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Co4(salhn)4(N36(CH3OH)2(H2O)2]·4CH3OH·2H2O (1)和[Cu2(salhn)(N32]n2)(H2salhn=N,N''-bis (salicylidene) 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Co4]钴簇,而化合物2是一个具有结构单元为[Cu2(salhn)(N32]的一维链结构。2个化合物中叠氮均具有end-on (EO,μ-1,1)的配位模式。化合物12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反铁磁行为。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ⅡCo_4~Ⅲ(salhn)_4(N_3)_6(CH_3OH)_2(H_2O)_2]·4CH_3OH·2H_2O(1)和[Cu_2(salhn)(N_3)_2]_n(2)(H_2salhn=N,N′-bis(salicylidene)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ⅡCo_4~Ⅲ]钴簇,而化合物2是一个具有结构单元为[Cu_2(salhn)(N_3)_2]的一维链结构。2个化合物中叠氮均具有end-on(EO,μ-1,1)的配位模式。化合物1和2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反铁磁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nⅢ席夫碱配合物作为前驱体,与含有氰根桥联配体的构筑基块K3[CoⅢ(CN)6]或Na[N(CN)2]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化合物[MnⅢ6(Salen)6(H2O)6.CoⅢ(CN)6][CoⅢ(CN)6].6H2O(1)和[MnⅢ(5-Br)Salen.N(CN)2].H2O(2),其中Salen为二-邻苯甲醛乙二胺。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磁学性质。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由1个七核阳离子簇[Mn6Co]3+和一个平衡阴离子[Co(CN)6]3-组成的离子对化合物。而化合物2则为由MnⅢ组成的一维中性链结构,[N(CN)2]-利用叠氮桥联方式和金属离子配位。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Co(CN)6]3-几乎不传递磁耦合作用,所以是一个顺磁体,但MnⅢ自身的零场分裂导致低χMT在低温时随温度下降而减小,而2则表现出弱的链内反铁磁性耦合作用。对比化合物1和2的磁性得知共轭体系[N(CN)2]-比同样是五原子配体[Co(CN)6]3-传递较强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Cu(PPh3)2(CH3CN)2]ClO4和双席夫碱配体1,2-双(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乙烷(L)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化合物[Cu(PPh3)(L)](ClO4) (1)。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n,晶胞参数为a=1.696 6(16)  相似文献   

5.
沈康  朱敦如  吴艳飞  沈旋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1):1912-1915
分子基磁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分子基磁体中,顺磁中心之间的耦合作用通常是通过桥联配体来实现的,常用的桥联配体主要有草酸根(C2O42-)及其衍生物[1]、氰根(CN-)[2]、肟桥(NO-)[3]、二氰胺桥(dca-)[4]及叠氮桥(N3-)[5]等共轭小分子,其中叠氮桥联配合物不仅表现出最多样化的桥联方式和聚合结构(Schene 1),在磁性传递上也最富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含末桥连叠氮酸根的单核配合物 [Cu(phen) 2 ·(N2 ) ]·NO3 ·2H2 O(1)与 [Co(2 ,2′ -bipy) 2 (N3 ) 2 ]·Cl·2H2 O(2 )。两个晶体都属于三斜晶体 ,空间群为p墿浜衔?(1)的晶胞参数 :a =0 80 4 5 (16 )nm ,b =0 8970 (18)nm ,c =1 70 32 (3)nm ;α =90 95 (3)° ,β =99 94 (3)° ,γ =99 82 (3)°。V =1 1916 (4 )nm3 ,Dc =1 5 72g/cm3 ,Z =2 ,F(0 0 0 ) =5 78,R1=0 4 39,ωR2 =0 10 0 3。在此晶体结构中Cu(Ⅱ )是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 (2 )的晶胞参数 :a =0 80 95 (16 )nm ,b =1 182 3(2 )nm ,c =1 2 30 6 (2 )nm ;α =91 5 1(3)° ,β =91 88(3)° ,γ =10 6 99(3)°。V =1 12 5 0 (4 )nm3 ,Dc =1 5 5 5g/cm3 ,Z =2 ,F(0 0 0 ) =5 4 0 ,R1=0 0 4 91,ωR2 =0 12 5 5。在此晶体结构中Co(Ⅲ )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Salen为N,N′-二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No.15)空间群,a=2.6580(5)nm,b=0.6986(1)nm,c=1.4718(3)nm,β=97.63(3)°,V=2.708(1)nm3,Z=8,Dc=1.618Mg/m3,F(000)=1352,R=0.088,wR=0.073,GOF(F)=0.89.