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从而把牛顿力学中对宏观低速物体的研究推广到高速运动的物体,得到了一套崭新的时空观.动尺收缩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经典效应,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基础是同时的相对性.因此同时的相对性与动尺收缩效应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陈国贤  姚珩 《物理通报》2023,(2):128-130
牛顿的第一定律不是实验观察的归纳,而是一个公理,牛顿首先运用它建立两个脉冲力合成作用在物体上后,物体会因惯性沿着对角线做直线运动.接着他再次与三次,应用惯性定律分别证明《原理》中的第一个命题——物体受向心力作用必满足面积律,及其逆命题.由此可体会牛顿如何诠释与运用惯性定律,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对物理核心概念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牛顿力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低速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牛顿力学的原理是从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并经过实践检验,正确地反映了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正因为如此,它正确地指导着这个范围内的实际活动。因而我们不能否认牛顿力学的科学性,而认为它是人们认识绝对真理的长河中的一个相对真理。 物体机械运动的动力源泉是什么?牛顿认为物体只具有惯性,因而物体机械运动的动力,不是在机械运动物体的内部,而是在机械运动物体之外的外力。这就是牛顿关于机械运动的形而上学外因论,它是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因论是根本对立的。当追问到最初的外力是…  相似文献   

4.
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对时间积分,我们就得到动量定理(也称动量原理):它表示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式中mv_0及mv分别为t_0及t时刻物体的动量。而f为物体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以后简称合外力)。并把  相似文献   

5.
长度收缩假说究竟是谁首先提出和发展的?阎康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收缩假说系指物体的长度和时间在运动方向上随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而缩小,在低速运动时这种效应很小而可以忽略不计,这是牛顿力学适用的范围。但是,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6.
钟双英  刘崧 《物理学报》2012,61(12):120401-120401
本文利用辛算法和功率谱研究旋转致密双星保守的后牛顿哈密顿系统的引力辐射, 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参量、旋转-轨道耦合、旋转-旋转耦合效 应及轨道类型对后牛顿近似引力波形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有序轨道的引力波随时间呈周期性地变化, 而混沌轨道引力波的变化具有混沌性, 并且轨道的混沌特性可提高引力波的辐射能量, 尤其指出的是旋转参量大小对引力波形的变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往往把一些用来约束、连接运动物体的轻杆、轻绳、轻绸带、轻质弹簧等实际物体的质量忽略不计,即看作理想化物理模型——轻质物体.由于轻质物体的质量相对于运动物体要小得多,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其动力学效应也就很小,即轻质物体在任何情景下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领会轻质物体的本质,认为加速度也为零,从而导致解  相似文献   

8.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经典物理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表述很简短,但它揭示了物体与周围其它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力的相互性和同时性.要求学生正确地掌握和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正确地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进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体会到,许多高中毕业的学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笔者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虽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只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澄清那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对该定律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为全面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相似文献   

9.
1 牛顿力学的质量和能量。牛顿本人没有给出质量的明确定义.一般就说是物质的多少.重要的是在牛顿力学中,认为一个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与物体的运动无关.在相互作用中不会消失,因而有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牛顿第二定律》一节教学中,研究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外力和物体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教材的“图3—4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虽简单,但实验效果常不理想。所以对此实验中作了些改进,既可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探索规律的实验,也可以研究初速为零的位移、加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运动规律。改进后的装置结构如附图1。①木板取  相似文献   

11.
单耗分析理论与结构系数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阐述了结构系数法和能源利用的单耗分析理论,并针对链式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尽管都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并且它们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结构系数法存在某些错误。比较而言,单耗分析理论显得更全面,也更实用。本文以锅炉供热系统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单耗分析,对系统中间子系统的(火用)耗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证明结构系数法所作的“某一子系统(火用)效率变化,其他子系统(火用)效率不变”的假设是不恰当的, 其结论也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铁磁-绝缘层-d波超导结中的Andreev反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正超  陈贵宾  邢定钰  董锦明 《物理学报》2000,49(11):2276-2280
考虑到铁磁层中的磁交换作用和界面散射效应,利用推广的Blonder-Tinkham-Klapwijk散射理论,计算铁磁-绝缘层-d波超导结中的准粒子输运系数与隧道谱.研究表明:铁磁层中的交换场能抑制Andreev反射,使得依赖于准粒子入射角的Andreev反射表现出瞬息波的行为,呈现一些新的隧道谱特征. 关键词: Andreev反射 d波超导 隧道谱  相似文献   

13.
It is shown that for the ideal internal kink mode of tokamak plasma,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magnetic shear s0c for its excitation when the finite ion Larmor radius effect is considered in the mode singular layer. This can be related to the sudden onset of the sawtooth and also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sawtooth by the trapped hot ion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The alpha particle effect on this mode is revisited and some new result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塞曼效应”实验和有关原子物理的知识给出一种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旨在加深对塞曼效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光纤倒像器的透过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文 《应用光学》2000,21(1):22-27
本文论述光纤倒像器中扭转光学纤维和尺寸及其特别的传光性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影响光纤倒像器透过率的若干因素,给出透过率随径向位置和孔径角的变化关系。提出在制造、应用和测试这种光学元件时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腔场与可移动镜子系统中对镜子位置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洪才  吴龙泉 《光子学报》2002,31(10):1169-1173
描述利用腔场与镜的相互作用,对镜的位置坐标进行测量选域以使腔场变为Fock态的叠加态.并进一步讨论其压缩特性及相干性,通过数值计算,发现该腔场有非经典效应,即有一定的压缩效应和反聚束效应.  相似文献   

17.
讨论红外保护膜的作用,分析和介绍保护膜的机械强度以及保护膜的外应力和内应力产生的破坏和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探讨保护膜在恶劣环境下的光学性能,指出优化控制膜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径向无叶扩压器的稳定性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向无叶扩压器的稳定性区域窦华书(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北京100084)关键词:无叶扩压器,旋转失速,喘振,稳定性区域一、导怕旋转失速和喘振是离心压气机中两种不同的气动不稳定现象。无叶扩压器是可能导致这些不稳定现象的主要通流部件之一。近三十年来,许多作...  相似文献   

19.
光纤松耦合型传感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尧生 《光子学报》1992,21(3):247-253
本文介绍一种实用的光纤传感器,它由二根光纤或多根光纤紧靠一起,并在同一位置除去局部包层,成为松耦合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研究了它的特性和应用。 当耦合间隙中充满某种液体介质时,耦合效率明显增大,因此可以方便地判别该介质是否存在。并且实验证明了一种光纤只能有一种相近于光纤芯子折射率的介质具有最大的灵敏度。当间隙内的介质不变时,耦合功率的大小决定于耦合距离d和耦合长度l,l一旦决定以后,d的调节精度为0.1mm量级,易于在机械结构上实现线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 some simple relations among the moments of inertia of multi-quasi-particle excitation bands,provided the blocking effect is neglected.Systema-tical discrepancy exis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quasi-particl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