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马昱  郭宝颜  叶炜浩  刘应亮 《化学通报》2022,85(11):1282-1289
碳点(CDs)与无机材料结合可能改善两者的性能甚至出现新性能。本文重点介绍CDs以下三种性能在无机材料中的应用:利用CDs的发光性能,可将CDs与无机材料结合用于照明、防伪等;利用CDs的紫外吸收性能,可将其与无机材料结合用作紫外屏蔽剂;利用CDs的化学性能可调控无机材料的结构或增强无机材料的性能。最后,展望了CDs在无机材料中的多功能应用,以期为无机材料的创新性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无机膜与无机膜催化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钧  徐南平 《化学进展》1995,7(3):167-172,192
本文对无机膜的制备、应用以及膜催化反应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进展。重点强调强关联系固体、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缺陷与混合价态固体、三重价态与原子尺度p-n结以及水热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4.
祝乾  侯香岩  黄科科 《应用化学》2022,39(6):1011-1012
<正>无机功能复合固体是指两个或多个固体通过化学键键合而形成的复合相,与传统单相合成相比,固体复合后发生了晶格畸变、轨道耦合、电子自旋和电荷转移等变化,能够实现材料原有功能的增强甚至产生新的功能。因而,在化学、能源、材料和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无机小分子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个复杂的、能真实反映生物体系的活体.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开展无机小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可能真正理解生命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化学本质.无机小分子与细胞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目前应着重研究那些对人类有严重威胁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有关的细胞无机化学中无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对于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了解小分子对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对于药物作用新靶点的发现、药物的分子设计、作用机理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还就开展无机小分子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年中, 光学单分子探测的方法已经发展成为许多领域、特别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单分子探测不仅能够给出物理量的平均值, 还可以给出有关分布的信息, 也能对一个分子的轨迹进行追踪. 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单分子探测不仅仅在平衡体系, 如蛋白折叠、酶反应动力学、膜表面动力学等研究中发挥作用, 而且对非平衡体系的探测更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同时单分子探测在生物活体中追踪分子时也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得知,胆结石中含有多量的Ca和少量的K、Na、Mg、Fe、Mn、Cu、Pb、Si、P、Al、Ti、Cd等元素。在一般情况下,结石样品量少,部分元素含量低,这就要求选用的测试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并能连续测定。在这方面,原子吸收光谱法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在同一份称样中,测定Ca、Mg、K、Na、Fe、Mn、Pb、Cu、Zn、Cd等10种元素的方法。由于采用了混合配位剂——萃取测定,Fe、Mn、Cu等元素能在同一有机相中同时测定,从而简化了分析手续,且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适于批量胆结石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无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相似文献   

9.
酪蛋白水解酶Clp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通常与AAA+超家族ATP酶的伴侣蛋白形成复合物调控细胞内蛋白质稳态.化学干预ClpP蛋白水解酶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小分子激动剂的开发已被证明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策略.近年来,本课题组围绕ClpP蛋白酶在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一方面,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解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SaClpP)不同状态下的三种构象的晶体结构;并发现SaClpP的功能激活型突变体,增加了对ClpP激动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针对病原菌和人线粒体ClpP开展小分子激动剂的化学干预研究,开发多类型骨架的ClpP小分子激动剂,实现对不同物种ClpP蛋白酶功能选择性激动,推动以ClpP为靶标的抗菌和抗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低维无机功能材料电学行为的调控主要依赖于本征异质原子掺杂,但是该方法在性质调控的同时,由于异质原子的嵌入常导致原有晶体结构对称性发生改变,产生变形扭曲甚至破坏.目前,基于清晰结构调控无机材料功能性依然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氢作为一种小半径轻原子,对低维无机功能材料的修饰或嵌入为调控无极功能材料物性带来了新思路,特别是通过氢的嵌入可以在结构不发生大变化的前提下调制材料载流子浓度并提升导电率,这已逐渐成为低维无机材料电学行为调控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发展的系列氢化调控方法,以及通过对电子结构调制实现对电学行为的调控,并基于此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电子器件及催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啤酒样品经硝酸消解后,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所得结果用SPSS 17.0科学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总方差(52.803%)的贡献来自于代表钴、锶、锰元素的因子1和代表锌、铁、铜元素的因子2,所以这些元素是啤酒中的特征元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9种产地的啤酒可以很好地彼此区别,并以此进行啤酒产地的归属辨别。  相似文献   

12.