该化合物是由两个氧桥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报道了双核铜(Ⅱ)配合物Cu2(Salen)2(Salen为N,N′-二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No.15)空间群,a=2.6580(5)nm,b=0.6986(1)nm,c=1.4718(3)nm,β=97.63(3)°,V=2.708(1)nm3,Z=8,Dc=1.618Mg/m3,F(000)=1352,R=0.088,wR=0.073,GOF(F)=0.89.该化合物是由两个氧桥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例以取代苯甲酸衍生物为辅助配体的叠氮铜化合物[Cu(4-Fb)(N3)(H2O)]n1)(4-Fb=4-formylbenzoate),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的最小不对称单元包含一个晶体学独立的Cu(Ⅱ)离子,中心离子呈现了扭曲的四棱锥几何构型。相邻的Cu(Ⅱ)离子之间通过交替的μ-1,1-(EO)-叠氮和syn,syn-羧酸双重桥连接成一维线性金属链。磁性研究揭示,双重桥的超交换反补偿效应导致目标化合物中链内相邻的Cu(Ⅱ)离子之间表现出强的铁磁耦合作用(J=72.1 cm-1)。但是并没有观察到铁磁有序和慢磁弛豫现象。作为影响磁性能的重要结构参数,化合物中Cu-N-Cu的角度(113.34°)与已报道的含双重桥的叠氮铜体系相符。对化合物的磁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探究。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为化合物中相邻Cu(Ⅱ)离子间的铁磁耦合作用提供了定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以3-甲氧基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mmpH_2(hmmpH_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以hmmpH_2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Fe_2(hmmp)_2(hmmpH)_2]·1.5CH_3CN·0.5H_2O(1)和[Co_2Na(hmmp)_2(N_3)_2(CH_3O)(CH_3OH)_2](2)。以3,5-二溴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化合物hmdbrpH_2(hmdbrpH_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以hmdbrpH_2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混价三核配合物[Mn(Ⅱ)Mn(Ⅲ)_2(hmdbrp)_2(O_2CPh)_4(CH_3OH)_2]·2CH_3CN·2CH_3OH(3)(HO_2CPh为苯甲酸)。对配合物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还对1和3进行了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2个六配位的Fe(Ⅲ)离子通过2个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中Co(Ⅲ)也为六配位,通过2个甲醇中氧原子相连形成双核结构,配合物3为一混价三核锰结构,3个Mn离子呈线性排列。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中Fe(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3的三核锰单元内Mn(Ⅱ)、Mn(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3-甲氧基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mmpH2(hmmpH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以hmmpH2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Fe2(hmmp)2(hmmpH)2]·1.5CH3CN·0.5H2O(1)和[Co2Na(hmmp)2(N32(CH3O)(CH3OH)2](2)。以3,5-二溴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化合物hmdbrpH2(hmdbrpH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以hmdbrpH2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混价三核配合物[Mn(Ⅱ)Mn(Ⅲ)2(hmdbrp)2(O2CPh)4(CH3OH)2]·2CH3CN·2CH3OH(3)(HO2CPh为苯甲酸)。对配合物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还对13进行了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2个六配位的Fe(Ⅲ)离子通过2个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中Co(Ⅲ)也为六配位,通过2个甲醇中氧原子相连形成双核结构,配合物3为一混价三核锰结构,3个Mn离子呈线性排列。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中Fe(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3的三核锰单元内Mn(Ⅱ)、Mn(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一种水杨醛类多齿Schiff碱(H_3Lds,1),并合成了2种金属配合物[CuCl(H_2Lds)]·H_2O(2)和[Co_2(H_2O)_2(Lds)_2]·5H+2O(3)。