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机药物:问题和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无机药物及相关基础研究获得巨大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综述了两类金属药物——抗癌金属药物和抗糖尿病钒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严重瓶颈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应重视下列方面:(1)发现新的金属药物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性药物设计;(2)基于分子机理实现对金属药物毒性的控制;(3)理性设计和建立基于纳米、分子复合物和药物分子转运体的新的金属药物转运体系;(4)发展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生物学。  相似文献   

2.
钒-药物分子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楠  周荫庄 《化学通报》2007,70(10):741-747
无机钒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抗癌、抗炎和抗菌等作用,但生物利用度低,且有一定的毒性,影响了其在药物领域的应用。选择药物分子作为钒的配体,不仅可提高钒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可增强或改进药物分子的活性,同时可能降低钒的毒性,从而成为近年来钒化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钒与不同类型药物分子形成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晓改  杨晓达  王夔 《化学进展》2002,14(4):279-286
本文从非必需元素的相似性作用规律的观点,综述了钒在生理条件下的物种变化和决定其生物效应的基本化学性质,对钒化合物的类胰岛素活性、作用机制和钒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三价金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鹏飞  姜琴 《化学进展》2009,21(4):644-653
三价金配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是目前金属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按配位原子的不同总结了稳定三价金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按其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生物靶点和作用机制综述了三价金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的最新成果:配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离去基团对三价金配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影响较大;介绍了用于检测三价金配合物与可能的生物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多种物理和生物学方法,重点关注了相互作用的模式,如嵌入/静电吸引/共价结合等,并解释了三价金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研究新思路,以期有助于设计得到靶标明确的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5.
双(α-呋喃甲酸)氧钒的合成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羧酸氧钒配合物双(α-呋喃甲酸)氧钒。运用 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 确证。在实验性动物模型上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初步毒性和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 :双(α-呋喃甲酸)氧钒具有活性高,安全性好的优点,对糖尿病的治疗显示出 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邻香草醛氧钒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钒化合物是新一代潜在的抗糖尿病药物。我们合成了邻香草醛氧钒配合物[VO(o-van)2(H2O)],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氧钒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钒的化合物具有类胰岛素样活性,是新一代潜在的抗糖尿病药物。本文合成了水杨醛缩乙二胺氧钒席夫碱配合物[VO(SALEN)],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构测定及热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它属于三斜晶系,与以前所报道的该配合物的单斜晶系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8.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独特的抗菌、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物,人们合成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以及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探索其催化机制,并开发极具潜力的抗氧化药物,国际上广泛开展了人工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研究工作.基于化学、生物学、超分子科学以及纳米科学及其深度交叉,人们研究构建了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再到纳米等不同结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本文主要综述本研究组和其他研究组基于以大分子为骨架设计人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研究思路和策略.研究体系包括合成的大分子硒酶模型、自组装大分子硒酶模型和生物大分子硒酶模型等.  相似文献   

