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蝇幼虫抗菌肽MDL-1的构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肽MDL-1的结构特征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肽MDL-1结构中含有螺旋、无规卷曲、折叠构象的吸收特征; 圆二色谱显示抗菌肽MDL-1结构相对比较稳定, 抗菌肽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构象发生改变; 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家蝇幼虫抗菌肽MDL-1在280 nm波长的激发光下, 荧光光谱为Tyr残基和Trp残基共同提供, 而且Trp残基不是位于抗菌肽分子的表面, 而是位于分子的内部,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抗菌肽的抗菌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家蝇幼虫抗菌肽MDL-1的荧光光谱和淬灭剂对内源性荧光的影响。家蝇幼虫抗菌肽MDL-1在激发波长280 nm时,其荧光光谱为酪氨酸(Tyr)残基和色氨酸(Trp)残基共同提供。结果表明,KI不能淬灭抗菌肽MDL-1的Trp残基的荧光,而丙烯酰胺(Acr)能淬灭几乎所有的Trp残基的荧光(f-0.92);这说明,Trp残基不是位于抗菌肽分子的表面,而是位于分子的内部。  相似文献   

3.
基于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型D-A-D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双(2-乙烯基-3,4-二烷氧基噻吩)-对-2,5-二苯基-1,3,4-噁二唑[(3,4DAOTV)2-OXD],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元素分析法(EA)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荧光(PL)光谱及电化学分析研究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在氯仿溶液中,各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basx)在382-383nm之间,光学带能隙在2.92-2.97eV之间,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在448-452nm之间,发出明亮的青色光,荧光量子产率可达36.8%-37.6%;在固体薄膜状态下,各化合物于513-516nm处发射出亮蓝绿色光.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三种大π共轭分子在正、负向区域均表现出明显的氧化、还原现象.其中,5.65-5.70eV的电离势(Ip),与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空穴传输特征相符;电子亲和势(Ia)在2.74-2.88eV之间,与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特性相近,这利于电子从阴极的注入和传输.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D-A-D型共轭分子共平面性好和电荷离域程度高,对光电功能材料的分子界面组装、载流子的有效传输和器件量子效率的提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运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28nm,在固态下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8nm,均属于蓝光发射,具有作为蓝色发光材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 C)的同步荧光光谱特性,发现在波长差Δλ=20nm时表现为酪氨酸(Tyr)残基的荧光峰,在Δλ=80nm时为色氨酸(Try)残基的荧光峰。同时考察了浓度对Cyt C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为Cyt C的定量测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氧氟沙星与脲诱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脲(Urea)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结构的影响以及氧氟沙星(Oflx)与脲诱导的BSA结合的情况.结果显示:Urea诱导BSA变性历经两步、三态且伴随中问态形成的过程中,随着Urea浓度的增大,BSA荧光强度降低并先蓝移(344~336 nm),后又红移至350 nm.Urea浓度在4.6~5.2 mol/L范围时,Oflx对BSA中间态有强的猝灭作用(KQ)=10.46X 104L/mol,Urea 4.8 mol/L)和较大的结合常数(KA=3.8807X105L/mol,Urea 4.8 mol/L),但是结合位点数小(n=0.76,Urea 5.0 mol/L),能量传递效率低(E=0.3002,Urea 4.8 mol/L).同步荧光光谱显示:Urea诱导BSA去折叠时,色氨酸残基(Trp-212)微境并未发生改变,而酪氨酸残基(Tyr)的最大荧光发射峰蓝移,Oflx的加入诱导Trp-212的微环境更具疏水性.Oflx加速了Urea对BSA的失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1H谱的谱峰识别,是以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其溶液构象的基础。由于胰岛素复杂的聚合行为,使谱峰变宽,难以作谱峰识别。S-磺酸型胰岛素A及B链有分辨良好的氢谱。本文报道以500MHz二维相关谱(绝对值型)、400MHz双量子滤波相关谱、接力相干转移相关谱、核Overhauser二维谱,对S-磺酸型B链在重水中~1H谱的残基质子自旋体系的解析;报道了B_3Asn,B_9 Ser,B_(16)Tyr,B_(22)Arg,B_(26)Tyr,B_(27)Thr,B_(28)Pro及B_(29)Lys谱峰的专一识别。由碱侧pH滴定,测得B_(16)Tyr,B_(26)Tyr的pK值分别为10.65及10.60。  相似文献   

8.
