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由聚电解质自组装多层膜制备微孔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通过静电作用交替沉积可以得到自组装多层膜,由于这种技术可操作性强,用途广泛,近十几年来已有了大量的研究.聚电解质多层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纳米孔和微米孔.Fu等研究了聚丙烯酸和聚乙烯基吡啶组成的氢键自组装多层膜在碱溶液中溶去其中的聚丙烯酸后,剩下的聚乙烯基吡啶重构形成微孔薄膜.Mendelsohn等发现将聚丙烯酸和聚烯丙基胺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浸入pH=2.4左右的溶液中可制备微孔薄膜.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使强聚电解质多层膜形成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2.
纳米自组装聚电解质超薄多层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在溶液中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超薄多层膜,这种膜的结构可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控制。就其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张信  储诚灿  黄凯华  苏朝晖 《应用化学》2012,29(12):1433-1437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构筑单元,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制备了多层膜,利用薄膜中存在的抗衡阴离子,选择AuCl-4和PtCl2-6作为Au和Pt的前驱体,通过连续的阴离子交换/还原,原位制备了Au-Pt双金属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数据表明,在聚电解质多层薄膜中成功地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u@Pt双金属纳米粒子。 这种纳米粒子在电化学催化、燃料电池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alt-马来酸)的苯乙胺衍生物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色谱硅胶表面交替沉积得到聚电解质多层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研究了HPLC固定相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多层膜HPLC固定相被成功构筑在硅胶颗粒表面;制备的多层膜固定相可方便地用于6种芳香烃类及4种烷基苯类物质的分离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LBL技术在制备HPLC固定相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殷明杰  安全福  钱锦文  张阿平 《化学进展》2011,23(12):2568-2575
在过去几十年中,光纤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领域。光纤的抗电磁干扰、可远程监控、多重监测、体积小及质量轻等特点,使其在传感器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膜构建的光纤传感器自2000年诞生以来,已快速发展成为传感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该类光纤传感器在微量物质的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光纤和光纤传感器优点出发,总结了基于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光纤传感器种类、性能、检测原理以及相应的光纤结构和自组装材料;进而结合作者已做的相关工作,论述了在光纤基底上的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及基于自组装膜的光纤传感器的测试;重点综述了近十年层层自组装膜的光纤pH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及其他类型的光纤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并展望了今后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多层膜光纤传感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胶体颗粒在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的可控组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状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表面的组装.该组装受表面性质影响,通过对多层膜的最外层的组装条件或利用盐溶液对多层膜进行后处理可以控制胶体颗粒在膜表面的组装密度.  相似文献   

7.
金属纳米颗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X射线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不同层数的Au纳米颗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用X射线反射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膜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当Au纳米颗粒下面的聚电解质层较薄时,膜中无清晰的界面结构;随着Au纳米颗粒下面的聚电解质层的增厚,金属-聚电解质多层膜的界面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8.
聚电解质多层有序膜电极的生成及其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在金电极表面硫醇自组装膜上聚电解质多层有序膜的形成过程及其电化学特性。用紫外光谱和电化学方法对多层有序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序膜影响着离子在膜中的穿透性,离子型电活性物质如铁氰根离子和亚甲蓝等可嵌入有序膜中,研究了多层有序膜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膜中铁氰根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扼要论述了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制备过程中电荷密度、驱动力及增长方式等对膜厚和膜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聚电解质自组装渗透气化膜和离子分离膜研究概况.对聚电解质自组装分离膜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扼要论述了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制备过程中电荷密度、驱动力及增长方式等对膜厚和膜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聚电解质自组装渗透气化膜和离子分离膜研究概况。对聚电解质自组装分离膜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用二乙酰化甲壳素(DAC)包囊的方法,对包囊树脂的膜层进行了考查,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动物血液灌流试验表明,树脂经DAC包囊后,灌流过程中血小板和血细胞的损失显著减少,吸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巴胺自聚合及肝素固定改善钛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巴胺自聚合及肝素固定的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修饰, 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 采用水接触角测量、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甲苯胺蓝法(TBO)等方法对所修饰的材料进行了表征. 采用溶血实验检测了材料的溶血性能, 并结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试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对所修饰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多巴胺能够在钛表面实现自聚合, 肝素可以共价接枝在聚多巴胺层上, 经肝素修饰后的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 而且具有较低的溶血率, APTT时间显著延长, 血小板的黏附数量和被激活程度也显著降低. 因此, 纯钛经多巴胺自聚合以及肝素接枝修饰后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有望成为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新型心血管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功能改性剂, 通过AIBN分解产生的异丁腈自由基进攻氧化石墨烯上五元环与七元环的缺陷点, 形成氰基改性氧化石墨烯中间体, 再通过水解反应制得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eneO-C(CH3)2-COOH]纳米材料.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 热重分析(TG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 并采用复钙时间测试考察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研究结果表明, 氧化石墨烯中羧基的含量可以通过调整AIBN和GeneO的投料比来控制. 本方法不但可提高氧化石墨烯的羧基含量, 而且可使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Electroanalysis》2003,15(13):1139-1142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c‐PEM films have been studied by changing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chains and the content of Fc moiety in the film systematically. We have prepared a series of PEM films by a layer‐by‐layer deposition of polycations, Fc‐modified poly(allylamine) (Fc‐PAA) and poly(ethyleneimine) (Fc‐PEI), and polyanionic poly(vinyl sulfate) (PVS) on the surface of a gold electrode.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the Fc‐PAA/PVS and Fc‐PEI/PVS films depended significantly on the content of Fc moiety in the polymer chains and on the polymer type. Fc‐ PAA and Fc‐PEI polymer chains can penetrate 3 or 4 PAA/PVS bilayers inserted between the redox polymers and electrode. The Fc‐PAA film‐modified electrode can be used for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ascorbic acid.  相似文献   

15.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银纳米镀层, 并将钢板置于全氟硅烷溶液中浸泡, 通过动态凝血实验、 抗凝血时间测定、 血小板黏附实验、 溶血实验和蛋白吸附实验等手段, 测试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表明, 通过上述方法可明显改善316L不锈钢的血液相容性, 而抗凝血性能、 溶血率及纤维蛋白吸附量不亚于裸钢板. 与316L裸不锈钢相比, 银镀膜全氟硅烷浸泡316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冠状动脉支架材料,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N—酰化壳聚糖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了一系列N-酰化壳聚糖膜的抗张强度、透水性、VB_(12)的透过性、透氧性以及血液相容性。N-已酰化壳聚糖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在制膜过程中,加入分子量为1500的聚乙二醇为致孔剂,则可使N-己酰化壳聚糖膜的渗透性有较大提高。同时保持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乳酸-苹果酸共聚物(PLMA), 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备了悬挂羧基聚乳酸(PLMACA), 考察了手臂长度及端功能基团对改善聚乳酸的血液相容性及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PLMACA同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 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血管(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是决定该材料能否在临床成功应用的重要标准之一.当材料与血液接触后,会引起溶血、凝血和免疫等一系列反应,机制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材料临床应用前需根据ISO 10993-4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血液相容性评价是其中重要部分,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本文总结了近年对血液相容性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Preparation and blood compatibility of different shape polyvinyl alcohol(PVA)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Firstly, the tabular and tubular[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 capillary as supporter] PVA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then,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 was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PVA membranes. The effects of the shap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on blood compatibility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mPEG modified PVA membranes, especially mPEG modified tubular membrane, could availably repel the adhesion of the platelets. In addition, the anticoagulant mechanism of mPEG with a steric repulsion effectiveness was confirmed further via different graf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