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分析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差异特征,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全局主成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差指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上看,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质量整体在逐步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绝对差异由稳定向增大趋势发展,而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从空间格局分布上,城市化发展质量呈现以合肥为中心向四周降低的格局,并且等级比例由"两头大中小"发展成"金字塔"形态;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城市化发展质量呈现微弱的正相关,而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对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排名并划分为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中等、较低和很低四个城市等级。并对加快江西省城市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0—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偏小,但是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不容忽视.总体上,江门已经形成了以市辖三区为主体的中心区域和以四个县级市为主体的外围区域并存的二元空间结构.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多措并举,着力缩小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激发二者的内部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测评,结果表明山西省现有的十一个地级市可分为三个层次,省会太原为第一层次,大同、阳泉、朔州和晋城为第二层次,长治、运城、晋中、临汾、忻州和吕梁为第三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山西省城市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倍受关注.因而,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客观、精确、综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对1990年~2006年新疆的15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作比较,依据结果对这15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作了阶段性分析,找出了各阶段的变化特点及发展状况,得出新疆城市化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区域差异,为各区域在城市化进程及土地利用方面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加速阶段,预计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但城市化水平区域性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以接近城市化为主,西部地区以待城市化为主.本文基于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现状,通过对山东省17地级市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分析,探究城市化水平区域性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进而分析其深层动因,并探讨了缩小差异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126个县(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计算,发现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差异很大。用SPSS软件将云南省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进行聚类,在聚类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把云南省126个县(市)分成高、中、低水平的三组城市,然后再用泰尔指数对城市及不同城市化水平组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出云南省内县域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城市太大,中等城市发展不足,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城市规模等级没能形成良好的层级过渡。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省126个县(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计算,发现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差异很大。用SPSS软件将云南省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进行聚类,在聚类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把云南省126个县(市)分成高、中、低水平的三组城市,然后再用泰尔指数对城市及不同城市化水平组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出云南省内县域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城市太大,中等城市发展不足,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城市规模等级没能形成良好的层级过渡。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解城市化多层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人口、生活和科技文化四个方面选取了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求出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借助SPSS11.0软件对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求出聚类分析树状图,并据此将山东省各地市分为四个层次;对于已有的层次,通过各指标贡献和综合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城市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6-120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科学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6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2012年16个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为4个等级:最高(合肥),较高(芜湖、铜陵、淮北、马鞍山、淮南、黄山),中等(池州、宣城、滁州、蚌埠),较低(六安、安庆、亳州、宿州),最低(阜阳).不同城市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一城市不同准则层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角度,利用30个省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影响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发展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应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应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流入、保持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镇化的内涵,从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和空间五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文案调查搜集了相关指标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地市城镇化水平进行排序,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地市进行归类并总结各区域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5方面选取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从而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区际比较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一体化质量等六个方面的指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省内区域差异和中部六省的区际差异,发现河南省各市城镇化质量普遍偏低且差异明显;中部六省中,城镇化质量河南省排名最后,城镇化质量相对中等偏下,与其他五省的差距较大.针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和ESDA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县、区、市)为研究单元,以2000年、2009年的县域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贵州省10年来的县域经济实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显著,并有所扩大;黔西地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总体呈"凸"字型发展格局;以贵阳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初步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状况显著相关;较强型县域的数目增多,空间集聚范围扩大;县域经济实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具有地理上的集聚特征;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严重,整体水平偏低;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和黔东、黔南经济落后地带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扩散效应增强,极化效应减弱,但县级市的极化效应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18.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布基本符合由南向北递减、由沿海向内地递减的规律。2)根据协调发展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将福建省九个设区市划分为优质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失调型等5种类型,其中濒临失调类型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0%。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结合黔东南州的实际情况,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黔东南2006-2015年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黔东南州旅游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并提出了促进黔东南州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