砷原子团簇结构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三种方法:局域自旋密度近似SVWN、梯度修正BLYP、杂化密度泛函B3LYP,优化了中性Asn、负离子Asn-(n=2~5)的结构,在优化结构基础上计算了它们的振动光谱,获得它们稳定的最低能量态的结构.其中中性Asn(n=2~5)的稳定结构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的理论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而对负离子Asn-(n=2~5))的稳定结构作了预言.同时计算了Asn(n=2~5)的绝热电子亲和能(EAa),与有关光电子谱学的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一种新型香豆素-萘酰亚胺荧光/电子顺磁共振双功能探针CNNOH,并结合荧光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可结合荧光光谱的灵敏性和EPR波谱的特异性进行次氯酸的检测;由于香豆素与萘酰亚胺之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探针分子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135 nm),可有效避免由激发光导致的杂散光对检测的干扰.该双功能探针具有检出限低(0.214μmol/L)、反应速度快(~10 s)、检测范围宽(0~5 mmol/L)、选择性好及在生理条件下稳定的特点,预期在活体细胞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菜籽油热氧化过程中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结合二维相关技术解析菜籽油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并与油脂氧化化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油具有叶绿素a的荧光特征(Δλ=10 nm,λex=674 nm)和叶绿素b的荧光特征(Δλ=60 nm,λex=620 nm);热氧化过程中,产生了(Δλ=60 nm,λex=448 nm)的特征同步荧光峰。双因子的平行因子分析表明:Δλ为10和60 nm的同步荧光光谱分别为第一、第二主要成分,分别对应叶绿素a和油脂氧化产物的荧光特征;随着热氧化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的同步荧光强度降低,而油脂氧化产物的同步荧光强度逐渐升高。二维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a热氧化速度、叶绿素b热氧化速度、油脂氧化产物生成速度依次降低。代表叶绿素氧化程度的SFI674和代表油脂氧化产物产量的SFI448与油脂氧化化学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同步荧光光谱可作为衡量食用油热氧化劣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测得了长白山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 1的最适反应的pH范围为 7.0~ 8.0 ,且与酶反应底物对甲苯磺酰-L -精氨酸甲酯 (TAME)的反应无明显的最适应反应温度 .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酶的酪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色氨酸残基的荧光所掩盖 ;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当发射波长与激发波长差Δλ分别为 2 0nm和 75nm时 ,精氨酸酯酶 1的荧光光谱分别由酪氨酸 (Tyr)和色氨酸 (Trp)残基所贡献 ,且处于亲水性环境中 ;精氨酸酯酶 1的荧光发射强度受溶液酸度变化的影响 .I- ,Acr和NBS对精氨酸酯酶 1的荧光淬灭结果表明这种酶中含有多个色氨酸残基 ,且处于不同的微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芘(Quadri(pyrene), QP)染料分子,通过核磁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光学性质.采用乳液法,在水相中将QP制成纳米粒子.同时,引入尼罗红小分子,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使纳米粒子发出630~670 nm的近红外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钯催化Heck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三苯胺-噁二唑超支化荧光聚合物PI. 用飞秒Ti:sapphire激光研究了PI的三光子和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光谱, 激发波长位于近红外区(800~1350 nm). 在1280 nm和80 fs激光激发下, PI的三光子上转换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25 nm(THF), 534 nm(CH2Cl2)和578 nm(DMF). 在800 nm和150 fs激光激发下, PI的双光子上转换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27 nm(THF), 532 nm(CH2Cl2)和573 nm(DMF). 采用非线性透过率法测定荧光聚合物PI的三光子和双光子吸收系数. 系统研究了PI的线性吸收和透过、单光子荧光、荧光寿命、前线轨道能级及热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 三苯胺-噁二唑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多光子吸收和上转换荧光发射性能比树型分子或线型聚合物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突变体蛋白Tyr44Phe的基因, 进行了蛋白的表达、分离纯化、谱学表征和稳定性研究. 由电喷雾质谱所得突变体蛋白的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 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表明, Tyr44Phe的点突变虽没有改变血红素的六配位结构, 但对血红素的构象有所影响. 突变体蛋白的热、酸稳定性研究表明, 定点突变降低了血红素与蛋白肽链之间的结合力, 导致血红素易从疏水腔中脱出, 说明Tyr44对蛋白的结构稳定性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在琴  钱鹰 《有机化学》2014,(11):2354-2361