10.
韦丹  丁文军  周桔  彭端  李明 《化学进展》2009,21(5):896-902
在糖尿病的治疗研究中,体内和体外的研究表明,钒化合物可以降低I型和II型糖尿病血糖,促进葡萄糖转运和糖原合成,具有“类胰岛素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钒化合物在降低和改善糖尿病症状的生物效应及其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降糖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刘智成  王红  杨睿  李玮 《化学进展》2011,23(8):1665-1682
含磷杯芳烃作为一类特殊杯芳烃主体分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众多的客体分子作用,形成主体-客体配合物。无论是母体含磷杯芳烃或其配合物都在分子识别、自组装、生物酶模拟、药物设计、化学传感器和金属催化剂的开发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含磷杯芳烃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对一些新型含磷杯芳烃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应用作了重点介绍,并展望了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铂类抗癌药物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极大推动了金属药物化学的发展.寻找新型作用机制金属药物已成为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就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在抗肿瘤和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活性、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总结了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抗肿瘤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抗菌配合物的研究也进行了总结,从中发现了一些活性基团及卤代效应的趋势,为设计和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抗肿瘤、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生物相关的金属元素,基于钒的金属化合物在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神经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潜在应用价值。现阶段研究表明,钒发挥其生物活性主要源于钒酸根作为磷酸根类似物对细胞内磷酸转移反应的影响,及钒在细胞内经氧化还原转化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而钒化合物与细胞内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亦被认为是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关键因素。本文就钒的化学性质、钒化合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钒化合物对细胞内效应靶点蛋白及其作用通路的调控、细胞内金属药物靶点蛋白分析鉴定等几方面,对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系统性阐释钒化合物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活性机制,并对进一步揭示钒化合物作用机理的探索方向及其药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稀土离子独特的电子组态和有机配体的敏化作用,稀土中心发光的配合物具有发光寿命长、发射峰尖锐和Stokes位移大等特点,可在复杂环境中针对特定的分析物进行快速和便捷的检测。稀土配合物与生物功能分子如生命必需分子、疾病标志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等相互作用引起其光学信息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生物功能分子的快速传感,在监测生命体的生理状态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稀土配合物针对生物功能分子的传感性质研究进展,讨论了设计稀土配合物材料的传感策略,提出了稀土配合物作为生物功能分子先进传感材料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邢婧  周荫庄 《化学进展》2009,21(6):1199-1206
以酰腙为配体钒的单核、双核配合物因其结构丰富、生物活性多样而引起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甚为活跃。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钒酰腙配合物的研究状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1)钒酰腙配合物的合成方法;(2)此类配合物的配位模式;(3)一些单、双核钒酰腙配合物抗变形虫,抗肿瘤,类胰岛素,抑制Na+, K+-ATP酶,与DNA作用的生物活性。文中着重阐述了钒酰腙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提出了钒酰腙配合物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是当前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优秀靶标, 也是钒配合物抗糖尿病作用相关的重要靶蛋白. 研究了三种含氮平面杂环螯合配体2,2’-联咪唑(L1), 2,2’-联吡啶(L2), 1,10-邻菲咯啉(L3)的氧钒配合物对PTP1B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体外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1∶1和2∶1型配位的氧钒化合物均表现出对PTP1B较强的抑制活性, IC50值在120~260 nmol/L间, 抑制能力接近双麦芽酚氧钒配合物(BMOV). 抑制动力学实验表明这些氧钒配合物对PTP1B的抑制模式均为竞争性抑制, 抑制常数在20~160 nmol/L. 其对PTP1B抑制活性较ALP高103倍, 表明氧钒配合物对两种磷酸酶的抑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袁彩霞  杨频 《化学进展》2005,17(1):0-84
核酸切割试剂与寡聚核苷酸(ODN)偶联制得的人工核酸酶能在特定位点断裂DNA或RNA,为人工核酸酶的分子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综述了金属配合物-ODN识别切割试剂的偶联方式及其与靶分子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认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癌等生物活性犤1~4犦。我们曾对2,4-二羟基苯甲醛缩硫脲及其与Cu?、Zn?、Ni?的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进行过研究犤5犦。但由合成方法和物理表征仅能知道其一维连接顺序,而它们的构象及生理活性的理论研究尚未见报道。现代药物分子设计理论认为,药物分子(底物)的活性取决于与生物大分子(受体)活性中心作用时相匹配的活性构象。因此,探讨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QSAR)对药物分子的生理活性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利用Gaussian98W在HF…  相似文献   

19.
金属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及其配合物与DNA、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作用机理研究,是诊断和治疗由金属引起的疾病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十年来金属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药物设计基本原理,以噻唑烷-2,4-二酮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目标分子TM1~TM3系列.通过体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活性测定,筛选出4个PPRE相对激动活性分别为105.76%、118.15%、125.3%和100.53%的分子IM2、IM3、TM2c和TM3c(参考药物吡格列酮,100%);进一步,设计合成了IM2与IM3的衍生物TM4与TM5系列,发现了16个PPRE相对激动活性高于100%的TM4系列分子,其中TM4i和TM4y的PPRE活性最高,分别为239.77%和204.70%.毒性预测显示,高活性分子毒性较小.本研究发现了潜在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先导分子,为糖尿病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