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依赖于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善于把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和提高创造力有机地引入教与学的全过程.本文着重谈谈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教育.1学习方法的创造教育 会学习这是未来人的特征.所以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会学习相对学懂、学会来说,是层次更高的要求,意思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教师教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并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2知识体系的创造教育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获得了物理学… 相似文献
2.
3.
借鉴物理学史 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教兴国 ,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 ,物理发展史上的人物、观点、事物和过程对物理教育工作者无疑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本文就物理学史在物理教育中的功能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1 以史为线 ,导入概念 ,激发求知欲物理学的每个概念、规律、理论在目前教材中无一例 相似文献
4.
5.
6.
7.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的思维形式 ,是中专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物理概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每个物理概念都有自己本身的特点 ,但就其形成和发展的思维过程又有共同之处 ,因此 ,物理概念的教学有一定的程序性 .1 适当引入概念概念引入适当 ,自然能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必要性 ,能较好地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中 ,引入概念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 .1 从旧知识引入概念在已掌握的概念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概念 ,能使知识系统连贯 …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要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与之有关的内容很多 ,现仅就以下三点谈些看法 .1 注意物质的客观属性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客观属性是决定物质运动的三个因素 .物质的客观属性起着推动运动内因的作用 ,即物质的客观属性决定了运动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物理学史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史料,分析了中国物理学史有"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扎根炎黄情结"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并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角度,提出了利用中国物理学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中专物理教学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而物理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 .为此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 ,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认为 :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重视情感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要想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并喜欢老师所授的课程 ,老师必须喜欢自己的学生 ,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 .因此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做到平易近人 ,主动了解、关心学生 ,帮助他…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中专物理教学应渗透现代化社会意识。 1 环保意识 在声、光、电磁波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如给学生讲述:60年代初期,美国F104喷气机在俄克拉荷马市10100m上空作超声速飞行试验,每天飞8次,飞行6个月。结果,在飞机轰隆声下,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死了6000只。在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培养创造意识主要就是使学生保持好奇心 ,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性和问题的敏感性 ,发展探究性等个性品质 ,来激发创造动机 ,培养创造兴趣 ,产生创造热情 ,形成创造习惯 .好奇、求实、创新是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 .物理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物理学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 在讲述物理学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形态的发展历史 ,其中有许多关于创造的故事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最丰富的原材料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教学中 ,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法拉第由电流的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图象研究物理规律,具有形象直观,物理动态过程清晰等优点.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课堂上如何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情感教学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1 掌握向师心理,进行情感教学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凡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腔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教师爱学生,学生爱教师的良好氛围,一旦师生间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学生们就能“亲其师、信其道”,自觉地实现教学过程的默契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