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壤中痕量五氯酚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五氯酚因其对生物体的广谱毒性和诱突变性,被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监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它在红壤地区曾广泛大量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超声波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红壤中痕量五氯酚的方法,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一种较可靠的方法。该法的回收率为89%-101%。  相似文献   

2.
多氯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丽  巴特  郑明辉 《化学进展》2009,21(2):377-388
多氯萘(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PCNs)是一类理化性质相似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共有75个同类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全球范围内已陆续停止了PCNs的生产和使用,目前环境中PCNs的污染主要来自历史上生产和使用PCNs以及现有废弃物焚烧、金属冶炼及其它类似过程的废气排放.PCNs广泛分布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有所显现,PCNs的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PCNs的污染控制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环境管理的新任务.本文重点介绍了PCNs的特性、环境中PCNs的来源、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污染水平、环境化学行为与环境归宿.同时还讨论了我国有关PCNs研究的一些初步结果,展望了有关多氯萘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多氯萘的来源及环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氯萘(PCNs)具有和二口恶英类(PCDD/Fs)相似的结构和毒性,在全球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都能被检测到.本文介绍了环境中PCNs的主要来源和环境归宿,重点介绍了焚烧和金属冶炼等过程中PCNs的排放特征,归纳了当前全球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PCN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对我国多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PCNs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讨论.最后提出了PCNs相关研究领域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分离19种氯代酚的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的有机添加剂对其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的影响,发现除了缓冲溶液的pH值外,缓冲溶液添加剂对氯代酚的电泳分离也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与添加剂和氯代酚形成氢键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声电协同氧化2-氯酚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提出了超声波协同电催化的集成一体化反应体系. 在声电协同反应器中, 研究了2-氯酚(2-CP)的去除效果, 探讨了声电协同工艺降解2-CP的机理, 建立了声电协同作用的动力学模型. 降解途径研究表明, 2-CP降解经历了羟基对位氧化、开环分解、形成小分子有机酸等过程. 数据拟合显示, 在电流密度20 mA·cm-2、声频率20 kHz、声强0.27 W·cm-2、2-CP初始浓度200 mg·L-1等实验条件下, 声电协同氧化2-CP表观速率常数表示的增强因子达1.324, 表明协同效应存在. 根据反应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表面吸附理论, 推导出的动力学模型, 能较准确地描述声电协同体系中2-CP的初期降解情况, 模型数值解与实验值总体吻合良好, 模型参数取值与反应条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氯酚在D301树脂上吸附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氯酚在大孔弱碱树脂D301上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吸附质浓度及pH值下,D301树脂对对氯酚和邻氯酚的吸附量与溶液平衡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吸附过程类似于固相萃取过程,且分配系数与相应pH值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得的树脂上自由叔胺基团含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掺杂碳纳米管对五氯酚吸附作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检测高毒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五氯酚(PCP)的新型材料,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8,0)和(5,5)单壁碳纳米管(SWCNT)以及相应的Si、B和N掺杂的SWCNT对PCP分子的吸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8,0)和(5,5)SWCNT与PCP分子之间为物理吸附;Si原子掺杂(8,0)和(5,5)SWCNT,引起了碳纳米管掺杂部位六元环的畸变,增强了SWCNT的反应活性,掺杂后的SWCNT对PCP分子形成化学吸附,其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B和N原子掺杂的SWCNT对PCP分子的吸附没有明显增强.Si原子掺杂的SWCNT最有潜力用于检测PCP分子.  相似文献   

8.
9.
