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新出版的科学普及读物《从夸克到宇宙: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为它的文字和内容所吸引,我爱不释手地读完了它,特此推荐这本书给广大读者。作者谢一冈等人都是曾经或正在努力为高能物理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还将许多自已经历的小故事融入书中,非常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
 已经有不少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喜欢物理这一门学科,为什么把它作为自己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它美,所以我喜欢它.不少人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物理学美?它美在何处呢?我同一般学生一样,是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的.那时的我,对物理这一门学科没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也没在这方面显示出过多的兴趣.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物理竞赛,我并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也没作任何准备,还是我们物理老师拉我去参加考试的,我无心于此,并且第一个交了卷,事后我竟意外地得知:得了全校第一名.此后,物理这门学科就引起了我专门的注意.当然,要说我真正喜欢上它,还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展开在我面前的物理世界更加广阔起来.  相似文献   

3.
 高能物理是我主要的科学工作领域之一。在过去三十几年的时间里,有幸和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有过密切的关系,经历了它的一部分发展过程,目睹了它艰难但又成功的前进步伐。更为荣幸的是,我有可能亲身参与其间,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它一起谋求发展。现在,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正在稳步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来回顾祖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的这一段经过,我觉得或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一生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有的人在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有的人在崎岖山路上摸索攀登,还有的人在荆棘满布的道路上逡巡不前.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的人生道路.我为自己选择的,是物理这条并不平坦却充满光明的路.小时候的我是个读书迷.《少年科学画报》、《我们爱科学》、《十万个为什么》……都是我的老朋友.当我从书中知道,摇摇摆摆的不倒翁,转个不停的陀螺,会唱歌的录音机,飞得比鸟儿还高的飞机……都是根据物理原理制成的时候,我的心里常常想:物理多有趣啊!长大了我一定要学好它.  相似文献   

5.
 我是《现代物理知识》的一名热心记者。它是一份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雅俗共赏的好杂志。  相似文献   

6.
<正>胶带传奇为了制作石墨薄膜,我给了姜达一块厚约几毫米,直径一寸的人造石墨,并建议他用一台抛光机来打磨它。我们有一台很高级的抛光机,可以磨到零点几个微米的平整度。几个月后,姜达给了我一个玻璃盒子,底部躺着一块小小的石墨片。他说这已经是他用抛光机能做到的薄膜的极限了。我用  相似文献   

7.
 江向东先生送我这本《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思曼传》的时候,面容透着诚恳与兴奋,只说了一句话:“交稿后5个月就拿到了书.”朋友又有新译问世,我自然很高兴,当晚我们一起忙着开会,无暇顾及会议以外的“风采”,那本可爱的新书在我办公桌上寂寞了一宿.次日晨捧起它,顿觉相读恨晚.读书引发的共鸣,让人激动,这心情,源自那位受人爱戴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的散文诗:“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我非要知道我为什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读到这里,我几乎喊出来:洋洋30万言的“风采”,尽可用这几行文字来概括了!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斯·玻恩的研究生,1928年我在哥丁根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生涯。60多年来,亲眼目睹了科学的巨大发展。尽管科学的特征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它探索自然的基本思想仍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信任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什么是直觉思维,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名著《教育过程》中曾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迥然不同,它不是以仔细的,按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进行跃进、越级和采取快捷方式,并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检验所作的结论。”所以,直觉思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不过是一种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通过某种下意识(或潜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说,直觉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头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光,我的感情最深。每天清晨起床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掀开窗帘,看看阳光怎么样。如果是艳阳东升,我会很兴奋;如果是蓝天白云,我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大家叫起来观天,让全家人分享这快乐。对光的痴情,来自我的爱好--风光摄影,它是光与影的艺术。在我心里,光,最有诗情,也最有画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我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并结合个人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在初三物理课中进行了讲练结合的摸索,得到一些粗浅的体会。开展讲练结合与思想革命开展讲练结合不仅是教法改进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教学思想革命的过程。我过去对讲练结合一直采取观望不前的态度。我认为:教师只要讲清楚了便是完成了任务,练应该由学生在课外进行,课堂上练是一种额外负担;边讲边练太麻烦,倒不如都由自己讲来得干脆;练会挤掉讲的时间,拖了课时;课前课后提问一下  相似文献   

