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瑞凤 《数学进展》2007,36(2):253-255
W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generalized three-dimensional (3-D) dissipative Hasegawa-Mima equations: △ut - ut + {u, △u} + knuy - vz + α△(u - △u) + f(x, y, z) = 0, (1) vt + {u, v} + uz + γv - β△v = g(x, y, z) (2) with initial datum v|t=0=u0(x,y,z),v|t=0=v0(x,y,z),(x,y,z)∈Ω∈R^3 (3).  相似文献   

2.
邱升 《中学生数学》2010,(6):23-23,22
命题 设直线l:f(x,y)=0与二次曲线g(x,y)=0交于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由{f(x,y)=0 g(x,y)=0,分别消去y,x得v(x)=0,v(y)=0(使u(x),v(y)的二次项系数相等),则以线段AB为走私的圆的方程为:u(x)+v(y)=0.  相似文献   

3.
黄兆麟 《中学生数学》2011,(2):15-15,14
问题 设x,y是实数,且a1x2+b1xy+c1y2=m(m≠0)时,求S=a2x2+b2xy+c2y2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魏祥勤 《数学通报》2005,44(10):35-37
抛物线上几个连接整点(横坐标为连续整数的点)Pn,Pn+1,Pn+2,构成的三角形及四边形PnPn+1Pn+2Pn+3的面积与抛物线y=ax^2+bx+c(a≠0,a,b,c都是常数)有什么关系呢?能否用公式表示出来呢?本文结合实例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韦达定理是:x1+x2=-b/a,x1x2=c/a,设不过原点的二次函数y=ax^2+bx+c=0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与y轴的交点是C(0,c),过A、B、C做圆M,  相似文献   

6.
函数思想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有些数学问题,若能根据有关题设条件和结论中的信息,构造出适当的函数,常可使问题顺利获解.这里略举几例,谈谈构造二发函数处理有关不等问题.例1。、尸、y为8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对于任意实数工、y、y,来证:Z‘十/十Z’>Zxycos。+Zyzcosg+Zzxcosy.另析将待证式整理为关于X的二双函>Zxycosa+Zyzcosg+Zzxcosy.氛热,这是根据二次国数f()一ax’+bx十c(a>0),茬O<O,则/(x)>0;反之,老人工)>0,则已<0.这就晏门适二发函数解有关不等问题的常用方法.例2已知实数a、…  相似文献   

7.
设a,b,c∈R,且a+b+c>0,ab十bc ca>0,abc>0,柬:a>0,b>0,c>0.此题在分种参考书中曾出现过,原证法都是用反证法证明的.这里结出一种简捷的巧证.设f(x)=(x+a)(x+b)(x+c)=x‘+(a+b+c)x3+(ab bc ca)x+abc从尾舟式来看,显然当X>ow人X)>o.意味着y一八X)的图象更X轴的正半细无交点,而y一人x)弓xs青三个交点(-a,0),(-b,0),(-C,0),所以必有一a<0,一b<0,-c<0即a>0,b>0,c>0.一个不等式的巧证@周满庭$安徽省宣城中学!242000…  相似文献   

8.
合肥工业大学苏化明先生在文[1]中应用一类三角形不等式来证明某些循环不等式,其实这些循环不等式就是由三角形不等式生成的(参考文献[2]).本文意在借助均值不等式给出这些循环不等式的直接证法.例1设x、y、z>0,求证:9(X y)(y+z)(z+x)≥8(x+y+z)(xy十yz+zx)①证明左=18xyz十9x2y干9xy2+9y2z 9yxz2十9x2x+9xx2,右=8x2y 8x2z 8xyz 8xy2 8y2z 8xyz+8yz2+8xz2 8xyz,原不等式等价于x’y+xv‘+y’z十批十z‘x-zx’>6ng.这用六元均值不等式易证.故原不等式成立.例2设Z、*、Z>0,求证:则原不等式等价于(…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计算抽象的多元复合函数二阶偏导时,往往容易出错,请看下例.例 1 设z= f(x+y,xy),f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α~2z/αx~2 解 设u=x十y,v=xy.  相似文献   

10.
柯召  孙琦 《数学学报》1980,23(6):922-926
<正> 关于丢番图方程x~4-Dy~2=1,D>0且不是平方数,(1)有过一系列工作,其主要结果如下:Nagell 证明了 D≡3(mod 8)是素数,(1)无正整数解.Ljunggren 证明了(1)最多只有两组正整数解.Cohn 证明了 D 使得 x~2-Dy~2=-4有解 x≡y≡1(mod 2),则(1)除开有限个D 的值外,仅有整数解 x=1.  相似文献   

