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旅游规划蓬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施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从规划层面,法律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提出四方面的实施要则,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黄山市的旅游现状,通过互联网、问卷调查,向游客、当地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进行有关旅游交通、开发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调查.针对旅游供需两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DEMATEL调查法整理出黄山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往往涉及到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两者的规划协调对促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州市白鹭谷旅游开发与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为例,剖析了两者在规划协调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框架,并从土地功能适宜性分区、村落-旅游体系有机聚合、延续乡村景观意境、社区参与、生态环境分级控制保护、联动合作机制与渐进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企业主移民作为当下社会转型背景下所产生的移民类型,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复杂多元流动的特点,已成为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以丽江古城的旅游企业主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基于SPSS22.0统计软件,对丽江旅游企业主移民生活满意度与地方认同的关系做了回归分析,并探讨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旅游企业主移民生活满意度对地方认同有显著影响;(2)社会关系在生活满意度与地方认同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生活满意度对自我效能的解释水平最高,对依恋的解释水平最低.最后,在此基础上为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行政区划调整和沿江跨江城市格局形成的前提下,杭州开始进行大规模新城区建设,下沙、滨江、钱江等多个新城应运而生.本文对杭州新城的发展特点、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对促进新城的发展提出若干宏观引导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旅游流的空间分配是旅游研究的重点.从效用的角度研究旅游流的空间分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众多的预期目的地中,旅游者最终选择的是在一定经济和时间花费约束下可感受效用值最大的目的地.然而Rugg的旅行效用模型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未列明具体的消费技术矩阵,对具体变量与效用的关系未作明确阐述.(2)该模型没能反映出多产品组合间的竞争关系和权衡取舍关系.所以Rugg的旅行效用模型缺乏可操作性.借鉴并修正Rugg的旅行效用模型,对旅行效用变量进行界定和识别,建立旅行效用概率模型,用于分析旅游流的空间分配,并据此提出王瑛、王铮界定的“旅游业滞区”发展策略.最后以福建为例,结合线性规划技术和Lancaster效用理论说明旅行效用概率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于旅行效用概率模型,还可以简便地绘制在不同时间和预算约束下各目的地所对应的客源地的旅游域,对其目标市场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
王聿丽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22(2):288-292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现状问题出发,对规划理念的转变、规划内容的完善进行了阐述,提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要在统筹城乡、保护资源和平衡各方利益的理念指导下,加强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综合性,强化和充实镇域规划的内容,提高规划的应对能力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重要旅游城市-杭州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互联网旅游出行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研究了杭州市旅游流的空间网络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杭州市各景点趋于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区域;西湖等景点中心度较高,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偏高,说明景点间中心度差异明显,客流量分布不均;杭州市区旅游流网络总体密度偏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周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2(1):115-120
针对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扩张迅速的形势,规划应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物质环境规划方法,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居住提供栽体.新城作为国外郊区化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它的发展理念与经验为国内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扩张模式提供了借鉴.同时,结合浙江省诸暨市街亭新城的规划实例,通过发展背景的分析判断,对当前快速多变下的城市郊区化模式进行探索,并从郊区密度、功能混合、形态规模和结构重组4个方面分析了郊区新城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根据街亭实际,提出中等城市郊区新城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淳安县旅游资源普查结果,针对其中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属性及其景观构成要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依据淳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探讨了旅游资源与旅游业间的关联度,强调了两者间既有"一致性",又有"非吻合性",分析了此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核心旅游资源"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云南省丽江束河古镇客栈、餐厅的游客留言作为研究资料,探究古镇游客的旅游体验及其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关系.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共得到28个概念和7个范畴,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个人情感、印象丽江、旅行经历、人生哲学、自然环境、逃离遁世、文化氛围.并对编码所得概念进行共现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各节点的共现结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旅游体验存在很大差异,游客旅游体验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束河古镇游客的旅游体验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三层级结构,这是游客、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并据此为相关旅游经营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鉴于金华仙源湖水利旅游区区内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局限,在开发中我们转面以更广大的区域为背景,寻找山水自然风光与深邃文化意蕴密切结合的途径,大胆引入新的文化因素,确立了以中国古典文学样式的代表之一“词文化”为主线的高品位文化主题;再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景观设计,赋自然山水以词情画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利旅游的不断发展,各地建立了许多水利旅游区,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布局理论,大多数水利旅游规则仅限于功能分区的划分与提出一些环境防治措施,而对区内景点的合理布局以及点和点的有机联系则很少提及,从而使水利旅游区在结构上显得并不严谨,以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水利设施各种不同功能出发,将浙江省的水利设施按功能类型分为供水型,防洪型、发电型和综合利用型4类,归结了水利旅游区布局的三区结构、环状结构、核式环结构和带状结构4种基本形式,提出不同功能类型水利设施的不同布局形式并得到实践的检验,探讨不同水利功能的水利旅游区的最佳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