12.
宇宙线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创刊了,我衷心祝愿她在传播现代科技知识方面大有作为.宇宙线物理是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特写这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了解什么是宇宙线物理,希望能为传播这方面的科学知识起一些传播作用.现在人们把1912年Hess的气球高空飞行实验的成功之日定为宇宙线发现的日期,此事件成为发现宇宙线的标志.事实上,它的发现并不是由这一个实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堂物理课     
 我是一位中学教师,我深爱《现代物理知识》,在讲授《卢瑟福核式结构》一课时,我向同学们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那上面的一篇文章:《原子核壳模型发现前后》.当我讲述卢瑟福提出有效模型是怎样成功地解释盖革与马斯顿的实验结果时,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想一展身手,体验一次科学发明的过程.然而,物理上的每一个发现,都是科学家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事实而获得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得出了如下结论:“如果是枣糕式模型,α粒子穿过原子内部时,它受到原子内两侧的斥力相互抵消,使α粒子偏转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4.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5,24(5):62-64
经过6年半时间,《邮票史上的物理学史》终于在本刊上连载完了,这是本刊时间最长的连载.在此期间,一些师友对我说,他们对这个连载很感兴趣;我和编辑部也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表示嘉许;我在几个会议上遇到一些同行,本来并不认识,但是一谈起《邮票》,知道我是它的作者,大家就立刻近乎起来了.许多迹象表明,读者对这个连载的反应是正面的.现在连载登完了,编辑部让我向读者汇报一下写作过程中的一些考虑.  相似文献   

15.
<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无尽治统His ego nec metas rerum nec tempora pono; imperium sine fine dedi.我(Iupiter,朱庇特)不会为罗马的封疆或国祚设限,已赐它无尽之治统。——维吉尔《埃涅阿斯纪》(Vergilius,Aeneis)公元前45年,罗马纪元709年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中微子的概念被提出的一刻,物理学界一直被这个神秘的精灵所困扰。它最初是被迫引入的,"中微子之教父"泡利在建议存在这样一个"没法被实验观测"的粒子时说:"我做了一件可怕的事!"然而随着实验手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我们对中微子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对它了解的越多,就越感到它的神奇。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学起,就比较喜欢数学,上初中以后,有了物理课,也就自然而然地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真正迷上物理,还是高二的事.高二时,我们开设了选修课,我选学了物理实验.虽然每周只有一个下午的选修课,但它却使我一下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主持选修课的刘滨生老师很重视对实验设计的训练,特别突出了实验中严谨、细致作风的培养.也许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要求,恰恰与我沉稳、耐心的性格相符.因此,我在实验中能够比较得心应手,从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这时,我才真正领会到了学物理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17,(4)
<正>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我一直工作在物理、生物、工程、医学等学科之间,对有意理解物理学核心内容的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和学生,我总是一致地推荐两个领域:经典力学和统计物理。理由很简单:从伽利略(Galileo)和牛顿(Newton)开始的力学是所有科学的范本;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是不同层次理论对接的范本,联系了微观和宏观两种描述。两个领域的风格很不一样。由于它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6月24日,我考完了《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为本科期间所有的课业划上了句号。这一笔,我画了4年。2014年6月24日,我被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北京招生组老师告知,自己可以被国科大录取。那时,迷茫和期待填满了我的心——我并不知道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人,但我想体验、想创造,我想用4年时间,找到一个让自己更喜欢的自己。  相似文献   

20.
 夜,静极了.南大校园里,灯火通明.象往常一样,做完了功课、预习之后,又翻阅我生活中的伴侣--《现代物理知识》,仿佛只身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大厅里,聆听王淦昌、张文裕、赵忠尧、朱洪元教授给我讲解物理新发现…….我是一个物理系四年级学生,平时学了不少系统的物理知识,但对许多高深物理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心中总感到迷惑,甚至怀疑现代物理是否陷入繁杂的数学推理之中,变成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学科.读了《现代物理知识》,对现代物理学的进展与应用有所了解,使我眼界顿开;它介绍的各种新奇的物理思想、实验和重大发现,使我惊叹不已,激起了我对学物理、用物理的强烈兴趣,心中所有的疑虑也烟消云散了.学校不是真空.随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在我周围有不少人感到读书无用,学物理更无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