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DFT-B3LYP方法,在较高基组6-311G**水平上对28种取代苯甲醛类化合物进行全优化计算获得了相应量子化学参数,利用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取代苯甲醛溶解度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PR)模型.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深入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选出了最佳模型,其复相关系数(R2),留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2v),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e2xt)分别为0.935,0.933和0.842,表明所建立的QSP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良好.结果表明:取代苯甲醛的溶解度lgSW与分子总能量,分子体积,分子最低空轨道能和最负原子的静电荷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1-[(2-羟乙氧基)甲基]-6-(苯硫基)胸腺嘧啶(HEPT)类化合物抗艾滋新药的构效关系,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拓扑指数,并将其作为变量,建立了能估算和预测HEPT类化合物抗艾滋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为0.847、标准误差为0.568.根据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得到活性的值和实验值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为0.493,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文献,故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HEPT类似物活性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HPPD酶抑制剂NTBC存在多种互变异构体,其优势构象受溶液环境影响显著,不同的观测手段确定NT-BC的优势结构存在差异.本文首次采用了三维构效关系CoMFA和CoMSIA对NTBC类似物的5种可能的活性构象进行了研究.根据NTBC类似物以离子为活性构象得到的CoMFA模型具有最佳预测能力,推测NTBC以离子形式与HPPD键合,该结论与文献通过动力学实验预测的结合模式相吻合,这对进一步研究HPPD与NTBC的作用机理以及开发高效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量子化学参数用于苯胺类化合物的QSAR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了ChemOffice6.0中MOPAC-AMl量子化学法计算了24种苯胺类化合物的6种量子化学参数,其中取17个化合物作为样本集对pEC50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方程:pEC50=1.647+0.448×logKOW-0.000903×TE+0.001577×HOF,经自由度校正的回归系数R=0.985.应用所建立的QSAR模型验证了苯胺类化合物的EC50值,并通过"Jackknife"法中逐一抽取法进行模型检验,验证了该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平均残差仅为0.05个对数单位,小于文献值.经过7个预测样本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并分析了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机理.  相似文献   

5.
乙酸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早老性痴呆病的主要药物,为了给合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可以利用3D-QSAR中的CoMFA方法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从PLSA分析的rcv^2,r^2值看,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从立体与静电作用分数比看,立体因素占主要地位,对合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子图论,计算21种三唑并嘧啶衍生物的电性距离矢量,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活性的最佳三元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分析显示,与三唑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活性相关的5个结构碎片分别为—S—,—O—,X—,~CH~及—C—.  相似文献   