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属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分子间氢键将该化合物H3Lds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网络。2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它是一种具有平面四边形构型的单核铜配合物。而3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它是一种双核钴配合物,其中Co(Ⅲ)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2和3借助分子间氢键均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例以取代苯甲酸衍生物为辅助配体的叠氮铜化合物[Cu(4-Fb)(N3)(H2O)] n1)(4-Fb=4-formylbenzoate),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的最小不对称单元包含一个晶体学独立的Cu(Ⅱ)离子,中心离子呈现了扭曲的四棱锥几何构型。相邻的Cu(Ⅱ)离子之间通过交替的μ-1,1-(EO)-叠氮和syn,syn-羧酸双重桥连接成一维线性金属链。磁性研究揭示,双重桥的超交换反补偿效应导致目标化合物中链内相邻的Cu(Ⅱ)离子之间表现出强的铁磁耦合作用(J=72.1 cm-1)。但是并没有观察到铁磁有序和慢磁弛豫现象。作为影响磁性能的重要结构参数,化合物中Cu-N-Cu的角度(113.34°)与已报道的含双重桥的叠氮铜体系相符。对化合物的磁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探究。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为化合物中相邻Cu(Ⅱ)离子间的铁磁耦合作用提供了定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徐艳  刘照文  崔磊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8):1628-1636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例由O—P—O单元桥联的锰-席夫碱(SB)新型三核配合物,即[Mn3(salen)3(L)]ClO4·H2O (1)和[Mn3(salpn)3(L)]ClO4(2),其中salen2-=N,N''-乙二胺缩双水杨醛,salpn2-=N,N''-丙二胺缩双水杨醛,H2L=(5-(乙氧基羰基)萘-1-基)膦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是同构的,均是由膦酸酯配体中的O—P—O桥联3个[Mn (SB)]+构成一个三核结构单元[Mn3(SB)3(L)]+,一个无序的ClO4-作为平衡阴离子存在。这些[Mn3(SB)3(L)]+三聚体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相邻的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波形链。配合物12的磁性研究表明,不对称结构中的3个Mn(Ⅲ)离子分别是2个高自旋和1个低自旋,而Mn(Ⅲ)离子之间主要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属引导的多功能杂环配体配位形式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1 ̄4]。吡唑作为桥联配体用于组装环状超分子结构的报道很多,主要集中在直线型的一价Ag"、Au"、Co"、Cu"等[5,6]以及二价Ni!、Cu!、Co!、Zn!、Cd!、Fe!等[7 ̄9],但是与二价Pd![10 ̄12]和Pt![13 ̄15]的组装的报道较少。由于Pd!和Pt!通过吡唑桥联后,会产生较强的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因而产生一些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1,15]。在已知文献报道中[11,14,15],吡唑上的N-H质子都要在强碱的作用下才能去除,然后以桥联形式同金属配位,并且所得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席夫碱配合物的分子磁体:合成、结构和磁学性质;席夫碱;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磁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四个氰基桥联的杂金属配合物{[CuPb(L^1)][FeⅢ(bpb)(CN)2])2·(C104)2·2H20·2CH3CN(1),{[CuPb(L^1)]2·[FeⅡ(CN)6](H20)2J·10H20(2),{[Cu2(L^2)][FeⅢ(bpb)(CN)2]2}·2H20·2CH30H(3)和{[Cu2(L^2)]3[FeⅢ(CN)612(H20)2}·10H20(4)是通过K[FeⅢ(bpb)(CN)2][bpb=1,2-双(吡啶-2-羧酰氨基)苯二价阴离子]和K3[FeⅢ(cN)】6与双核大环席夫碱化合物[CuPb(L^1)]·(C104)2或[Cu2(L^2)]·(C1O4)2.H2L^1配体是由2,6-二甲基对甲基苯酚、乙二胺和乙二烯三乙胺以1:1:1摩尔比缩合得到,而H2L。配体是由2,6-二甲基对甲基苯酚和丙二胺以1:1摩尔比缩合得到.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化合物1是一个由[FeⅢ(bpb)(CN)2r阴离子[CuPb(L^1)]^2+阳离子交替排列形成的环状杂三金属分子结构.化合物2是一个[Fe(CN)6]^4-离子和两个[CU2L^2]^2+阳离子构成的哑铃型五核分子结构,该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双杂金属配合物3是一个由中心对称的[Cu2(L^2)]^2+部分与两个含有氰基的fFeⅢ(bpb)(CN)2r离子构筑四核分子.八核化合物4是由两个[Fe(CN)。]3一离子连接了三个[Cu2(L^2)]^2+离子构筑而成.磁性调查揭示了化合物1、3和4都表现出整体的反铁磁行为.  相似文献   

17.
