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苯氧基稀土二氯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hrotra 等人曾报道三烷氧基稀土化合物与乙酰氯反应,合成烷氧基稀土一氯或二氯化合物,Misra 等人以三异丙氧基稀土化合物[Ln(OPr-i)_3,Ln=Nd,Pr]与苯酚在苯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三苯氧基稀土化合物,但有关苯氧基稀土二氯化合物的合成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稀土复合硫化物的电、磁和光学性质表明,它们是较好的发光、非线性光学及热电等半导体材料,用它们可以制备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器件。为了不断制备具有预期性能的各种组成新的稀土复合硫化物,必须研究合成这些化合物的简便有效方法。通  相似文献   

3.
有机锗倍半硫化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地研究有机锗倍半硫化物的抗癌活性, 寻找更有效的抗癌药物, 合成了15个有机锗倍半硫化物(GeCH2CHRCONHAr)2S3, 并以此类化合物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有机锗倍半硫化物的化学性质. 用IR, HNMR证实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还研究了它们的水解反应以及与盐酸, 氢溴酸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哈密顿,通过参数拟合法对稀土化合物Y_(1-x)Pr_xCo_5和Y_(1-x)Sm_xCo_5的磁化曲线、自发磁化曲线及易磁化方向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Y_(1-x)Pr_xCo_5二阶晶场参量数值.  相似文献   

5.
LaGa1—xFexO3的结构与键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光、电、磁性质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较多的是稀土与过渡元素的复合氧化物,稀土与镓的复合氧化物研究较少,而用Fe~(3+)取代镓以后形成的LaGa_(1-x)Fe_xO_3的结构与性质未见报道。我们曾研究过稀土镓酸盐的结构、光谱及磁性质,在此基础上,合成了LaGa_(1-x)Fe_xO_3(x=0,0.2,0.5,0.8,1)系列化合物,用XRD,XPS和红外光谱方法对它们的结构与化学键性质及铁离子的自旋态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稀土硫化物是一类结构复杂、性能丰富、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在无机颜料、热电材料、光学材料及磁性材料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些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稀土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对稀土硫化物制备的一些常见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对稀土硫化物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γ-稀土倍半硫化物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相应的应用,尤其是它在环保颜料、高温热电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领域中应用;此外,本文对稀土硫化物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把CCl4中的Mn2O7加到稀土氧化物中制备了稀土高锰酸盐. 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 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摩尔电导率, 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谱性质试验了高锰酸镧对苯甲醇的氧化能力, 表明比高锰酸钾有更强的氮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稀土7075铝合金中块状化合物的结构和形成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分析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稀土7075铝合金中粗大块状化合物的成分、结构和形成规律。研究表明,在铸态稀土7075合金中出现的粗大块状化合物是一种(Cr,Ti)2RE(Al,X)20型稀土化合物,其中X为Mg,Cu,Zn等元素。该化合物具有体心立方结构,晶体常数为1.453-1.458nm,显微硬度为4000-5600MPa,计算密度为3.4g/cm^3。合金中(Ti+Cr)含量的减少和凝固时  相似文献   