7.
依据新建的价连接性指数(mJ)、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i)及改进的电性距离矢量(mi)构建47种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挥发性组分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QSRR)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R=0.989,LOO(leave-one-out)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0.978,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多种指数联合能够较全面地表征分子结构特征,有效揭示影响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8.
吲唑脲类辣椒素受体通道拮抗剂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吲唑脲类辣椒素受体(TRPV1)通道拮抗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首先,采用1H-吲唑异构形式,对27个TRPV1通道拮抗剂分子进行了HF/6-31G*水平上的结构优化,在优化结构上进行了5类拓扑指数和分子静电势及其导出参数的计算.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参数进行了关联.对所有化合物采用另一异构形式重复上述过程,以探讨互变异构对QSAR建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变异构对QSAR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1H-吲唑异构形式得到的模型,在质量上均高于采用2H-吲唑异构体,预示着1H-吲唑异构体更有可能是吲唑脲类分子的活性异构形式;分子表面静电势参数结合GETAWAY参数可以较好地用于描述TRPV1通道拮抗剂分子结构与其活性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化学拓扑理论,计算了28种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化合物分子的Kier连接性指数(^m X ^v p)、Hall电性拓扑态指数(En).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标题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pEC50,pLC50)与^m X ^v p、E定量构效模型(QSAR).其最佳二元数学模型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61,0.955.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并经Jackknife的逐一剔除法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拓扑化学理论基础上,采用新型拓扑指数Tp1,Tp2和分子结构信息指示变量I对35个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局部化学微环境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生物毒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的拓扑模型相关系数R和标准偏差S分别为0.981 8和0.151 6,对35个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生物毒性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平均误差仅为1.09%.留一检验法(LOO)交互检验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酚物质,其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常被应用于食品保健和医疗等方面。为从化学反应活性层面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柚皮素、柚皮苷、橙皮素及橙皮苷4种黄酮类分子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 B3LYP和6-31g(d,p)基组计算得出4种分子的原子电荷分布情况、分子前线轨道分布(HOMO&LUMO)、能级差△E,以及各羟基位O-H键解离焓△BDE等理论参数,同时实测4种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能有效的表征4种黄酮类清除自由能力的活性顺序,各羟基位O-H键解离焓BDE则能有效表征同一分子中各羟基位O-H的活性顺序,柚皮苷及其糖苷(柚皮素)与橙皮苷及其糖苷(橙皮素)抗氧化活性最大的位点分别为4’-OH、5’-OH基团。通过计算所得理论数据预测的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与实验测定结果一致,提示今后可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对高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和分子结构设计。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用DFT-B3LYP方法分别在ST()-3G,6-31G*,6-311G**基组水平上对25种硝基芳烃化合物进行全优化计算获得了相应量子化学参数,利用线性逐步回归法(LSR)建立硝基芳烃对斜生栅列藻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深入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选出最佳模型.与此同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传算法(BP网络)建立了非线性QSAR模型.LSR和BP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2),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2ext)分别为0.926,0.866,0.843和0.938,0.763,0.843,表明所建立的QSA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良好.结果表明:硝基芳烃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与次最低空轨道能、最正的硝基净电荷和前沿轨道能级差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易位体比较分子场(Topomer CoMFA)法研究2,6,9-三取代嘌呤类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3D-QSAR)关系,将45个化合物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电性参数和立体参数为自变量,pIC50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拟合,抽一法交互验证检验模型的内部预测能力,测试集验证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所得优化模型的F检验值、拟合、交互验证及外部验证系数分别为100.35,0.954,0.929,0.566。通过Surflex-dock分子对接研究嘌呤类衍生物与CDK2的作用模式,3D-QSAR模型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嘌呤6位宜引入较大体积,2位宜引入负电性取代基,9位宜取代长碳链基团。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装的杆径为φ74mm的直锥变截面式Hopkinson压杆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动态压缩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混凝土的应变率硬化效应和损伤软化效应,进而拟合出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型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二噁英类化合物PCDDs的毒性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关,利用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了分子连接性(Chi)指数中的3χ和4χpc以及电性拓扑状态(E-state)指数中的I9,基于多元回归技术构建了对PCDDs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作出精确估算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得到多元回归方程.预测结果和实验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仅为1.72%.经Jackknife法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相关系数均在0.93左右.  相似文献   

16.
碳酚醛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和波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碳酚醛材料的横观各向同性粘塑性本构关系,并对其一维应变波的传播问题进行了典型的数值计算,总结和揭示了其本构方程和应力波传播的若干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分析,讨论了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根据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力学原理和内变量理论,给出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中屈服函数的物理意义、屈服函数和耗散函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种新的确定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这一新方法推导了增量型本构关系的弹塑性矩阵,给出了塑性应变增量的表达式,证明了弹塑性耦合下的广义正交法则.说明了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ZWT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和介绍了源于高分子材料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特性研究的ZWT(朱玉唐)本构模型。该模型揭示了高聚物在跨越准静态到冲击动态8个量级应变率范围和大应变下的本构非线性来自纯弹性响应而其率相关响应基本呈线性;发现准静响应和高应变率响应分别由各自的特征松弛时间控制,而各自的影响域仅为4.5个量级应变率;在同时考虑湿度效应后发展了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时间/速率与温度间的互换/等效关系;实验证实ZWT方程对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和高聚物基复合材料都适用,并可推广到混凝土;在研究了材料内部损伤在冲击大变形下的率相关抽伤学化律后,进一步提出了计及损伤率型演化的ZWT方程和相应的双变量(应变、应变率)动态破坏准则;基于ZWT方程研究了粘弹性波的弥散和衰减特性,指出存在一个由高应变率松驰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有效传播时间”或“有效传播距离”;进而一方面提出了一个确定高聚物在高应变下粘弹性本构方程的反问题解法,另一方面把传统的SHPB弹性压杆技术推广到粘弹性压杆,从而可对低波阻抗材料进行冲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生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是分析生土建筑抗震性能及倒塌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生土建筑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的前提.通过强度试验确定粗砂及麦秸秆这两种改性材料的最优掺量后,对同尺寸的素土试块及掺和了粗砂和麦秸秆的生土材料试块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后,用有理式和混凝土规范提出的单轴本构方程分别去拟合实验实测点.建立了改性生土材料单轴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20.
金属多晶体材料是大量微小立方晶粒或六角晶粒的集合体,晶格结构的各向异性导致晶粒弹性性质的各向异性,也使得六角晶粒多晶体的弹性性质与晶粒取向分布有关。多晶体的晶粒取向分布可由取向分布函数(ODF)描述,ODF在Wigner D-函数基下展开成级数形式,其展开系数为织构系数。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