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验证雷达反射因子反演小范围自然降雨均匀性的准确率,利用144个直径为8.5cm的标准杯采集了5次小范围(2.4m×2.4m)自然降雨的数据,并对采集范围内降雨的质量分布进行了判别,同时结合克里斯琴森均匀度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和偏态系数等数学方法对自然降雨的空间均匀性进行研究,阐述了利用雷达反射因子反演降雨参数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误差产生的来源。结果表明:小范围自然降雨的降雨量服从正态分布以及伽马分布,其整体空间均匀性系数一般为97%~99%,说明自然降雨在小范围空间的均匀性较好;同时按照不同方法划分的子空间之间的均匀性差异不显著,证明利用雷达反射因子反演小范围自然降雨的空间均匀性存在很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透镜列阵(LA)光学系统各子光束在焦面上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引起光强的小尺度不均匀性。根据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理论和物理光学,推导出了透镜列阵光学系统的光强分布和多光束干涉条纹公式。给出的LA小尺度不均匀性变化规律详细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光学的公式符合很好。研究发现,适当离焦时光强的高频调制会随之变化,当离焦量Δz=2 mm时,干涉主极大间隔明显减少,小尺度的不均匀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封闭空间内小尺度等温竖板自然对流的三维效应、表明三维效应随着平板尺度的减小而增强,从而使换热增强.对于相同尺度的平板,采用不同的放置方式其换热状况也不相同.尺度较大时,竖放(高度方向长)比横放时换热强,但随着尺度的减小,两种放置方式的换热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4.
CIE LAB色度空间的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孟塞尔新标系统对CIE LAB色度空间的均匀性进行分析,绘制出不同明度的a·b·图及E·ab-H-C三维图,并计算出CIE L·a·b·空间上视觉等间隔两点的色差.结果表明,最大与最小色差相差4倍以上,CIE LAB颜色空间不是理想的均匀空间.  相似文献   

5.
均匀设计抽样的小样本均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献[8]从理论上给出了均匀设计抽样样本点集的偏差的阶,并随机模拟了大样本的情况。本文通过随机模拟说明,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均匀设计抽样的偏差优于其它几种设计和抽样方法。最后,从最大对称差的角度对几种设计和抽样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根据物理学中电荷的势函数,提出均匀性度量的势函数模型,该模型可以对任一试验设计的布点的均匀性进行度量,并且可以对布点进行调整,直观上看,调整可以使布点在试验空间内更加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7.
薄膜均匀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膜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薄膜均匀性是衡量薄膜质量和镀膜装置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在光学、光电等器件的加工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在真空蒸发镀膜中改善薄膜均匀性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影响薄膜均匀性的各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针对旋转基片的镀膜室,设计了精确的修正挡板形状,从而改善了膜厚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安徽省降水量不均匀性的主要表现特征—区域分布不均、季节变化明显和年际变化大;并对造成本省降水量不均匀性的原因,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就真空镀膜机内几何配置对薄膜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对实际工作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调整真空室内的几何配置可以获得最佳的薄膜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多孔管广泛用于给水排水设备的配水和集水系统中.作为集水使用时,集水均匀性是衡量集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建立集水管水流的微分方程,推导出压力水头线的无量纲公式,并给出了多孔管集水均匀度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球、大洲、区域尺度暴雨时空格局变化(1981-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1981-2010年全球、大洲和区域的年际和年代际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系统分析了不同尺度暴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全球尺度上,1981-2010年全球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波动中都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91-2000年代中期以来显著增加.在空间上,全球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马达加斯加岛、欧洲西南、东亚、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东部、美国东部、南美洲中部以及一些狭长陡峭的山脉地带.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主要在南美洲、美国东部、东亚和南亚地区随着年代变化而呈现数值上的增长和区域上的扩张.随着年代变化,非洲西部地区呈现数值上的减少和区域上的缩减;2)在大洲尺度上,仅非洲和南极洲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雨日呈现减少趋势;3)在区域尺度上,暴雨增加的区域多于减少的区域,且增加最大的区域位于亚马逊河流域,减少最大的区域位于非洲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站点密度对复杂地形PRISM月降雨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降雨和高程与坡向等地形因子之间关系,分析站点密度对于坡面回归方程模型(PRISM)插值精度的影响,探究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方法】以北京西北山区为例,基于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山地自动气象站点数据和降雨数据计算插值结果,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克里金法(Kriging)和样条函数法(Spline)等插值方法,以及交叉验证和实测数据验证等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站点密度对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当站点密度从0.55×10-2个/km2降低到0.18×10-2个/km2时,各种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均随站点密度的减少而降低,PRISM模型的变化程度最大,Spline的变化程度最小; 同时当站点密度逐渐降低至0.18×10-2个/km2时,PRISM模型的插值误差超越Kriging和IDW,但仍在Spline之上。