9.
钛铁试剂稀土化合物的合成和抗凝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一系列钛铁试剂稀土化合物,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组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谱和电导。所合成的钛铁试剂稀土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其中轻稀土化合物的作用大于重稀土化合物;家兔体内试验证明钛铁试剂钕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油溶性有机稀土化合物(ORE),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对其化学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用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有机稀土化合物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稀土化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具有比ZDDP更好的抗磨减摩性能,有望作为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润滑添加剂在工业实际中得到应用。当基础油中加入1.0%ORE时,其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分别提高23%和34%,其承载能力是基础油的2.4倍。分析认为有机稀土化合物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的含稀土的边界润滑膜可能是其具备良好极压抗磨和减摩效果的主要原因。由地沟油制备环境友好型润滑添加剂,是探索地沟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有益尝试,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手性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Sp,Sp)-[{Pd[(η^5-C~5H~5)Fe{(η^5-C~5H~3)C(CH~3)=N-Ar}](μ-Cl)}~2],手性二茂铁亚胺环汞化合物[HgCl{η^5-C~5H~5)Fe(η^5-C~5H~3)C(CH~3)=N-Ar}]与金属锡的金属转移反应,均得到保持茂环平面手性的手性二茂铁亚胺环锡化合物。产物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鉴定,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有机锡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并经CD谱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含有配位基团芳基汞化合物与过渡金属和非过渡金属之间的金属转移反应。讨论了底物中的配位基团对于某些金属转移产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桑文斌  吴汶海 《化学学报》1996,54(12):1151-1158
Hg~1~-~xCd~xTe熔体组元平衡蒸汽分压是晶体制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热力学参数, 文献报道中数据差别很大, 影响对该材料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光吸收原理, 系统测定x=0-0.4的Hg~1~-~xCd~xTe系熔体平衡汞和碲分压, 运用热力学关系计算镉分压, 讨论p~H~g-x关系, 并将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标题化合物(Et4N)2[Fe2s2Br4](1)在VS/FeBr2/imnt2/Et4NCl反应体系中获得,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主要晶胞参数为:α=0.91193(2)nm,b=1.0837(3)nm,c=1.54360(1)nm,β=105.090(1),ν=1.4177(5)nm3,z=2,ρ=1.778g/cm3,μ=6.841cm1,F(000)=748,结构精修结果为:R1=0.0287,wR=0.0640。簇阴离子[Fe2S2Br4]2含有一个菱形Fe2S2单元,铁的配位几何构型明显偏离了理想的Td对称性,导致整个阴离子的对称性降低为D2h.同时观察到它的Fe--Br键呈现反常加长倾向。  相似文献   

15.
[Bu~4N]~3[Mo~2FeS~8O].(CH~2OH)~2簇合物的合成, 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H4)2MoS~4、FeCl~3与乙二醇钠在乙二醇溶液中反应, 再与Bu~4NBr作用可得到一种M0-Fe-S簇合物[Bu~4N]~3[Mo~2FeS~8O].HOCH~2OH。其结构经X光晶体结构分析确定。并测定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Mossbauer谱和电化学性质。该化合物可催化KBH~4转化乙炔还原为乙烯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Germatrane及类似物Germatrantrione配合物的新方法. 有机锗倍半硫化物与三乙醇胺反应得Germatrane; 与氨三乙酸反应得Germatrantrione. 本文利用此法合成4个Germatrane类化合物(1), 5个Germatrantrione.DMF配合物(2), 2个Germatrantrione.DMSO配合物(3). 所有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MS和差热-热失重分析 证实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杨百全  江林  杨文胜  李铁津 《化学学报》2001,59(11):2024-2026
用5'-端的1-C,2-C位之间磷酸根上修饰有巯基的寡聚胞嘧啶(oligoC10-SH)和矣鸟嘌呤(oligoG10-SH)作为包覆剂直接合成了CdS半导体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CdS的表面的寡聚DNA仍可进行正常的复性,并且复性后CdS的荧光发生了有利于DNA分子标识的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19.
用Syntex P3四圆衍射仪收集氯化邻乙氧羰基苯汞晶体的三维衍射数据,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h[5]-P21/c;a=10.611(2)A,b=4.987(1)A,c=19.416(5)A,β=95.74(2);z=4,利用Patterson法和直接法测定了晶体结构,用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R值为0.044.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氯化邻乙氧羰基苯汞分子中存在有分子内配位,Hg...O(1)的间距为2.734A。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O)4M}xM'S4]^2^-[x=1,2; M=Mo(0), W(0); M'=Mo(VI), W(VI)]系列簇合物共振Raman(RR)光谱及红外(IR)光谱。除了对^νc-o, ^νM(VI)-s(b)[S(b):桥基S], ^νM(VI)-s(t)[S(t): 端基S], ^νM(0)-c, ^δM(0)-c-o进行归属外, 着重讨论^νM(0)-s(b), ^νM(0)-M(VI)的归属。研究了IR谱中Δν[^νM(VI)-s(b)─^νM(0)-s(b)]与M(0)→M(VI)电荷迁移的关系。RR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CO)4^-MS2MoS2]^2^-, [(CO)4MoS2MoS2Mo(CO)4]^2^-中S(b)→M(0)电荷迁移与M(0)→Mo(VI)电荷迁移之间有较明显的相互偶合; 在[(CO)4MS2WS2]^2^-中S(b)→W(VI)与M(0)→W(VI)电荷迁移、S(t)→W(VI)与M(0)→W(VI)电荷迁移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相互偶合, 说明了它们存在强的电子离域。本系列簇合物中二核簇的电子离域程度比三核簇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