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我校也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1)导学案的编写习题化,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简单直接,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辨;(2)导学案容量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课堂上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少.究竟什么样的导学案才能助力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导学案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提高?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为例,旨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导学案编写策略.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笔者也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尝试和探索.从新课程不断深入的改革来看,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也比以往来得更为迫切.何为教学有效性呢?有效教学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合理的界定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是这么认为的:教学有效性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性发展,这样的教学是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继续发展理念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2008年江西省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11年即将开始新课改的首次高考.课改卷的考试方向怎样?面对这次革命性课程改革,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笔者就关注新课改、对接新高考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同学 ,下面的图案漂亮吗 ?这些图案中包含了一些曲线 ,其实它们都是由多条线段构成的 .请按照下面的步骤试一试 :图 1图 2①画一个角 ;图 3②在角的两边取距离相等的点 ;③将这些点按如图3办法编上号码 ;④把号码相同的点用线段连起来 .你得到了什么有趣图案 ?利用这个办法尝试画出上面的图案 .你也可以发挥想象 ,自己创作出更有趣的图案来 !如果你动手画了 ,就会发现一系列的线段包围出一个抛物线的形状 ,这在数学上称为“包络” .一系列的线段为什么会包围出一个抛物的形状来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 !让我们来考察一个简单得多的问题 :…  相似文献   

5.
三何必要继续用这样一种不精密的阐述作为教材 ?质疑二 :数学已有了极其伟大的发展 ,为什么不教新的数学概念却拘泥于沿用了两千年的老材料 ?对质疑一的回答是 :开始学习平面几何的学生是一些十来岁的孩子 .如果把教材弄成像希尔伯特《几何基础》一书那么严谨 ,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为这些孩子们所接受 .开始时容忍一些含混和不够严谨之处 ,正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更加成熟以后能够学会严谨而不含混的数学 ,须知人们在懂得数学系的严谨公理之前早就学会了数数 (sh摮sh敶) .试想 ,如果在幼儿学习数数之前 ,先要让他学习严谨的皮亚诺自然数公理 …  相似文献   

6.
分形是20世纪才开始研究的几何图形,它的每一部分和整体都相似,更宜于刻画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并探究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敏 《数学通报》2006,45(2):9-10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应该采用一些什么样的策略,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课本让学生先读、题目让学生先做、规律让学生先找的“三先”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下面给出三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1课本让学生先读对一些概念课或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内容,采用课本让学生先读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使学生学会学习.其课堂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8.
新年寄语     
<正>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关注支持下,?中学生数学?同大家一道迎来了新的一年.数学让我们相识,将会使我们更接近.去年七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数学的地位与作用得到进一步阐释: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的普及与提高,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联.?中学生数学?理应在其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新的一年里,刊物将继续保持面向中学生的宗旨,希望刊出更多的读者喜欢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此文是对《数学通报》2 0 0 0年第 10期中一文提出不同意见 ,我们认为这对中学教学中如何掌握推理的严谨性等问题的讨论是有益的 .但我们认为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 作为教师应该区别哪些解法是 (逻辑 )不严格 ,哪些是犯逻辑错误 ?2 什么情况下允许学生利用直观作一些不严格的逻辑推理 ?需要注意 ,在任何情况下犯逻辑错误的毛病是不允许的 .3 在课堂教学 ,做习题时怎样掌握严谨性和量力性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0.
上期登的竞赛题,本期分析与解答。虽然,这10道题有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做过了。但是,还请大家花点时间,再对照一下:你都算对了吗?算法有什么异同?哪个算法更简便?温故而知新,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还有更巧妙的算法,请你务必寄来,我们一定登在下期刊物上,让所有  相似文献   

11.
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话费支付也成为人们生活开支的一部分.那么怎样的支付形式对你来说更划算,怎样的消费更适合你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2.
王圣 《数学通报》2016,(4):37-38
问题在锐角△ABC中,求证:tan2 A+tan2 B+tan2 C≥6+3(cot2 A+cot2 B+cot2 C).(1)这是贵刊2015年5月号问题2245[1],命题者提供的解答构思精巧,一般人并不易想到.笔者思考的是,能否有更直接一些的证明方法?另外,式(1)中的常数6是否为最佳?能否作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金天寿 《数学通报》2012,51(6):24-27
条件概率是概率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执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条件概率"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遇到实际问题一做就错.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条件概率教学的一些建议.1结合条件概率的正例,让学生充分领略概念内  相似文献   

14.
部分高校开始的自主招生破冰之行,预示着2006年是高考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高校招生的改革似乎渐行渐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命题与高招改革会有怎样的互动呢?笔者认为,今年的上海卷与天津卷较往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所反映出命题思路的一些变化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特别是高三的复习工作有一些新的指向.……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感觉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那么数学教学中 ,教师该给学生以什么样的感觉呢 ?让我从下面这段师生对话说起 .对话片断 :师 (后面称之为 A老师 ) :小同学 ,你叫什么名字 ?生 :老师 ,我叫小 C.师 :你读几年级啦 ?生 :老师 ,我读初二了 .师 :今天你来找我 ,是有什么问题问吧 ?生 :也没有什么具体的问题 ,就是…就是几何证明题不会证 ,我们老师 (后面称之为 B老师 )说我“没有逻辑性”,几何没法学了 .我想问问您该怎么办 ?师 :没那么严重吧 ,让我来试试你 .图 1(顺手打开课本 ,找了一道题 )如图 1 ,已知 :直线AB、CD被 EF、GH所截 ,∠ 1 …  相似文献   

16.
熊如佐 《数学通讯》2012,(24):14-16
如何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有指导的再创造",数学家波利亚也说过"顺乎自然地帮助学生",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再创造的原则按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去发挥数学资源的再创造价值.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把题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部分高校开始的自主招生破冰之行,预示着2006年是高考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高校招生的改革似乎渐行渐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命题与高招改革会有怎样的互动呢?笔者认为,今年的上海卷与天津卷较往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所反映出命题思路的一些变化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特别是高三的复习工作有一些新的指向.……  相似文献   

18.
这一课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创设了情境 ;用初始问题——“这些现象有何共同特点 ?从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活动 ;然后 ,在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去学习 .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一些中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空间想象能力差,对课本上描述的事实,不能很好地领会,也不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更不知如何去动手“操作”.这里的“操作”,指的是按题中给定的条件去“做一做”,“摆一摆”,目的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学好立体几何知识,必须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如果这方面的能力差,遇到某些问题,往往会经过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这时,不妨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可能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那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动手“操作”呢?1 培养学生的作图…  相似文献   

20.
一堂高中数学新课程“样本课”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课例涉及的焦点问题教材的变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伊始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教材的内容处理、要求把握、教学方式及新课标理念的体现等方面都遇到了困惑.当新教材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理解课标要求,思考教材编写的意图,研究新教材“新”在哪里?“改”在何处?“教”的如何?更需要从操作层面把握课程改革中原有内容要求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对内容变化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作相应的思考.聚焦课堂,通过听课、评课和课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无疑是有效的手段.为了交流新课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