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ICP-AES初级专家系统中的谱线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ICP-AES初级专家系统中谱线模拟的理论基础,模拟了Ca、Mg和Al在LTE和non-LTE情况下的离子线与原子线,证明在non-LTE条件下,离子线与原子线的强度比增强了,比LTE条件下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扫描谱图。本研究模拟计算了Ca和Mg离子线的跃迁上能级能量对离子线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类Ne,类Na,类Mg和类Al碘离子的3d-2p跃迁波长和跃迁几率详细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各个谱线的加宽和谱线间的重迭效应。在局部热动平衡近似和高温条件下,模拟了各离化态离子共同存在时产生的光谱结构,给出了具有带状分布特征的伴线峰的中心波长和半最大全宽度。讨论了这种光谱在等离子体状态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ICP-AES法测定KDP晶体及其培养液中微量的Fe、Cr、Mn、Ca、Mg、Al、Sr、Ba,并对KDP基体对被测元素谱线强度的影响进行考察。以Sc作内标,方法简便,可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对类Ne、类Na、类Mg和类Al碘离子的3d-2p跃迁波长和跃迁几率详细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各个谱线的加宽和谱线间的重迭效应。在局部热动平衡近似和高温条件下,模拟了各离化态离子共同存在时产生的光谱结构,给出了具有带状分布特征的伴线峰的中心波长和半最大全宽度。讨论了这种光谱在等离子体状态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ICP-AES法分析水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Al、B、Ba、Be、Ca、Cd、Co、Cr、Cu、Fe、Mg、Mo、Mn、Ni、Pb、Sr、V、Zn等18种微量元素。方法简便、快速,只将样品简单酸化,即可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05-0.5μg/mL。相对标准偏差<18%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学测量方法结合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对金属Ag与Al与YBa2Cu3O7-x(YBCO)超导薄膜接触界面电学性质和扩散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Ag和Al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二与YBCO界面的互扩散特性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影响到接触界面的电学性质和接触窗口下YBCO超导性能,在Ag/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将引起Ag和O的界面互扩散,但对YBC  相似文献   

7.
文中所述的研究用实验室组装的强短脉冲供电辉光放电发射光谱(HCMSPGD-OES)实验系统,对铜基合金中的次要组分Ni,Al,Mn,S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辉光放电(GD)源在强短脉冲供电(HCMSP)时,原子线和离子线的发射得到增强,文中选用了Ni,Al,Mn,Si的次灵敏线作分析线,对影响分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几种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与样品的推荐值吻合较好,六次侧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使用扫描等离子体光谱仪,在与小功率ArICP类似的条件下,测定了空气氩气混合气冷却ICP中镁、铬、镉、锰谱线强度和信背比随冷却气组成及观测高度的变化,并估算了折衷条件下的检出限。结果表明对于离子线及激发电位较高的原子线,当冷却气中引入5~10%空气后,谱线强度最大并大于ArICP中数值;对于激发电位较低的原子线,随着冷却气中空气含量的增大其谱线强度逐渐减小。谱线的信背比则与激发电位及谱线波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ICP-AES直接测定硅灰石中Al、Mg、F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荷耦合器件为检测器的ICP-AES光谱仪直接测定硅灰石中Al、Mg、Fe。研究了等离子体轴向观测方式下在炬中心通道及偏离中心通道位置,硅灰石中Ca对各元素谱线基体效应。通过选取合适的工作参数与对比来消除基体干扰,测定了合成样及实际硅灰石样中Al,Mg,Fe基体匹配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MCDF方法计算子类镍离子(AgХХⅦ)的n=3,4的能级结构,n=3-4跃迁波长和振子强度,所得结果比最近国外发表结果(PhysScripta,43,150(1991)更接近实验值,为高剥离态离子谱线的辩识以及短波长激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ICP-AES法,对核纯海绵锆中17个杂质元素的测定进行了试验研究。取样量100mg时,Al、Ca、Co、Cr、Cu、Fe、Mg、Mn、Mo、Ni、Pb、Sn、Ta、Ti、V、Y和Zn的测定范围是10μg/g-3200μg/g。回收率为95.2%-106.5%。  相似文献   