陶偌偈  臧双全  梅崇珍  王庆伦  廖代正 《化学通报》2004,67(11):859-861,858
合成了一种新的不对称草酰胺桥联异双核配合物 [Cu(oxbe) Mn(phen) 2 ]Cl O4· 3H2 O[oxbe表示 N- (2 -羧基苯 ) - N′- (2 -氨乙基 )草酰胺的 - 3价阴离子 ,phen代表 1,10 -邻菲林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PR谱等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推测该化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 ,铜离子为平面正方构型 ,锰离子为八面体构型。在 5~ 30 0 K范围测量了标题化合物的变温磁化率 ,经最佳拟合分别得磁参数 J=- 2 9.3cm-1,表明在异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有较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二水氯化铜、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钠合成了桥联配体双核铜配合物[(bipy)-(DCA)Cu-(DCA)-Cu(bipy)-(H2O)]·3H2O(式中bipy为2,2'-联吡啶,DCA为去甲基斑蝥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导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经验分子式为Cu2C36H40N4O1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1251(2)nm,b=1.2707(3)nm,c=1.7345(4)nm,α=94.86(3)°,β=107.61(3)°,γ=112.50(3)°,V=2.1264(7)nm3,μ=1.066mm-1,Z=2,Dc=1.374g/cm3,F(000)=908,R=0.0547,wR2=0.1355,GOF=0.815.配合物中两个铜原子呈六配位的拉长畸变八面体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四种新型具有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结构Cu(Ⅱ ) -M(Ⅱ ) (M =Mn ,Ni,Cu ,Zn)的双核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摩尔电导 ,热重分析 ,室温磁矩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经研究推定 ,此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 ,Cu(Ⅱ )处于平面正方场M(Ⅱ )处于八面体场中 .室温磁矩测定表明通过草酰胺桥联配体金属离子间有一定的反铁磁性自旋偶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Using a new ligand 1,6-bis(1,2,4-triazole-1-yl)hexane (L), one-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 [Cu2(L)(CH3CO2)4]n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spectra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0.722 5(7) nm, b=0.808 0(8) nm, c=1.173 1(11) nm, α=72.294(11)°, β=88.049(11)°, γ=66.294(11)°, V=0.594 2(10) nm3, Z=1, R1=0.037 0, wR2=0.098 3. The fundamental unit comprises two copper atoms (Cu(1), Cu(1A)), four μ2-bridged CH3CO2- and one ligand molecule. Cu(1) and Cu(1A) are both five-coordinated by four oxygen atoms from four μ2-CH3CO2- and one nitrogen atom from bridging ligand, forming a distorted square-pyramidal coordination configuration. Cu(1) and Cu(1A) are linked via four μ2-bridged CH3CO2- anions to form a paddle-wheel structural unit, which furthermore self-assemble into 1D chain via bridging ligands. CCDC: 6034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