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乳化重油的分散相(水)微粒大小对重油掺水乳化燃烧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很大影响,本人在过去实验的基础上,用光学反射显微镜法对磁场作用下掺水乳化重油中分散相(水)的分散度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乳化重油的分散度与磁场强度、温度以及流速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磁化后有利于乳化重油的微细化,且效果比较显著;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分散相(水)的微细化,兼顾能耗和燃油的发泡、沸腾现象,以及磁化后温度的升高对分散度的影响减少,有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磁化后分散度与流速的关系呈峰值关系,本实验中流速较佳值为8m/s;磁场强度的增大也有利于微细化,磁场强度太高或太低均不会取得太好的处理效果,在1000GS-1400GS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2.
重油掺水乳化油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提出了一种快速测定乳化油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离心分离法, 乳化油稳定性与掺水率、乳化剂量以及搅拌程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掺水率越大,乳化油的稳定性越差,在掺水量低于10%时稳定性较好;乳化剂量的增加和搅拌程度的增大均有利于稳定性提高。此外,还测定了两种不同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HPE比LPN乳化 稳定性好;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乳化剂其HLB值在6.5 ̄8之间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磁场作用下乳化重油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磁化燃烧技术是一种新的燃烧技术 ,目前以日本发展较快[1,2 ] ,其节能效果也已为实践所证实[3~ 5] 。我们知道 ,掺水乳化重油稳定性好 ,燃烧状况就稳定 ;稳定性差 ,油水在进入炉膛燃烧前就已分层 ,不但起不到“微爆”效果 ,而且严重时导致熄火。作者曾对未磁化乳化重油的粘度、稳定性和分散度进行了实验研究[6~ 8] ,丘纪华等学者[9~ 11] 对磁化技术在石油、化工、燃料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重油掺水乳化后再经磁化处理后其稳定性发生怎样的变化 ,尚未见实验报道。因此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技术的节油和环保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显微摄像技术及算术统计的方法表征了甲醇乳化柴油分散相-甲醇的平均粒径。研究了甲醇乳化柴油分散相(甲醇)的粒径分布随高速分散器转子转速、乳化时间、乳化剂用量和甲醇的质量分数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甲醇乳化柴油分散相的平均粒径随转速、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但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乳化时间为2min和转子转速为5×2800r/min,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和甲醇的质量分数为10%时,甲醇乳化柴油中分散相存在最佳的分散度,其值为16μm。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分析分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高分散度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李基涛高利珍张伟德陈明树(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361005)70年来甲醇合成催化剂被广泛关注,特别是60年代后期英国ICI公司发明低温低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以来,人们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进行了深入地...  相似文献   

7.
燃料掺水燃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贺占博 《化学进展》1997,9(2):192-200
本文论述了有机物水蒸气重整催化剂、水煤气反应催化剂、水裂解催化剂等制氢催化剂在掺水燃料中的应用可提高热利用率并减少尾气中的毒性气体。文章还讨论了掺水燃料的分散系统结构与燃烧焓的关系并给出了作者的有关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分散度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反应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分散度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反应性能林励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高分散度担载型金属催化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催化过程,各国学者对这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80年代,双金属重整催化剂出现后,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双...  相似文献   

9.
重油加氢脱硫NiMo/γ—Al2O3催化剂的失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继新  杨兆荷 《分子催化》1999,13(4):297-303
收集了工业上用于重油加氢脱硫的NiMo/γ-Al2O3失活催化剂,用超声以,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处理,用热重,差热分析、程序升温氧化-质谱、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处处理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空气整段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中分散度影响因素及性能研究支正良,田笠卿(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南京,210009)(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南京,210008)关键词空气整段间隔流动注射分析,分散度,铁空气整段间隔FIA[1,2]的特点是将注入的试样带首...  相似文献   

11.
Complexes of the type NBu 4 MCl 3 PR 3 R=P.Tolyl,Ph,Bu) (M = Pt, Pd) a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MCl 2 or K 2 [MCl 4 ] by phosphine ligands. Addition of NBu 4 Br or NBu 4 I to these compounds, in dichloromethane results in a redistribution of halogens and formation of all six isomers of the type MBr 3 ?XClXPR 3 X= 0, 1, 2, and 3 which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31 P- 1 H NMR spectroscopy. The intensities show that the product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2.
聚β-羟基丁酸酯和聚ε-己内酯的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研究了聚 β 羟基丁酸酯 (PHB)与聚ε 己内酯 (PCL)在液相条件下的酯交换反应 .讨论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采用1 3C NMR ,FTIR ,DSC ,WAXD和TGA等方法对PHB和PCL共聚酯 (PHB co PC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结晶行为、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酯交换反应 ,所得到的共聚酯为嵌段共聚物 .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酯交换反应的发生 .随着酯交换量的增加 ,PHB co PCL的结晶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是 ,PHB co PCL晶体结构并没有因为PCL链段的引入而发生变化 ,而且它的热稳定性在空气气氛中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聚(ε-己内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DSC、IR方法研究了聚ε-己内酯PCL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物的相容性。观察到共混物只表现出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且随着含量的增加,半结晶高聚物的熔点下降,利用Flory-Huggins方程计算出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x_(23)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是热力学相容的。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两种高聚物的这种相容性,是由于PCL中的羰基和SAN中的α-氢的氢键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data obtained at 50° for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aquochromium(III) ions and adenine were analyzed to yield values for the 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adenine and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f 1:1 and 1:2 mononuclear complexe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for a 2:2 dimer for which elemental analysis data suggest a structure of the form (HL=neutral adenine): [(H2 O)2 (HL)Cr-μ(OH)3 -Cr(HL)(H2 O)2]3+. The kinet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1:1 complex is formed in excess adenine with a half-time of about two hours at pH=4.4 and 60°. The proposed mechanism involves an outer-sphere associative intermediate of appreciable stability (KA ~ 200) followed by rate-determining substitution of adenine for ligand water to produce the 1:1 complex. A much slower subsequent reaction yields the dimer as the final stable product. The formation of the 1:1 complex is an equilibration and both forward and reverse rate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The pH dependenc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ve species in the system are HL, Cr(H2 O) 5OH2+, and Cr(H2 O)4 (OH)2 +.  相似文献   

15.
烷氧基取代聚对苯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对苯(PPP)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特性的导电聚合物材料很早便受到人们的青睐.进入九十年代后,它作为一种蓝色电致发光材料又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1992年,Grem等[1]采用Balard前驱聚合物法合成了PPP并成功地用其制成了发光器件.1995年,他们...  相似文献   

16.
聚醚砜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锥板流变仪测试了分子量不同的国产聚醚砜(PES)样品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S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所得的粘流活化能与文献报道的ICI产品值相近.根据求得的零剪切粘度(η0)与分子量的关系推断样品的分子量已经接近临界分子量(MC),并利用转换因子αI=η0T/η0(TR)绘制了样品的叠合曲线,得到较好的叠加效果,同时还求得了WLF方程的两个经验常数C1和C2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