11.
冯茂春 《应用数学》2007,20(3):467-472
本文讨论了形如εy″=u(x,Y,ε)(y′)^2+v(x,Y,ε),0<X<1,y(0,ε)-P1y′(0,ε)=A(ε),y(1,ε)+P2y′(1,ε)=B(ε)的二次方程Robin问题奇摄动问题.通过引入不同量级的伸长变量,利用外部解和校正项相结合方法构造了本问题形式上的任意阶的渐近解,并利用微分不等式这一工具对所求得的解作出估计,得出一致有效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12.
非整边的直角三角形整距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直角顶点为原点 ,两直角边分别为 x轴和 y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不妨设斜边所在直线方程为 ax +by=n,则方程 ax +by=n - kc(其中 a、b、c∈ N+,且 a2 +b2 =c2 ,k为整数 )的正整数解就是整距点的坐标 ,因此整距点问题与一类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联系起来 .设 a,b,n皆为正整数 ,有以下引理 .引理 1 方程 ax +by =n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 (a,b) |n.引理 2 若 (a,b) =1,且 x0 ,y0 为方程 ax+by =n的一组解 ,则方程其它解可表示为 :x =x0 +bt,y =y0 - at(t为整数 ) .引理 3 设 (a,b) =1,则当 n>ab- a-b时 ,方程 ax +by =n必有非负整数解 .以…  相似文献   

13.
方程x~2+y~2=z~2 (1)的每一正整数解(a,b,c)(即x=a,y=6,z=c)称为勾股数 勾股数有无穷多组。不难证明,如果(a,b,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柯西不等式及球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对方程组{x^2+y^2+z^2=u ax+by+cz=v(其中各参数均为实数,且u〉0,a,b,c全不为零)及其推广形式的解的情况及解法进行探讨。利用引理重点讨论椭球面方程与平面方程的解法与解法与解  相似文献   

15.
高中代数下册(必修)习题十五第6为:已知ad≠be,求证:(a2+b2)(c2+d2)>(ac+bd)2.若去掉已知条件,则有(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ad=be时取“=”号.若灵活巧妙地顺用或逆用(*)式,可一些问题获得简洁的解证.例1若实数m、n、x、y满足m2+n2=a,x2十y2=e(a≠b),则mx十ny的最大是昙()解依题没,据(*)式,有ab=(m2+n2)(x2+y2)≥(mx+ny)2故应选(B).例2若a、b、c、d∈R ,则一(1+1)’一4.故应填4.例3若X’十/一1,则3X+4y的取值范围是解依题设,据(。)式,有(3X十4y…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p-Laplacian动力边值问题(g(u^△(t)))△+a(t)f(t,u(t))=0,t∈[0,T]T,u(0)=u(T)=w,u△(0)=-u^△(T)正解的存在性.其中W是非负实数,g(v)=|v|p-2v1 P>1.根据对称技巧和五泛函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边值问题至少有三个正的对称解,同时,给出了一个例子验证了我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中的中心对称和拍对称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乏多样,但笔者认为,利用坐标代换的方法来研究这类问题,更具有一般性和规律性.1中心对称问题求曲线C:八x,y)一0关于点Q(a,b)对称的曲线C’.设C上的任一点只(xl,yi)关于点Q的对称点为P(X,y),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fHI一一二十ZQlyl一一y十Zb因为点PI(xl,yi)在C上,即f(XI,yi)一0,k得f(一x+Za,一y+Zb)一0即为所求.例1抛物线y—ax’+bx+c与y一x‘一sx+2关于点(3,2)对称,求系数a、b、c.解设点(xl,yi)是y—l‘一sl+2上任一点即yi一xZ—5xl+2…  相似文献   

18.
设a,b,c为两两互素的正整数,满足a^2+b^2=c^2.1956年,Jesmanowicz猜想:对任意的正整数n,丢番图方程(an)^x+(bn)^y=(cn)^x仅有正整数解(x,y,z)=(2,2,2).本文对(a,b,c)=(143,24,145)的特殊情形,证明了该猜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在解析几何中,公式表示点(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在代数中,灵活运用这一公式的不等变形,解证一类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最值)及变量取值范围等,常能收到形象直现、化繁为简的效果.下面给出三种不等变形,并分别举例说明其应用.它的几何意义是:直线l:ax+by=0外的任意一点M(X0,y0)到该直线的距离不大于这点到原点的距离,如图1.将不等式①两边平方,即得柯西不等式(ax0十by0)~2(a~2+b~2)(x十y).这是一个应用广泛且重要的著名不等式.例1求函数的最值,并写出使y取得最值时工的集合.(1991年全国高考题)…  相似文献   

20.
一类三角形不等式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角形不等式的证明中,代换a=x+y,b=y+z,c=z+x经常用到.其中x,y,z是正数.这一代换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ABC的内切圆把a,b,c三边都分为两部分,即y+z,z+x,x+y.用这种代换方法可以证明一类三角形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