刘丽萱  杨扬  魏志祥 《化学学报》2022,80(7):970-992
手性有机半导体由于其新颖的性质引起了有机光电领域极大的研究兴趣. 将手性引入有机半导体材料不仅可以调控聚集态结构影响载流子输运进而影响光电器件的性能, 而且催生了圆偏振光直接发射与探测材料与器件的产生与发展. 手性材料与圆偏振光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在3D显示、量子通讯、信息存储与处理等领域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综述总结近年来手性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主要围绕手性对有机半导体材料性质与器件性能的影响展开, 聚焦于手性有机半导体的圆偏振光直接发射与探测等研究, 旨在进一步为手性有机光电子领域的发展提供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氯化稀土对大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氯化稀土经口一次染毒对大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染毒剂量为100、800、1600毫克/公斤。染毒后第4~6天观察到所有染毒组的磷氧比(P/O)均降低,在800和1600毫克/公斤组还见到呼吸控制率(RCR)降低,状态4呼吸率(S_1)升高等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结果表明,稀土对大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作用表现为迟发反应,且是可逆的,约在一周左右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时铈保护小麦线粒体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小麦种子用Ce拌种后,在0.6%NaCl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生长及对其根系线粒体功能的影响。Ce可降低因盐胁迫而升高的O^-2,.OH的水平,使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膜流动性趋于正常,提高因盐胁迫而降低的线粒体呼吸和氧化磷酸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杨明生 《化学教育》1997,18(10):32-33
在热力学和电化学中,通带以反应体系自由能变化(△G)和氧化还原反应电势差(ε)作为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一般说来,(△G)0,化学反应可以向指定方向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动物性食品中的无机砷。结果表明,与国标法测定结果对比,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缩短水浴时间,试样通过轻度震摇,浸提更充分。该法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无机砷的测定更简便、快速、准确,适合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中, 电极缓冲层的选择对光电转换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想的负极缓冲层兼具传输电子和阻挡空穴的作用, 而理想的正极缓冲层兼具传输空穴和阻挡电子的作用. 常见的无机电子传输材料主要有TiO2和ZnO等, 而常见的无机空穴传输材料主要有CuI、CuSCN和NiO等. 本文就这些常见的无机缓冲层材料在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作一简要回顾, 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无机分析中有机显色剂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有机试剂比无机试剂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所以在分析化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分析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及所用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在各种物料中及环保方面的低含量以至于微量、痕量元素的测定应用较多,而且对有机显色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有机显色剂的进展情况加以评述。近几年来有机试剂在分析方面的应用专著出版不少,1982年中对有机试剂应用的评述也有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Al催化剂在还原前就有低价态Cu存在的问题,考察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含铜物质在液体石蜡中热处理时,热处理气氛、催化剂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铜源种类对热处理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液体石蜡在受热情况下能将Cu2+还原,并且遵循先生成Cu+,再生成单质Cu的逐级还原;Cu2+被还原的程度与铜盐的种类和热处理温度有关。 CuO在240 ℃时可以被液体石蜡还原为Cu2O,在300 ℃时被还原为单质Cu;在相同温度下,硝酸铜比乙酸铜更容易被液体石蜡还原。 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基催化剂在还原前就有低价态Cu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液体石蜡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王洁  叶雨晴  李源  马小杰  王博 《化学学报》2022,80(9):1338-1350
COVID-19在全球的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阻断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污染表面与人类间接接触传播, 或者避免与其直接接触是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主要方法. 目前的解决措施包括设计开发抗菌抗病毒表面涂层和研发由自清洁薄膜或织物制成的个人防护设备. 综述了近年来几种研究广泛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用于抗菌抗病毒涂层或薄膜的工作, 对其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灭活效果进行了总结讨论, 并且评估了其本身的毒性以及实际应用的局限性, 最后就抗菌抗病毒涂层和薄膜开发的挑战和新兴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