苯酚与对氯酚竞争吸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莉娟  杨学富 《应用化学》2001,18(12):1019-0
对氯苯酚;苯酚与对氯酚竞争吸附数学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氯酚为前生体生成二噁英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氯酚作为前生体生成二噁英类的问题,总结了热过程、光转化、酶反应三种途径中氯酚生成二噁英类的条件及机制。热过程中氯酚缩合成二Wu英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热解时间、含氧量和催化剂;而光转化过程中光强、溶剂种类、光敏物质的存在对氯酚生成Wu英有影响,热过程和光转化的反应机制均是通过自由基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对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氯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上的电化学行为。MWNTs/GC电极对对氯酚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相比玻碳电极对氯酚的氧化峰电位负移76 mV,峰电流达到玻碳电极上的8倍。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富集时间、溶液pH和扫描速率对对氯酚氧化的影响。并采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氧化峰电流与对氯酚的浓度关系,结果显示峰电流与对氯酚的浓度在2.0×10^-7-2.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8×10-8mol/L(S/N=3)。放置7 d后,对氯酚在碳纳米管上的峰电流仍能达到最初电流的96.2%,表明电极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臭氧氧化水中4-氯酚的机理和反应途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臭氧氧化4-氯酚的去除效果, 探讨了臭氧氧化4-氯酚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特性. 臭氧氧化涉及两种强氧化剂, 臭氧分子和羟基自由基. 实验结果表明, 当溶液中没有清除剂清除羟基自由基时, 臭氧氧化4-氯酚产生中间产物过氧化氢, pH中性条件下, 过氧化氢和臭氧分子联合作用生成较多的羟基自由基, 113 mg/L的臭氧投加量能完全去除浓度为20 mg/L的4-氯酚以及39%的TOC. 溶液中完全清除羟基自由基后, 臭氧分子也可以高效去除4-氯酚, 4-氯酚先被氧化成黄色的对苯醌, 进而转化成甲酸和乙二酸. 提出了臭氧分子以及O3/OH&;#8226;联合氧化4-氯酚的两 种反应途径. 臭氧氧化是一种高效去除4-氯酚的方法,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木材及木制品中残留五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木材及木制品中五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样品经丙酮提取,浓硫酸净化,正己烷萃取后吹干,于0.1 mol/L K2CO3的介质中用乙酸酐衍生,采用HP-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 ECD检测器进行检测.在0.01~5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05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6%~3.6%;回收率在89.3%~103.5%之间.方法具有灵敏、简便、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五氯酚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五氯酚(PCP)残留的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粒径为20 nm的胶体金颗粒,以此标记五氯酚抗体,制备金标抗体。将五氯酚包被抗原和羊抗鼠二抗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型号Millipore135硝酸纤维膜、型号VL78金标垫、型号SB06样品垫及吸水纸组装于PVC底板上,组装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通过试纸条上颜色的深浅,检测样品中PCP的残留量。试纸条检出限为10 ng/mL,检测时间为5 min。该方法检测所需试剂已预先包被在试纸条上,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廉,可用于五氯酚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光电协同效应降解饮用水中邻氯酚的机理与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 在集成光解电解一体化反应器中, 以邻氯酚(2-CP)为模型污染物, 通过产物和动力学分析详细探讨了光电复合作用的协同效应机理, 建立了光电复合作用的动力学模式. 表观动力学常数的对比表明复合协同作用对于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研究表明, 光电复合作用在研究条件下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互补效应, 降解反应的途径不止是单独的光解与电解途径的简单累加, 而是通过新的作用途径组合构成光电协同效应. 通过紫外光辐射激发和定向直流电场作用控制电极中毒和污染物分子的激发态及其迁移趋势, 从而大大提高了降解反应的效率. 通过光电复合作用能够触发构成高级氧化的多种自由基链反应, 从而取得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快速、完全的矿化. 动力学分析表明, 光电协同作用在溶液中形成的羟基自由基(OH·)反应是去除TOC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谢飞  吴明  任帅 《化学通报》2016,79(4):332-337
采用循环极化、微生物分析法、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磁场对316L不锈钢在含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磁场可以抑制SRB的生长;未外加磁场时316L不锈钢表面膜层以局部堆积为主,加有磁场时,局部堆积明显减小,膜层均匀致密的排列于基体表面;无论有或没有外加磁场,316L不锈钢表面均发生钝化膜破裂型点蚀,未外加磁场时的点蚀电位低于加有磁场时的。在相同的浸泡时间,未外加磁场时循环极化滞后环面积明显比加有磁场时的大,说明磁场可以有效抑制316L不锈钢点蚀的形成与发展,降低316L不锈钢的点蚀诱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种氯酚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据所得量子化学参数构建其对发光细菌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立的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62和0.876;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Q2ext为0.961,表明所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分子的体积愈大,化合物毒性愈强;最负非氢原子净电荷愈负,毒性愈强。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氯酚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的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毒液和卫生护理用品中的对氯间二甲苯酚方法.采用Hypersil C18 ODS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 0.5%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60∶40),流速为1.0 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对氯间二甲苯酚在10~400 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9.
尿素对土壤中碳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尿素对土壤中微生物腐蚀(MIC)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接菌土壤中尿素加速碳钢的腐蚀, 而在灭菌土壤中抑制其腐蚀. 接菌土壤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存在,腐蚀产物中检测到FeS2. 电化学阻抗谱(EIS)的结果表明, 在实验后期腐蚀过程由浓差极化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氯甲基化的低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通过交联反应和化学修饰反应制备了单宁酸修饰的后交联吸附树脂TAMR-1和TAMR-2,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和热重分析。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比较了TAMR-1和TAMR-2对2-氯酚、4-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吸附去除率。通过小柱吸附-脱附实验,探讨了TAMR-1对3种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TAMR-2相比,TAMR-1的比表面积较高,氯残留量低,后交联反应与化学修饰反应更完全。TAMR-1和TAMR-2的外推起始分解温度均超过680K。TAMR-1树脂对3种氯酚(C0均为200mg/L)的吸附去除率均超过85%,明显高于TAMR-2树脂,且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量最大。4%的NaOH溶液对吸附氯酚饱和后的TAMR-1树脂具有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