12.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微量Ca和M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先用401型螯合树脂分离饱和氯化钠溶液中Ca和Mg再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Ca和Mg的方法。采用优化法研究了从基体预先分离Ca和Mg的操作条件,本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5%和5.5%,回收率分别为99%和94%。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邻-乙氧基)苯基甲烷(DAoEM),根据Cu^2+对H3PO4-Mn(Ⅱ)-Cr(Ⅵ)-DAoEM显色体系的干扰褪色作用,建立了一个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其检出限为4×10^-6g/L,铜离子含量在20-160μg/L范围内与1g(A0/A)成良好线性关系,体系稳定性和选择性良好,用于铅样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Polaroid667高速感光底片和大型石英棱镜摄谱仪,首次成功地拍摄到3000A~6450A范围内激波管中H2-O2爆轰及杂质光谱。经识别确认出以下谱线和谱带:OH(0,0)、OH(0,1)和O2Schumann-Runge分子谱带,管壁物质及管内附积物Fe、Cr、Ca、Mn、Mg、Na的原子谱线以及管壁物质和管内附积物参与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的分子谱带系FeO(黄带系)、CrO(红黄带系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告在A3M2Ge3O12∶Cr(A=Cd2+,Ca2+;M=Al3+,Ga3+,Sc3+)锗酸盐石榴石体系中,Cr3+离子室温下的红—近红外(R—NIR)宽发射带光谱性质。随位于八面体格位上的Al3+→Ga3+→Sc3+和十二面体格位上的Cd2+→Ca2+组成顺序变化,室温下,Cr3+离子的4T2→4A2能级跃迁的R-NIR宽发射带,发射峰及光谱的长波和短波边逐渐向低能长波边移动。这是由于晶场强度减弱,阳离子的离子半径增大的结果。在镉(钙)铝和镉(钙)镓锗酸盐体系中,少量Sc3+取代八面体上的Al3+和Ga3+时,可使Cr3+的R-NIR荧光发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6.
小白鼠组织和骨中铜锌铁钙镁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实验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小白鼠组织及骨中Cu,Zn,Fe,Ca,Mg含量进行了测定。样品采用浓HNO2和HClO4湿法消化,并用国家计量局的猪肝(GBW08551)作为标准物对测定方法进行了考核,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方法加收率:Cu99-100%,Zn102-103%,Fe99-100%,Ca99-104%,Mg101-103%,CV值为1.7-3.9%。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需样量少,符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友格-库塔法对多个方程组连续进行积分,提出了一种处理依赖于时间的Janes-Cummings模型,描述二能级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的耦合系数依赖于时间的JCM的哈密顿量为H=1/2ω0σ3+ω^+a^+a^+g(t)(σ+a+σ-a)h=1(1)这里,g(t)选择为时间上的一个脉冲g(t)=g0exp(-(t-t0)^2/2a^2),其中t0和a分别为脉冲中心和脉冲宽度,g0是一有量纲常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学测量方法结合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对金属Ag和Al与YBa2Cu3O(7-x)(YBCO)超导薄膜接触界面电学性质和互扩散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Ag和Al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二者与YBCO界面的互扩散特性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影响到接触界面的电学性质和接触窗口下YBCO的超导性能.在Ag/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将引起Ag和O的界面互扩散,但对YBCO体内O的分布及YBCO的超导性能影响不大,且有利于在界面形成好的电学接触;在Al/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后,界面则主要发生O向Al膜体内的扩散,并在Al和YBCO界面生成一不导电的氧化层,这些将影响到YBCO体内O的分布和接触窗口下的YBCO的超导性能.在合适的退火条件(约500℃氧气氛中)下退火,Ag与YBCO将形成小的接触电阻,利用剥离工艺制备的样品,其界面接触电阻率ρ(ρc=R×A)高于是10(-6)Ωcm2.  相似文献   

19.
药食两用花卉中营养元素的光谱测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拓扩SpectroAA-10(Varian)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对部分药、食两用花卉中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叶菜类比较,花卉中营养元素含量颇丰,其中尤以Fe、Ca、Mg、Co等更显著,且花卉是一种典型的高K低Na食品资料,极具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ICP-AES法,对核纯海绵锆中17个杂质元素的测定进行了试验研究。取样量100mg时,Al、Ca、Co、Cr、Cu、Fe、Mg、Mn、Mo、Ni、Pb、Sn、Ta、Ti、V、Y和Zn的测定范围是10μg/g—3200μg/g。回收率为95.2%—1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