-4-甲醛与Zn(ClO4)·6H2O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Zn(C6H4O2N)2(H2O)4].在193 K,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该化合物重新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更高精确度的数据.该化合物分子是中心对称.  相似文献   

20.
激光促进甲醇在杂多化合物上的表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 (IR)、程序升温脱附 (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 (L SSR)技术 ,研究了甲醇吸附于杂多化合物 H3PMo1 2 O40 · x H2 O、H3PW1 2 O40 · x H2 O、H6 PMo6 W6 O40 · x H2 O表面上所形成体系的振动结构、化学吸附形态和光促表面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各固体材料表面上甲醇同时发生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 ,且在室温条件下体系即发生显著的光促表面反应 ;与甲醇吸附强度和吸附量相比 ,反应体系的振动结构对 L SSR效率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根据表征和反应结果 ,分析了体系中活性物种的产生途径 ,并给出了反应机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