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做好教学笔记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峰 《化学教育》1998,19(8):36-38
实验教学是复杂、细致而艰巨的工作,几年来,我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做教学笔记,获益匪浅。一、教学笔记的内容教学笔记是实验教学活动的记录、分析和总结。所记载内容包括:1.准备实验的情况。包括实验器材准备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条件的探索、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特别是对于异常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措施及原因分析。3.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的记录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4.实验教学的经验和教训。5.对实验内容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二、教学笔记的作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周万明 《化学教育》2006,27(2):53-53,61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从实验中捕捉“异常”的现象并加以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加强研究性学习,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燕  王红轩  黄素兰 《化学教育》2023,(23):104-108
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化学实验课堂中“异常状况”的发生,抓住教学契机,顺“势”而为。通过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创造“灵活动态”的化学课堂。在具体教学策略实施分析的案例中,预设课堂可能的“异常状况”,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复杂情境的认知能力;面对课堂偶发的“异常状况”,通过“多角度辨析”,增强学生对复杂体系的分析能力;基于课堂典型的“异常状况”,通过“进阶式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处置能力。对“异常状况”处理的过程中,注重化学知识结构化,认识思路结构化,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情境、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整体设计,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援 《化学教育》2010,31(7):56-57
尽管实验探究被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但考虑到课堂时间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一些老师还是会选择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比如在“电解”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电解的规律,课堂教学表面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学生从演示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并不完整,一些实验现象根本就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以“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为例,从课题的选择、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我院“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和中师化学的演示实验中,有一大类是属于“对比性”的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以支持和验证所教授的化学理论。这类实验成功与否主要看现象之间的“对比”效果是否明显、强烈、突出,只有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做出了这种“对比”的效果,同时学生也看到了化学现象之间在对比中产生的区别、差别,才算达到了演示实验的预期目的。反之,若对比不突出,对问题的说服力就不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教师对实验的“对比性”认识不够,除了一些直接了当的对比性实验外,把一些原本是分步操作的先后对比的一个实验做成了前后联系似乎不大的2个近乎“孤立”的实验,弱化了对比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操作程序的改变,将其由不是对比性的或是对比性不太强的改造成对比性的或对比性较强的实验,以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固体表面结构和常用表面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结构化学基础课中增加表面结构知识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提出将“表面原子排布和表面电子态”、“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分析技术”等作为固体表面结构和性质教学的基本内容 ,同时将“单层分散原理”这一科技新发现作为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例子吸纳到教材中。介绍了单层分散的实验现象、原理及有关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苏淑芬  杨发福 《化学教育》2023,44(1):107-112
基于手持技术探究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通过将氢氧化镁水溶液的宏观变化与实验曲线相结合,进而推测微观的反应原理,最后再以可逆方程式等符号形式进行表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实现“四重表征”思维模式的培养,为相关的教学提供素材。此外,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批判质疑思维与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冲突与灵活思维的能力,落实“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