以双碘代芳醛4-[N,N-二(4-碘苯基)氨基]苯甲醛与4-乙烯基吡啶通过钯催化双位点Heck偶联反应制备了中间体TPAPy,TPAPy再与碘代十八烷反应得到吡啶盐衍生物TPAPyS.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确认,测定了吡啶盐TPAPyS在固态、水溶液中及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吡啶盐TPAPyS在固体状态下发出暗红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654 nm,测得固体量子产率为3.83%.TPAPyS在水溶液中发出红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647 nm.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化合物TPAPyS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12~640 nm.测定了吡啶盐TPAPyS与牛血清蛋白(BSA)、胱氨酸(DCys)及半胱氨酸(Cys)在生理条件下的光谱行为,吡啶盐TPAPyS与BSA、氨基酸作用后荧光发射强度均增加.吡啶盐TPAPyS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红光发射材料,荧光发射峰位于近红外波段,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牛血清蛋白和氨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高荧光性含锌类水滑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  章文贡 《化学学报》2008,66(4):481-486
本研究将适量锌离子(II)取代镁铝水滑石中的镁离子(II), 以及将一定量的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分散于镁铝水滑石层间的亲油性阴离子中, 使与其板层表面上的锌离子配位, 经共沉淀法, 合成、组装得到一类迄今未见报道的具高荧光性的类水滑石(Zn-HTLC)荧光材料. 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这种类水滑石在紫外光下可发出强烈的蓝绿色荧光(501 nm), 荧光强度高达4.5×105 a.u., 说明锌离子(II)分散于类水滑石的氢氧化镁板层中, 可有效防止发光结构单元的荧光猝灭, 而且溶于层间阴离子中的配体与板层上的锌离子(II)配位所形成的特殊组装结构, 增强了发光中心的不对称性, 也是其具有高荧光性的可能原因. 热分析结果显示, 这种类水滑石耐热性强, 有望应用于各种功能性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色散荧光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和空间分辨光谱方法,在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对以N2气为载气的H2O蒸气脉冲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激发解离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所得色散荧光谱归属于N2(C3∏u→B3∏8)、·OH(A2 ∑=→X2∏)、H(n=3→n=2)的辐射跃迁;并对N2*、·OH*、H*三种活性粒子的指纹灵敏谱线(337.2、308.4、656.5 nm)荧光信号进行了时间分辨测量.结果表明,·OH*和H*荧光信号分别滞后N2*荧光信号7.4 ns和17.6 ns,由此推断H2O分子的激发解离通道为:H2O分子与高能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激发,被激发到第一激发电子态的高振动能级,然后自解离成激发态的·OH*自由基和基态的H原子.空间分辨测量结果表明,在距负电极0.5 mm附近,活性荧光粒子浓度最高,正好对应流光放电的负辉区,该区域电子温度和电子浓度最高,更有利于活性粒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薁2/6-位芳基取代的六个模型化合物1~6,化合物1~3和4~6分别为薁2-位和6-位取代的化合物,其取代基顺序均分别为五氟苯、苯和α-噻吩.对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以及质子响应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2/6-位不同取代芳基对于薁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在薁的2/6-位引入不同取代芳基均可以使其S0→S2跃迁吸收峰红移(Δλ=6~68nm),2/6-位引入给电子的噻吩基团发生明显红移(Δλ=68/48nm),其中2-位引入给电子噻吩基团红移更加明显(Δλ=68nm).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薁6-位引入强拉电子的五氟苯,所得化合物4荧光强度最强(φF=0.082);质子化后,同样含有五氟苯基的化合物1-H~+的荧光强度最强((φF=0.359).电化学和DFT理论计算表明,在薁2/6-位引入拉电子的五氟苯基可显著降低分子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能级(1和4的ΔEHOMO/ΔELUMO分别为-0.23/-0.18和-0.20/-0.15 eV).这些研究结果为基于薁的有机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pH=4.5的HAc-NaAc介质中,Cd2+,phen及EY三者能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Cd(phen)3]EY,其共振瑞利散射和共振非线性散射显著增强,最大的光谱散射波长分别位于RRS(375nm),SOS(732nm)及FDS(372nm)处.其散射增强程度(ΔI)与Cd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16(RRS),0.28(SOS)和0.10μg/L(FDS).采用分子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对该缔合物的共振瑞利散射及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共振增强原因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d2+的检测与国标方法无显著性差异,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以硝酸银为前体物,甲烷氧化菌素(Mb)将Ag(Ⅰ)还原Ag(0),并形成纳米银粒子(AgNPs),同时Mb吸附在形成的AgNPs表面,起到保护剂作用避免AgNPs聚集沉淀.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等对合成的AgNPs粒子过程、Mb合成AgNPs官能团、AgNPs形貌和AgNPs结构及价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b可以一步法合成AgNPs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