【结论】当站点密度较低时,PRISM模型优势不明显,建议使用IDW和Kriging。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测定法测定坝上地区典型河漫滩草地土壤盐分,分析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并分别通过地统计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河流和微地形对小尺度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离水体越近,盐分值越大;土层越浅,盐分值越大;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大于底层;受人为扰动影响,土壤盐分与微地形呈低相关性;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垄沟对盐分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以移动窗口为基本单元可以使空间格局信息明晰化,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研究提供新途径.土壤盐渍化治理时要充分考虑水体、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对河流沿岸以及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小高地等盐渍化易发区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化措施等方法进行重点防治.本研究结果可为小尺度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坝上草原地区牧场土壤盐渍化问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5 a登陆福建沿海地区的台风最佳路径,采集台风登陆地区在台风登陆前后3 d(总计7 d)1747个气象监测站的降雨时程数据.通过识别提取台风登陆区域的降雨特征,在小时时间尺度上,比较研究各登陆区域台风降雨雨型、累积降雨量时程响应特征、峰值降雨强度以及降雨的时间尺度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台风暴雨型滑坡灾变机理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5.
亚洲夏季风对云南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云南94个气象站1961~1999年5~10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偏早(晚)年或偏强(弱)年,云南5月、6~8月、9~10月及5~10月等关键期暴雨频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对云南暴雨频数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空间格局相比前者差异较大。②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在冬季增加趋势最明显,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在波动特征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波动特征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③不同季节降雨雨量和雨日的差异表明季风边缘区是中国四降雨的重要分界线。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差异特征与前者相比差异较大。降雨贡献率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降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10—2012年对福建省番石榴园的介壳虫及其天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番石榴的介壳虫有8种,隶属4科7属。其中橘臀纹粉蚧发生较重,堆蜡粉蚧、银毛吹绵蚧、咖啡黑盔蚧次之;其余4种零星为害。番石榴园中蚧类天敌资源丰富,以瓢虫、草蛉为主;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对番石榴蚧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固体的表面性质不同于内部.这种差异的影响对于大尺寸固体的变形可以忽略,而对于纳米尺度的小尺寸固体则相当显著.我们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小尺寸变形固体表面效应研究的若干进展,特别是表面应力导致的弹性变形的尺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定量评估和认识湖南省区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特征,利用1961~2010年湖南省21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数据,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计算出不同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并通过反距离加权内插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季节分布,基于变差系数和气候倾向率两个指标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湖南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5 510.65~12 526.14 MJ?mm/(hm2?h?a)之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高大山脉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空间分布整体趋势是由西北、东部、南部向中部递减,在西北部、东部和南部边缘较大;侵蚀高值区分布在安化站、南岳站,低值区集中在东北部的南县站和西南部的武冈站;2)季节差异性显著,降雨侵蚀力集中在3-8月,侵蚀高值中心逐月由东南向西北移动,低值中心由西向东移动;3)气候倾向率和变差系数分别在-132.09~499.81 MJ?mm/(hm2?h?a)/10a和0.257~0.403之间变化,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现线性增加并有向北转移的趋势,变差系数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南北高南中间低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以及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